上一次馬拉松課表中的速度課還在穿 On Cloudflow 3,幾個月後確定會參加 24 年東京馬拉松後,Cloudflow 4 就已經推出了。
筆者教練的馬拉松課表簡單來說分 3 個階段,10k 半馬和全馬。第一階段是先要打好速度基礎,其實有時間的話可以由 1M 練起。訓練以間歇跑(有 1k有 300m)為主,當然一星期訓練中都會有 LSD 來鍛練有氧能力。
分 3 個階段的好處是每個階段都會以 TT 作結,可以用作評估狀態和調整訓練與目標。而筆者的第一階段暫時的所有速度課全都著用 Cloudflow 4 來進行。

Cloudflow 第 4 代比第 3 代的中底加厚了 2mm。上層(白色)和下層(黑色)以不同密度 Helion 物料打造 CloudTec 鞋底。
鞋面是跟頂級 Cloudboom Echo 3 一樣的編織物料。透氣度極高又夠堅固,快跑鞋就是要包腳。

中底內嵌 TPU 物料的 Speedboard,雖然沒有像第 3 代般露出,但已經有助提升推動力;鞋舌位用料是猄皮,簿身偏短不頂腳,剛剛好夠鞋帶結位。

Cloudflow 4 的定位可以說是 Cloudboom Echo 3 的訓練鞋,除了鞋面料一樣,鞋型的楦位和內長都一樣。楦位偏窄和包腳,內長偏長,比較合適西方人腳型;鞋領位的設計以快跑鞋來說是相當的厚和具保護性。

筆者覺得 Cloudflow 4 的腳感很有趣,以為比 Cloudflow 3 加厚,觸地感會減少。初上腳時是的確是感覺到緩震加強;但到快跑時,又確確實實地感受到每一步的觸地感。
感覺上觸地感是來自上層 Helion 偏硬有回彈的物料,而下層雲模就提供緩震。
前掌的較細空間雲模加上 Speedboard,再加上 rocker 式設計,令整個滾動向前的動作非常流暢。

筆者由於能力問題,應該不會選 Cloudboom Echo 3 作全馬拉松鞋。
但 Cloudflow 4 的確是一對市場上偏少數腳感強的快跑鞋,所以應該會保持以它作訓練一段時間,至少在第一個階段完結前保持使用。
Cloudflow 4 的定位是 5k 到半馬的距離,但始終雲模空間偏細而導致緩震度減低,筆者最長只是用作跑(合共)10k 左右的快跑。

最後一提,筆者的 Cloudflow 4 配色是 On 跟法國跑鞋店 Distance 的聯乘版本。鞋墊印有 For All Runners;鞋面加有 Distance logo,鞋舌亦有 Distance 字樣。Cloudflow 4 x Distance 版本已在 432hz 作優先限量發售。
Cloudflow 4 x Distance
用途 : 快跑訓練鞋
內旋:正常
重量(size US9):235g
足跟差:8 mm(31/23)
True to siz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