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哥不專業鞋評 – On Cloudboom Echo 3

之前一直試 On 嘅跑鞋都喺一啲慢跑款,未有試過比賽鞋款,今次收到呢對 On Cloudboom Echo 3,有種眼前一亮嘅感覺。

On 嘅第一對碳板跑鞋 – Cloudsurfer 2010 年面世,當中有 TPU 同碳纖維唔同物料作為板材。而去到今代,物料上已經進步咗唔少,因為 On 喺推出前已同運動員一齊研發;喺唔同嘅練習、比賽都有亮相過。

鞋面喺用咗一塊高科技嘅編織布料,除咗透氣性高之外,仲好薄。大家唔好以為佢薄就好易爛,其實都好堅挺(一般嘅跑鞋網面如果好薄,都會易爛)。

鞋舌面係一塊好薄、軟嘅薄猄皮薄棉,再喺面上額外加咗兩塊軟薄墊,減低長時間跑步鞋帶對腳背嘅壓力。而鞋帶有啲膠質,係希望增加磨擦力,減少鬆脫嘅機會。而雙層鞋眼設計俾唔同腳背⾼度嘅用家用嚟調節。

⽤咗 Pebax 材料打造最新 Helion HF 超級泡綿⾼性能中底,除咗提供輕盈緩震之外,仲提供極好嘅回彈。而 CloudTec 只喺前面,後面只保留三個細細嘅空間(同慢跑款嘅大粒 CloudTec 好唔同)。

利用三明治結構將全掌碳纖維速度板 Speedboard 放喺兩層 Helion HF 之間,以提升推動⼒。鞋底前掌用咗⼤⾯積橡膠外底,喺離地推進嗰陣提供更好嘅助⼒,後踭關鍵受⼒位置都配置咗輕薄防滑嘅橡膠墊。

一對比賽鞋未必可以捱多過 2-3 場比賽,我相信呢對鞋就可以跑大概 4 場馬拉松,而過咗 4 場賽之後,以佢嚟作為練習鞋都好唔錯。但如果唔係經常比賽,或者未有興趣比賽嘅朋友,就未必建議買呢對,個人覺得反而 Cloudmonster 可能會更好。

楊肇麟 x Hikipedia暢跑體驗 On Cloudflow 4薄底速感

瑞士運動品牌On,再度為新世代跑者帶來新鮮感及速度性兼容的嶄新路跑型號 – Cloudflow 4。

Cloudflow系列一直是On跑鞋家務中高性能、輕量化、競速體驗的代名詞。從2017年推出至今,不管是精英級別還是大眾型跑者,都被它的輕量化設計及直接反饋腳感吸引。

在最新的第4Cloudflow型號中,設計團隊保留了Cloudflow經典外觀和核心DNA的同時,也升級為雙密度雲模塊(CloudTec®)中底;搭載和On最頂尖競速跑鞋Cloudboom Echo 3一樣的高科技輕量化梭織鞋面,打造出輕質透氣、優化緩震及充沛回彈的全新路跑制勝型號 – Cloudflow 4,讓所有跑者「刷新快感」!

為讓本地新世代跑手及跑步教練親身感受Cloudflow 4的優化功能,On特別邀請了「阿楊」楊肇麟教練,為由兩位90後女生(KylieAvis)組成的山系運動組合Hikipedia,設計了一次「姿勢跑法(Pose Method)工作坊」,並以Cloudflow 4作為專屬訓練鞋款。

阿楊:「姿勢跑法是由於Dr. Nicholas Romanov意識到很多跑手都沒有一套跑步標準,因而導致受傷。所以對田徑、長跑的研究歸納,將只對精英運動員用作訓練的方法推廣至大眾跑手。可以說是評價跑步姿勢的一套準則。」

在維期3堂的「姿勢跑法工作坊」中,第一堂阿楊先讓兩位女生了解姿勢跑法、什麼是跑步標準;第二堂就熟習姿勢跑法的熱身動作,令她們跑步時更容易啟用到所需要的肌肉和關節。第三堂就針對個人的小問題再加以改善。

其實姿勢跑法只需要專注於3個動作,關鍵姿勢(Pose)、向前跌(Fall),及將重心腳拉起(Pull),轉換支撐;並讓其他身體部位動作自然而動,避免多餘的動作如擺手過高、提腿、腳踭落地、腳踢向前、蹬直後腿等等。

要讓兩位女生雙腳能熟習「Pose, Fall, Pull」動作,及對地面敏銳地作出反應,薄底緩震的On Cloudflow 4就大大派上用場。因為要沒限制到腳部動作;令腳底有非常強的觸地感,及有很多針對姿勢跑法的熱身動作亦需要多方向跳動,Cloudflow 4的靈活性就配合得到。

工作坊過後,阿楊對Cloudflow 4的評價就更為肯定:「Cloudflow 4對於地面的回應強烈,踏落地已感到其反應快,在一些加減速跑、需要轉向或要求靈敏度的訓練時,就好適合。加上中底不厚、鞋身輕,屈摺能力亦好,所以整對鞋的靈活性都好高;前掌略向上翹,其rocket effect亦強化了向前跑的推進力。」

作為今次工作坊的專屬鞋款,阿楊亦覺得Cloudflow 4對於標準跑姿的訓練極為有效:「因為它相對薄底,中底間沒有太多過濾,令跑者雙腳可更直接感受,並即時知道腳哪部分接觸到地面,從而清楚知道自己的跑姿是否正確,例如有否跨步、腳踭先著地,又或者觸地時間太長等等。」

由於其輕身、靈活性高,阿楊更推薦Cloudflow 4可用來出戰5-15K的比賽著用,「刷新快感」,爭取PB

Cloudflow 4鞋面亮點:
・用上與On目前最頂尖競速跑鞋Cloudboom Echo 3 一致的高科梭織物料;
・針對性設計的工程網眼區域,提供更好的透氣性能;
・環保可持續。鞋面採用100%再生聚酯材料;整鞋回收材料使用率達25%;
‧全新內裡和後跟結構設計,提供更加舒適的腳感和更好的後跟鎖定。

Cloudflow 4外底亮點:
・雙密度CloudTec®專利鞋底科技(上層偏軟,下層偏硬), Helion superfoam超級泡棉打造,提供更加出色的緩震回彈;
・全新形態的上鏟式On專利Speedboard®速度板,提供更進取的向前推進腳感;
・封閉式速度板坑道;和Cloudboom Echo 3一致的輕薄橡膠外底,即使在濕滑路面也能提供可靠抓地力;
‧中底比第3代加厚到31mm,足跟差8mm;觸地感、路面感覺強烈,反應快。

一起進步跑出半馬目標 「Polar x On 8 星期半馬特訓班」熱血起動!

「Polar x On 8 星期半馬特訓班」正式起動!
瑞士跑步、戶外及運動生活品牌 On,專為跑者打造暢跑雲端般的革新性跑步體驗;來自芬蘭,成立近 50 年的 Polar ,一直是運動科技及穿戴裝置領域的領導者品牌。
兩大品牌一拍即合,為香港長跑愛好者帶來全面式跑步課程,並同步體驗 On 全新暢跑型跑鞋 Cloudflow 4 及 Polar Pacer 運動手錶。

「Polar x On 8 星期半馬特訓班」的 20 位學員經由品牌代表精心挑選,由 400 多人中脫穎而出。學員目標參加明年城中馬拉松跑步盛事之半馬賽事;全為對跑步充滿熱誠,而又喜歡接觸新跑步裝備、跑鞋及認識運動新科技之跑者。

特訓班課程將包括運動場間歇跑及節奏跑訓練,亦有 18 公里的長課訓練,設計主旨是要令學員能在新跑鞋及運動手錶的優質功能協助下突破跑步成績。

完成課程後,教練團將精心挑選出 3 位表現突出學員,除可獲贈 Polar 全新旗艦型號手錶 Vantage V3 及 On Weather Jacket 一件之外,更可獲得台灣桃園國際半程馬拉松出賽名額,連機票(由 HK Express 贊助)及酒店!

在開始第一堂訓練之前,兩大品牌就先為學員預備「Polar x On 8 星期半馬特訓班」簡介會。

簡介會於斧山道運動場舉行,當晚各學員分別在現場獲得 Polar 的 Pacer 手錶 、On 最新推出的 Cloudflow 4 跑鞋一對及 Performance Tee 一件,以作日後一連 8 堂訓練課之用。

簡介會上,Polar 代表即場詳細講解 Pacer 手錶中的不同運動相關介面及應用方法。另外,在未來 8 週,教練團隊更會透過 Polar Flow 平台上傳每週的訓練計劃,讓學員可以自律地完成預先安排的獨立課堂。

另外得到 On 跑鞋後,學員們亦即場試清楚尺碼。On 全新暢跑型跑鞋 Cloudflow 4 將會陪伴學員作 8 星期訓練。課表將包括短距離 interval(間歇跑)到 18公里長課訓練,而各學員的目標賽事,也正好是 Cloudflow 4 建議的半馬距離著用建議之內。

隨後特訓班的重量級教練亦為學員們作一些課堂上的簡單介紹,帶給學員們一些鼓勵說話,激勵大家完成課程,一起進步,於半馬賽事中跑出目標成績!

之後的拍照時間,除了指定大合照之外,各學員都帶著收到豐富禮物的心情,來一些個人照片作發佈社交媒體之用。

最後,On、Polar 及教練團隊,都希望各學員能夠享受這 8 星期的訓練課程,從而互相鼓勵、一起進步,於大型半馬拉松賽事中,跑出自己的目標時間!

楊肇麟 x Hikipedia 姿勢跑法初接觸

楊肇麟,人稱「亞楊」,是香港著名跑步教練,專長是姿勢跑法(Pose Method)。

Hikipedia,兩個 90 後女生(左 – Kylie & – Avis),愛上行山而發現生活不應只有工作。

事情是這樣的,原來 Avis 一直希望改善跑姿,只是沒有明確方向。就在一次《跑鞋光明頂》(節目是不是沒有了?)訪問後的飯局,Avis 向亞楊提出求教而促成。

今次訓練了 3 堂進行,第一堂就讓兩位知道什麼是姿勢跑法、什麼是跑步的標準,再將兩位的跑法跟標準做對比。

第二堂主要學姿勢跑法的熱身動作,令她們更容易 activate(啟用)所需要的肌肉和關節。

第三堂就針對個人的小問題再加以改善。
例如 Avis 經常將腳踢前,易於導致到 over strike(落地腳前於重心)。而 Kylie falling(落下)動作不太放膽做,應該未掌握到發力方法。
過程是由認知姿勢跑法,練習再到改善,從而好好應用。

亞楊:「姿勢跑法是由於 Dr. Nicholas Romanov 意識很多跑手都沒有一套跑步標準,而導致受傷。所以對田徑、長跑的研究歸納,將只對精英運動員用作訓練的方法推廣至大眾跑手。可以說是評價跑步的一套準則。」

兩個學生起初對正確跑步都是沒有概念的,做很多動作是多餘的。
其實好的跑姿只需要 3 個動作,先是關鍵姿勢(Pose)、再到向前跌的動作(Fall)、將重心腳拉起(Pull)轉換支撐。
而多餘動作則是例如,擺手過高、提腿、腳向前踢、腳腕蹺起、蹬直後腿等等。

跑姿訓練最好是赤腳跑,當然薄底的 On Cloudflow 4 亦可以。因為需要沒有限制到腳部動作,亦要令腳底有非常大的觸地感。有很多熱身動作需要多方向跳動,Cloudflow 4 的靈活性亦就可以配合得到。

鞋的中底雖然比第 3 代加厚到 31mm,仍偏向薄。觸地感、路面感覺強烈,反應快,用作快速跑、加速跑訓練非常合適。

薄底的另一好處是屈摺度高,靈活性高。鞋身輕量,有 rocket effect,有利幫助向前的動力。

Cloudflow 4 正常用作訓練或比賽,預計 5-15k 左右。因為此類比賽需要快配速,對緩震的要求較少,薄底的 Cloudflow 4 就最適合。

Avis:「今次訓練獲益良多,終於知道什麼是正確跑姿,如何慳力去跑。最記得教練的一句話是:要保持個 form。」

Kylie:「第一堂看自己跑步影片時,原先是左右腳不平衡,一隻腳是腳踭落地。通過做了不同熱身動作後,例如原地踢、單腳踢等。慢慢找到跑步的感覺,覺得跑動是輕盈了。」

黃金海岸15公里賽2023 長跑女生備戰攻略

現時坊間有很多不同風格的路跑比賽,以各種特色或Character Run的形式呈現,以吸引更多不同需求的參加者,然而,一些傳統「本格式」(即以經典形式作為風格)路跑賽依然有著它的獨特魅力,成功留著不少跑手的心。

以「黃金海岸15公里賽」為例,首先,賽道大部分都是平路,超過90%是沿著汀九引水道,其次,只有兩個折返點,讓跑步過程更加順暢。再者,賽道景色宏偉,可以飽覽汀九、青馬兩橋以及藍巴勒海峽;更吸引跑手的是15公里賽事比10公里更具挑戰性,不論是作為TT(Time Trial)又或作為之後的半馬、全馬預戰賽事,估算自己的配速及能力,比賽的時間安排都非常適合大家!

今年,賽事名為「amazfit Cheetah x RMAC 黃金海岸15公里賽2023」,RMAC教練之一的Chloe和跑手Sum女都是首次參加這場賽事,讓我們一起看看她們是如何為這場比賽做準備。

1. 有什麼吸引你參加「黃金海岸15公里賽」?
Chloe:「其一應該係佢嘅景色,中間會見到汀九橋嘅靚景!除此之外,因為佢頭一公里係要上斜嘅,呢個位我覺得好有挑戰性!」

Sum女:「因為我暫時跑過最長嘅比賽係10公里,所以我想今次試下15公里嘅比賽。加上我嚟緊會跑半馬,所以參加佢嚟作個預戰,估計下自己半馬嘅狀態會係點。」

2. 會怎樣準備這個15公里賽?
Chloe:「因為一起步就要上斜,跑斜路體力要求較大,而家已開始練多啲斜路課等身體適應同埋強化肌肉;同時因為15公里同跑開嘅10公里比賽,喺體力同配速上都好唔同,所以會練長啲距離,將平時6至8公里嘅課,增加到每星期兩課、12公里左右嘅。」

Sum女:「因為我而家個課表都係準備緊台北半馬同埋渣打半馬,所以都冇乜需要特別調節,只係加返長少少距離咁去練。」

3. 很多人都會以「黃金海岸15公里賽」作為之後半馬或全馬的預賽,你們都是?
Chloe:「我自己下半年有唔少時間會係海外所以冇乜報大賽。但我就覺得呢個15公里賽,好適合用嚟備戰渣馬同港珠澳半馬、美津濃半馬,或者係海外馬等等,都好啱用佢嚟TT或者作為其中嘅長課訓練。」

Sum女:「好似之前咁講,我預備緊台北半馬同渣打半馬。呢個15公里賽當係俾我一個預計,睇下自己身體狀況同耐力,有冇需要再做咩調節去應付半馬。」

4. 目標時間是?
Chloe:「今次主要係同跑會一班教練一齊參與跑下開心下,for fun咁,冇乜時間壓力!」

Sum女:「希望可以跑到4:00 pace,大概1小時左右完賽。」

5. 會穿著什麼跑鞋出戰?
Chloe:「我會試下對On Cloudstratus 2,開咗對鞋冇耐,個回彈力同緩震都幾好。」

Sum女:「比賽我多數會著adidas ADIZERO ADIOS PRO 3,我比較鐘意啲好『去』嘅鞋!」

6. Chloe你作為跑會教練,有什麼想提醒大家作賽時要注意?上落斜時又需要留意?
Chloe:「通常比賽一起步時都會好興奮!因為頭一公里係上斜路段,所以建議大家要冷靜啲,保留番個體力先。上斜時要保持眼望前面,身體輕微前傾,保持擺手,步頻密少少同時亦記住避免過分跨步,keep住平均嘅步距就可以。」

「接近終點前亦會有500米落斜嘅,到時最好都係要保持番平穩嘅速度。因為都已經跑咗10幾公里,體力都用得差唔多,如果忽然加快或步幅過大較容易受傷或者仆親。希望大家都可以安全完賽,開開心心咁享受呢個『黃金海岸15公里賽』啦!」

amazfit Cheetah x RMAC 黃金海岸15公里賽2023

即時報名連結
日期:2023年11月12日(星期日)
起跑時間:09:00
比賽路線:汀九引水道(九成平路)
集合地點:在青山公路汀九停車場
報名費用:每位港幣 330 元正 *當中 20 元會資助 MercyHK 給無家者身心靈的支援服務

獎項及紀念品

  • 紀念品:所有參賽者跑畢全程者,均可獲得紀念 T-Shirt 乙件
  • 全場首名男及女子,各可獲得 amazfit Cheetah Pro 手錶及現金獎 HK$1,000,各個人組冠軍可得 amazfit Cheetah Round or Square 手錶,亞軍可得 amazfit GTR 4 or GTS 4,季軍可得 CW-X 短壓力褲
  • 各個人組首三名均可獲得 Nike 跑鞋乙對(合共 27 對)
  • 個人組首三名均可得現金獎、各組所有得獎者均可得獎盃乙座
  • 所有獎項及紀念品只可在大會指定時間親身領取,不設預領、代領及補領,賽後將不會補發任何紀念品及獎品

拾回薄底練習鞋感覺 On Cloudflow 3

原本薄底跑鞋是跑者們比賽和速度訓練的首選,但隨著厚底碳板競速跑鞋(Super shoes)的出現,如今跑手們最常著用的已大多數換作了厚底碳板競速鞋。

厚底碳板競速跑鞋的回彈、緩震、滾動能力都能推高跑者的跑步能力,所以在比賽時著用是無可厚非,因為比賽追求的是成績,是更強更快。

但是從訓練的角度而言,經常著用碳板競速跑鞋則不見得全是益處。其實訓練是提高自身能力的過程,助力太多,相應自身做功就會少,鍛鍊的效果就會差。

所以有時候日常的速度訓練,著一些偏薄底、腳感強的鞋款可能更佳,因為卸下助力才能有更好的鍛鍊自身實力。

今次介紹的 Cloudflow 3 雖然不是新鞋款,卻是筆者經常用作 interval 的訓練鞋。

Cloudflow 3 賣點是薄中底,前掌 CloudTec 的雲模空間只有 3mm,是 On 鞋中最少。雲模的中空作用就是利用中空位置製造緩震。亦即是 Cloudflow 3 前掌幾乎沒有緩震,觸地感很強。

後腳踭中底不同色的部份密度較高,觸地時有穩定作用。筆者跑 4 分配速時,雖然中前掌先落地,但後踭都會有稍稍觸地。

鞋楦適中的闊,既不太窄,又有點包腳感;鞋面大孔布物料,以一對練習鞋來說是足夠的。

鞋領位沒有特別做輕量優化,有少量棉作穩定;由於筆者多用 Cloudflow 3 在田徑場訓練,外底的磨蝕度很低。

Cloudflow 3 嵌有 TPU 板,滾動力比碳板少。可以在中底隙間見到 Speedboard 字樣。

On 的鞋有很多試穿者都覺得偏硬,Cloudflow 3 更加有這感覺。但在做快跑練習下,強觸地感來抽起雙腳,以加快步頻,正正是快跑時所需要。若果要跑 LSD ,就應該選 Cloudstratus Cloudsurfer

要知道自己跑什麼練習,來選一對合適的鞋,才能令跑步更加有效率。相對地,薄底跑鞋在市場買少見少,Cloudflow 3 就是可以在田徑場練習的快跑鞋。

用途:短距離快跑訓練鞋
內旋:中性
重量(size US8.5):255g
足跟差:6mm30/24
True to size 

Polar x On – 8星期半馬特訓班學員招募 有錶有鞋跑半馬

來自芬蘭的運動手錶品牌 Polar 聯乘瑞士跑步品牌 On,舉辦為期 8 星期的半馬特訓班。入選跑手除了可獲贈 Polar 運動手錶、On 跑鞋及上衣外,更有機會獲贈 Polar 全新旗艦型號產品及台灣桃園國際半程馬拉松機票連酒店名額!
「Polar x On – 8 星期半馬特訓班」以提升學員半馬表現為目標,不但會安排在運動場內進行訓練,更會安排兩節長課以助學員適應較長距離練習。
課程以科學化的訓練及心率為基礎,按不同學員進度調整訓練,教練會以 Polar Flow for Coach 系統發放課表及監察學員進度,務求能貼心跟進。加上每位學員將配備 On Cloudflow 4 跑鞋一 對,有助發揮更佳表現。

Polar 現正召集希望突破自己半馬成績,或準備參加第一次半馬的跑手參加是次為期 8 星期的半馬特訓班,費用全免。
所有入選學員均可獲贈 Polar Pacer 運動手錶一枚、On 送出 Cloudflow 4 跑鞋一對及 Performance-T 一件。是次訓練班由樂家跑會教練為不同水平的學員度身編訂 8 星期訓練課表。特訓班完結後,三名表現最佳的學員將被挑選為 Polar 半馬運動員,他們會獲贈即將推出的 Polar 旗艦型號手錶、On Weather Jacket 及台灣桃園國際半程馬拉松名額、機票連住宿套票,價值超過港幣 1 萬元!

報名連結:https://forms.gle/1oYxcAREheBUtZpB9
*大會會根據參加者背景及對跑步的熱誠挑選入圍跑手。
訓練班名額:20 個
截止報名:10 月 3 日
公佈入選名單:10 月 7 日

上課日期及地點:
・簡介會(10 月 13 日)(暫定斧山道運動場)
・青衣運動場(10 月 16、30 日、11 月 6、13、20、27 日)
・荃灣海濱公園(長課)(10 月 23 日)
・馬鞍山運動場(長課)(12 月 2 日)

陳偉聰 跑往全職運動員之路

陳偉聰在青年組賽事已經為人熟悉,在21和23年渣馬半馬拉松賽事(壯年組)中獲得季軍和亞軍,令人期待在長跑賽事中有一番作為。
誰料回到田徑場上的1,500米中,卻差1秒就打破香港紀錄。

1. 不如先回說一下日本體育大學的那場1,500米賽事。出發前預備了什麼?比賽報名/酒店/賽事如可安排?
機票、酒店、行程全部自己搞。只是在日本比賽報名是需要有 account的,即是要日本屬會才可以申請,於是就透過Queenie(黃尹雋經理人)幫忙報名。

2. 為了這個賽事,賽前訓練了多久?
開始訓練是4月開始的香港田徑聯賽,之後中間跑了5、6場小比賽,用了兩個月一步一步建立起來。

3. 為什麼有到日本比賽的想法?
見到好多香港運動員都有到過日體大,尹卓熙、余顯華…自己都想一試在高水平比賽下做成績。

4. 試過後,跟香港比賽有什麼不同?
天氣都是熱,跟香港差不多,濕度低一點,但因為跑的是1,500米,天氣因素影響不大。
反而是氣氛,在香港跑1,500米,少有一大班人跑,多數我自己帶,當TTTime Trial) 跑。在日本有人跟,發揮會好一點。

5. 是否達到賽前目標?
其實一直沒有想破香港紀錄,只是想破4(4分鐘之內)。

6. 訓練過程中有沒有難忘事情?
訓練過程是辛苦的,雖然跑量低,60-80k一星期,但練 1,500米的強度很高,而且亦要全職工作。
而且在如此高速下,多數自己一個人練習,要自己迫自己跑快。

7. 將會有什麼比賽計劃?
田聯系列賽4會跑5,000 米。(結果是得到第一名)
因為完了1,500米的訓練週期,今期是5,000米,所以今次系列賽選擇不跑1,500米而是 5,000米。
整個週期是一年,所以再到1,500米會是明年。
現時最終目標是10,000米,所以這次5,000米只是基礎期,主要用作TT來測試訓練強度是否正確。

8. 現時日常訓練是怎樣?
剛剛再次成為全職學生,讀教育相關的課程,會多了時間休息回復。
一星期練六天,星期二休息教跑班。早上一課慢跑,放學後下午練一課練強度。
跟著將會星期二放棄教跑班,全日用作休息,因為休息對運動員來說都很重要。

9. 知道你換了教練一段時間,有什麼感覺?
現在跟王容儲剛好一年了,主要想試不同的訓練方法。
跟他溝通得不錯,理念相似,訓練強度和獨特性都合適自己。

10. 作為一個跑田徑場跑手,坊間田徑釘鞋選擇很少,品牌亦少有入貨來做seeding,比賽時會如何入手?
之前就算有贊助都只是訓練鞋,釘鞋都是自己在ebay或Amazon購買。

11. 雖然你未正式著On 的 Cloudspike,但初步感覺如何?
包腳性比其他釘鞋強,特別有些品牌是 Knit(針織)鞋面,會易於變型;彈性比之前著過的都高。

12. 會在下場比賽試著On的Cloudspike嗎?
先要開鞋,看一看是否習慣。

13. 知道你現時有正職,會考慮轉做全職跑手嗎?
有。所以想達到體院全職運動員資格,1,500米是sub 3:50。雖然門檻有點高,但亦覺得合理,因為的確要到這個時間,在海外才有競爭力。
而以現時能力上計,1,500米是較 5,000米容易達標。

14. 未來想再做教練嗎?
無絕對決定不做教練,只是不想主理跑班,因為需要很多時間和心機。若有需要,例如代堂,沒問題的。
只是現時目標是爭取時間訓練,跑出更好的成績。

14. 未來想主攻中距離的田徑賽事還是較長的公路賽?
主要是想跑田徑比賽,很喜歡穿田徑釘鞋抓地推動的感覺;再者亦想取得體院全職運動員資格。
今年渣馬會轉10k,雖然連續兩年於半馬獲獎,但在主攻1,500米下,跑10k的訓練會比較合適。

15. 有計劃挑戰全馬賽事嗎?
想跑!好想跑!但教練不批准。因為教練建議先打好速度基礎,3年後再挑戰全馬。
始終兩者的訓練強度與量度是不同的。

16. 最後一題,現時個人目標是什麼?
一定是達體院全職運動員的資格,亦即是要破香港紀錄。
以我現時的訓練計劃,下年三月左右會主力做1,500米訓練,6月的狀態應該是最頂峰,希望能達到目標。

On Cloudstratus 3 雙層緩震 長課好物!

Cloudstratus 一直係 ON 品牌入面以緩震作為賣點嘅跑鞋,因為佢係用咗雙層 CloudTec 打造嘅款式,由 2017 推出第一代至今第三代,係 ON 其中一個深受跑者喜愛嘅練習鞋款。 

ON 一直嘅大眾形象未必係同跑步相關,品牌創辦人 Olivier 係前三鐵世界冠軍,佢希望可以研發一對與別不同嘅跑鞋,所以 ON 本身係一個有跑步 DNA 嘅品牌。費達拿於 2019 年注資入股令更多人留意 ON,品牌 2021 年喺美國上市,The Roger 系列就成為咗費達拿獨有嘅 Line,開展咗網球產品嘅發展。

今次 Cloudstratus 3 除咗保留以往嘅優點,亦有以幾點值得留意:

1. 鞋身面料採用咗 100% 可再生物料編織,全對鞋用咗 23% 再生物料打造,比上一代提升 3%。鞋內腳踭位置、鞋口及腳背(即鞋脷)幾個部份都有加厚棉,令著用感覺更舒適。

 

2. 中底用咗標誌性雙層 Cloudtec,物料係 HelionTM Superfoam(已經應用喺 ON 大部分跑鞋上),有顯著緩震效果同時保持到回彈嘅腳感。如果以 cushioning 作為賣點,對比 Cloudmonster 嘅推進,Cloudstratus 3 顯得更加平穩。

3. 中底繼續嵌有 Speedboard 膠板,保持一定推動力,今代開始外底已經封閉咗,鞋底係睇唔到 Speedboard,估計係防止攝石仔。另外,大部分著地位置有橡膠大底,一嚟可以增強抓地力,二嚟可以令對鞋更耐用。

筆者已經著用佢跑超過 60km,包括一課 140 分鐘 LSD、一課 120 分鐘 Easy + Steady,速度由 6:00/km 提升至 5:00/km 亦完全冇問題,唔會因為其出色緩震而影響腳感。稍闊嘅鞋楦係長課後期,雙腳充血發脹時,亦唔會過緊。作為長課鞋款,US8.5 重量亦只係 290g,舒適同時保留輕盈嘅腳感。 

總結:Cloudstratus 3 鞋款定位以出色緩震力作為賣點,對追求速度嘅跑者比較適合作長距離及輕鬆跑之用;一般身型較重嘅朋友可直接考慮比賽著用。就我個人認為,Cloudstratus 3 非常適合用喺半馬 / 全馬長課訓練,即使課表內容或有提速,雙層 CloudTec 嘅緩震加上 Speedboard 提供推動力互相配合,係賽前準備嘅練習好拍檔。

雙重CloudTec中底 On Cloudstratus 3回彈 x 支撐

筆者一直都未有選擇著用 On Cloudstratus,因為以為它跟 Cloudmonster 相似,在習慣了 Cloudmonster 下,反而有 3 Cloudmonster 而未有一對Cloudstratus
Cloudstratus 推出第3代,始終要試一試,然後發現跟 Cloudmonster 是完全不同的感覺。
Cloudstratus On Cloudmonster 未推出前最暢銷鞋款,定位上同樣是緩震款式,作長距離跑。但 Cloudstratus 更偏向是慢跑,所以在不同的部件上,設計比 Cloudmonster 更偏向穩定。

 

Cloudstratus On 第一對有雙層雲模(CloudTec)的鞋款,雲模越多,鞋的緩震功能越強。
鞋面是功能性大孔網面,物料堅挺亦透氣度高。

鞋帶位用外置鞋孔設計,更容易將鞋帶拉緊。而外置鞋孔部件(橙色)在鞋面內跟鞋底相連,拉緊鞋帶可以將中足鎖緊,加強足弓位穩定性。

鞋舌上加有棉作間隔,令長時間著用都不會受壓。
鞋頭楦位空間感充足(比 Cloudmonster 闊),就算作長距離跑令腳掌充血下發脹,亦不會過緊。

腳踭位加硬的 TPU(黑色)和鞋領位加有厚棉(白色凸起),都是預計著用者腳踭在慢跑時需要觸地。
鞋中底嵌有的 Speedboard 是膠板,在推動力上有一定幫助。不過鞋底做工跟第二代中空不同,將鞋底密封而看不到 Speedboard 來減少夾雜雜物的機會。而 Cloudstratus 外底在較常觸地位加有(橙色)橡膠。

筆者在名古屋的旅程,一直以 Cloudstratus 作行街鞋,因為需要長時間的緩震,有時還需要負重(如圖)。
而旅程中多次的 60 分鐘 Easy Run 就當作試鞋,最長的是在諏訪湖旁邊跑了16k

由於中底物料密度高所以偏硬,而緩震就由中空了的雲模而造成。所以就算在慢跑時,全身體重放於腳上,緩震感都不是踩屎感覺的軟,而是身體重量落到一個點時,有回支撐性,這樣令腳感更好。

坊間有很多的品牌都有高緩震的跑鞋,如 NB 1080 / More Asics Nimbus,雖然著用時能夠提供高緩震來減少跑者受衝擊而受傷,但亦有如跑沙灘般吸力的效果,需要更多的能量去將腳提起。
Cloudstratus 則偏向似 adidas BostonPuma Forever RunAsics Kayano,既有緩震亦有支撐的效果。
這個沒有壞與不壞,只是視乎跑手在跑步時需要有多大的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