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avatar

About RunKid

回顧這幾年的Social Media點滴,都是跑、跑和跑!於是索性寓跑步於工作。

如何揀選跑步教練?

筆者不只一次被問到:「乜跑步要跟教練嘅咩?」這個關鍵,明就明,唔明就黎明。
當然這個世界上,無師自通而能夠sub3的,大有人在。但無論是受傷機會、訓練成效、持之有恆的系統性訓練課表等細節,有個教練在旁,「個心點都定啲」!
而跑步跟到一個好教練,是跑步訓練中的重要一環,那應該如何選擇(適合你的)教練?

(圖片:https://www.issaonline.com/)

圖片:https://www.womensrunning.com/

星級教練一定好?

出名的跑手或教練,當然會多一重光環,想拜師學跑的人亦「排晒長龍」,但識跑是否代表識教?或者有心教?

筆者曾聽過不少事件,例如星級教練給與數個月的課表之後,課堂中不出現不在話下(交與助教跟進),也不會因應學員練習情況及參與賽事作出微調(如受傷、跑不到課表target),學員有問題亦不會回覆…試問在此教學環境下,與冇跟教練或上網找課表有何分別?

所以,想跟星級教練之前(其實任何教練都是),最好是多問一點跑友間的意見,才作決定。

圖片:https://wwhspawprint.com/

教練都要定KPI?

坊間教練都有不同風格,也會訓練出不同跑步成果。所以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跑步目標。

例如你屬初跑者,剛剛想開始接觸跑步;還是跑了好些日子,現想改善跑姿?又或是要全力增速,以跑進全馬sub3等等,不要以為總之是跑步教練,就可以助你達成所有以上目標,初學者與跑了多年的跑者,其課表又怎會一模一樣?注重跑姿以減少受傷機會,或以燃燒生命式行進的衝圈的兩種教法,大抵都不會出現在同一個教練身上,所以選教練前,請先決定自己這一刻的跑步KPI

圖片:https://goetheweb.jp/

Shall We Talk?

如可以的話,和你的準教練來個學前小訪談。

這是一個大家互相認識了解的好機會,讓教練可以更明白你的需要,你又可以更清楚他的教學風格,更甚者,如你根本不太明確你自己的未來練習方向(例如你本意是參加全馬,但原來一路的練習都沒有針對Aerobic Base的建立),好的教練應該可以透過溝通幫你定立。

如果你的準教練連和你作個小溝通都搬不出時間,那你會指望他日後會有心教導你?

多人運動或是小班教學?

坊間跑班,有的學員眾多、桃李滿門;有的小就是美、幾近個別教授。看你喜歡哪種,這都可以是你揀選教練的因素。

選多少量的同學,看你自己是喜歡一班人上堂,互相鼓勵、迫害、拉扯,以達熱血訓練模式,又或是喜歡小班形式,教練的焦點可以更集中,個別對應每個同學的需求、微調或提問。同時你都要清楚自己屬哪一類型的學生,是自律性高,可以自己跟課表定時完成,不一定要教練「跟場」?又或是時刻都需要同學間的推動、要見到教練,隨時發問;享受多人上堂群跑的氣氛…也都會影響你怎選教練。

區區有步跑?

雖然有不少大型跑班於每區都有分部,但有些小型跑班,就只會在特定區內的運動場教學。

當你選擇教練的時候,亦可同步了解其有跑班的區域。當然方便的話,就揀選一些鄰近自己家居或上班地方的,雖知工作過後仍要上堂跑步,愈近上落班或可以最短車程(甚至跑步)回家的場地練習當然最好。但有時「世事邊有咁完美」,只要是一位好教練,加上好同學,適合自己的跑班,路程遠一點都不會介意。

所以區域性這個因素,筆者是放到最後的。

如何克服「長恐」- 長課恐懼症?

復常過後,跑手們都積極報賽,不論是本地馬,還是海外馬這半年大家都極之投入到準備跑賽當中。既然要跑馬,那課表中的長課部分就絕對少不了,一來鍛練M pace,二來是要讓肌肉、體力及心理上都習慣半馬或全馬感覺,作個預演。

全馬及半馬長課,一般動輒都要跑20k30k,甚至更多;那有甚麼方法,可以讓長課「輕鬆」一點?「易過」一點?

RUN with Good Music

一個人跑長課,最多人選擇的應該是聽歌。選自己喜愛的歌,又或在Spotify、kkbox上選一些早已set好的playlist,30k長課都會較易渡過;同時聽些up-tempo的歌,對跑步節奏都會有所帶動。

不過戴耳機跑步,少不免有安全上及路線上的考量,一來儘量不可揀選多馬路燈位的路線,二來是多窄位多跑手的跑步路線(如青公中途段,因一個太入神,會聽不到有跑手跑近,或阻到其他跑手),都要避免。

RUN with Good Colleagues

一個人跑得快,一班人跑更遠。跑長課,最好就是有跑班同學、朋友一齊跑。與一班配速、課長、距離差不多的跑伴約跑,開始時可以「有傾有講」,跑到中後段時又可互相拉扯、跟帶,又或者互相克制(慎放有人開快配速,最後齊齊完成不了長課預期里數),跑完後又可聯誼早餐或晚飯,一舉幾得。

但當然,要相就到大家的跑步時間、課表配速,及相近距離、路線等等,有時都會有點難度。

RUN with Good Route

就算習慣了在運動場衝圈,跑長課的選擇也儘量不要在運動場。雖知30k的課表,即是要在運動場倉鼠跑75個圈(每內圈400m),想像一下已「懷疑人生」,而且對著這組數字,心理上亦會產生「唔想跑」、「幾時先遠」的未跑先挫敗心理,極端一點甚至會不想跑這個課表。

同樣的距離,只要放到跑馬地跑,就會感覺上容易達成,以1,400m一圈計,30k21圈,同時少轉好多個彎位,路面較闊,配速較易,訓練的效果較好。於運動場跑,尤其是peak timeslot,單是避人已經令你心力交瘁。

RUN with Good Mindset

除了身體,跑馬也是一場講求耐性與控制的心理戰,長課訓練時亦一樣,要時刻保持冷靜、自我控制、心態正面,方可克服一節節的長課。記著能夠完整跑完課表,比甚麼都重要。

有時有些跑手於訓練中,頭數k未能達標,就提早「跳船」,其實訓練中出現太多「跳船」會累積成負面情緒,並養成習慣,想像一下,場景轉到真正馬拉松比賽中,頭數k不達標,你也會輕易跳船嗎?所以記著:「唔使跑得快,最緊要跑得晒!」

RUN with Good Plan

我教練常說:「冇時間就唔好跑全馬!」長課課表是跑馬拉松的基礎,就算不是30k長課,一些多里數的tempo run都需要預留較多時間。如筆者現在的半馬課表,動輒都會預留1.5-2個小時跑步時間(未計熱身/cool down),所以跑步前後的家庭、社交、工作安排等都極為重要;安排上不要太緊迫,預留鬆動及彈性,甚至跑步後就回家休息,長課時不會出現要急著完成的心理狀態。

長課的最大敵人之一是心急,心急會令你想快點完成,沒經驗跑手會不期然「開快」,當跑至一個不屬你的M pace,最後結果就是配速不達標或「跳船」。

厚底山鞋新標準 Salomon ELIXIR GTX

Salomon近年於Sportstyle的發展,非常凌厲,繼XT-6XT-4大紅之後,繼而發展出另一搶手系列 – ADV ACS PRO,也保持著與不同潮流單位聯乘如MMMSlam JamJJJJound等等;星級粉絲也有RihannaBLACKPICK Lisa的加持。Salomon已一下子由戶外品牌躍升至潮流機能山鞋的頭號品牌。

但作為越野跑者或山系運動者,對於Salomon的本業之一(另一當然是滑雪系列) – 越野山鞋及登山鞋, 仍然留意。最近,Salomon就有一對顏值與功能兼備的新山鞋發報,型號名字是ELIXIR GTX。

第一眼看到ELIXIR GTX的外形,率先會被其超厚中底吸引,觀感澎湃且甚具霸氣。是次ELIXIR GTX的誕生,據官方說法是要打造一對最為舒適緩震、專門針對長途著用的革新性登山型號。

厚厚的中底物料是近年Salomon運動系列鞋品中大量應用的Energy Foam,提供極致緩震及保護性,令長時間行走於荒郊山徑仍能保持舒適感及回彈感,維持歡快的登山或健行心情。

當然,如此厚底的設定是會對於路面的反應減低,但不要忘記,ELIXIR GTX的定位是一對登山鞋,不是跑山鞋,厚底的配置就是要免去雙腳在較長觸地時間之下,過濾了對於不平路面及零碎砂石的感覺,從而帶來更平穩的行走感覺。

你可能看到ELIXIR GTX後,也會產生「這是雪鞋?」的感覺,是的,它的設計明顯有部分是借鏡自Salomon的雪鞋基因,尤以High cut款為甚(另也有Mid cut款,但今季香港暫只發售Low款)。

中底前後差為7mm,後跟37mm / 前掌30mm;鞋頭的上翹角度,承接著由滑雪板靈感而來的Reverse Camber,以幾何力學彎度配合前後差,就為穿者帶來源源不絕的前邁動力。至於外底,搭載的當然是Contagrip5mm膠釘偏向方向簡單而面積偏闊,提供踏實的咬地能力。

置於鞋身與中底間的分叉Active Chassis,早前已於路跑鞋DRX BLISS中出現過。其特製箭頭型態的設計,一來可提供更穩定的山徑步行導引,二來於不平的路面能從鞋身兩邊鎖定雙腳,減少因長時間健行所產生的疲累感。

鞋面構造則回歸登山鞋的粗獷層次感,不同物料(如尼龍、猄皮及橡膠等等)的拼搭互補,除了強化了耐用度及保護性之外,配合SensiFit包覆腳部系統,就產生了非常貼合雙腳的包覆感。

相信對於行山愛好者來說,一對登山鞋的包覆度是非常重要,也是影響著安全性及舒適度的重要因素。當然還有GTX所代表的Gore-Tex認證防水物料,就不多作介紹了。

除了主相片的Vanilla Ice,還有另外兩款Black Magnet及Dried Herb配色。

那是否非登山或健行運動就不能著用ELIXIR GTX?當然不是。

以登山鞋作為潮流鞋品,是近年機能風打扮的大勢。回應市場大熱的厚底鞋品主義,ELIXIR GTX的外觀也呈現著十足潮流感:震撼的厚底設定、鞋身多層次物料應用、易於百搭配襯的戶外感色系均令ELIXIR GTX可同時於山野及城市打扮中著用。

世界級向付召、運豔橋 分享備戰「飛越大嶼」

為迎戰11月10 – 12日的越野跑盛事 Translantau「飛越大嶼」,HOKA 主辦了三課「HOKA x 飛越大嶼 by UTMB 越野大師班」,希望幫助一眾參加者作最好準備。「飛越大嶼」已有十年歷史,賽事分為 25 公里、50 公里、100 公里及140 公里組別,一直深受世界各地的越野跑好手歡迎,今年更有來自45個國家的跑手來港參加盛事。

日前壓軸一課,「HOKA x 飛越大嶼 by UTMB 越野大師班」更請來世界級精英跑手向付召小姐和運豔橋先生,與本地參賽者作現場交流、分享備戰心得。

向付召(付召)、運豔橋(小橋)
Q1:您們對今次Translantau感興趣的原因是什麼?(二人均表示今年是首次參加「飛越大嶼」,十分期待)

付召:之前多次來港比賽,很多路線都是向海,無論日景夜景,都感到很美。而且來港比賽感覺親切,食物口味又很合適。
小橋:特別喜歡香港的奶茶,還有美食,是喜歡來港比賽的原因之一。聽到途人大叫「加油!」也份外親切。之前上網看到不少視頻,然後又能夠有機會實地作賽,十分期待。

Q2:您們如何描述香港與世界其他地方的路線?您們最喜歡和最不喜歡哪條香港路線?為什麼?(之前二人跑得最多是麥理浩徑)

付召:想起跑麥理浩徑,時常見到馬騮,這是獨特的體驗,到其他國家比賽都看不見馬騮。另外還有大蟒蛇,以前好驚,後來見怪不怪,有時牠們會阻擋賽道,唯有跨過「障礙物」。另外還有山上的野豬,都是香港賽道跟世界不同之處。
小橋:談及香港的賽道,立即想起樓梯,不單止量多,而且各種類型都有,有時比賽完成後,就算睡著了,雙腿仍然感到「落緊樓梯」!

(至於有沒有喜歡和不喜歡的路線,二人都沒有特別意見)

Q3:有沒有為今次Translantau作特別準備?或與其他比賽的準備有沒有不同。 

付召:主要想早一點適應夜間的天氣
小橋:早兩天來港就是了,現在北京已經開始寒冷,香港還是比較濕熱。

Q4:要突破成績,由準備工夫至經驗累積,才可以越戰越強,知道付召最近四次參加白朗峰UTMB ,比賽成績有明顯突破 ,與 2018 年和 2023 年的成績相差近7個小時。 是什麼驅使/激勵您每年做得更好? 

付召:秘訣就是努力訓練,其實也需要四年的時間,才由「港百」的第四變成「第一」。一直都以「冠軍」為目標、激勵自己。

Q5: 小橋您有超過 12 年以上的越野跑經驗,是什麼讓您每天堅持下去? 當你想放棄的時候,會怎麼做? 有什麼難忘的比賽可以分享嗎? 

小橋:一直都不想將「工作、事業」與「興趣」混為一談。對我來說,越野跑就是興趣,這是很清晰的。越野跑對我來說不是運動,是生活一部份,就好像食飯也是生活一部份。所以越野跑(比賽)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壓力;除了受傷患病,其他的只有享受。
第一年參加 UTMB 環勃朗峯越級越野耐力跑時,當時阿爾卑斯山上下著雪,大概跑了 70 多公里後,腸胃不適,本來很想退賽。但凌晨兩三點時經過山上的村莊,村子裡的人好像中國過農曆新年一樣興奮,家家戶戶都出來打氣,令我大為感動;村民又送上補給品,舒緩了我腸胃不適,於是才能繼續比賽。自此,我就希望將這種越野跑文化帶到國內。

Q6. 對今次 Translantau 成續有什麼寄望?(二人都參加了 TL140)

付召:目標是 17 小時內。
小橋:觀察賽道後,認為比想像中困難,所以目標是 13 小時左右!

New Balance FuelCell Propel v4 靈活推進 快慢適宜

雖然教練會建議,儘量將日常街鞋及練習跑鞋分開著用,但有時工作日需要、為求輕便,遇上easy run的日子,或者速度不太高的tempo run課表,都會選著New BalanceFuelCell Propel v4

一來其外形根本就是lifestyle鞋無異,筆者擁有的是跑鞋專門店Runderful獨售配色 – off white / blue,在配襯日常根本輕而易舉,「上身咩色都襯到」、「唔使用腦襯都唔失手」。但請勿誤會以為它外形好看就欠缺實力?其實FuelCell Propel v4的「跑步力」相當高而廣。

來到第4代,今次FuelCell Propel用上了升級及雙層FuelCell泡棉中底,增加回彈及長時間跑動的舒適感;中底間置入TPU推進板,增強適中的前推力。整體設置其實可以售價更高,但現在定價不到$900,無疑超具市場競爭力。

中底可明顯看到兩層FuelCell泡棉,不同紋理及軟硬度以提供緩震及回彈兩種功能;中掌外側位置有一塊PTU膠片,以增強需要提速跑時的穩定性。

鞋身用上一幅過無縫工程網布,疏氣而輕身,可隱約透視鞋內;後踭置入heel counter固定片於網布內,維持外觀簡約風格之餘,亦提供要有的跑步安全功能。

鞋面平闊型,闊腳掌跑者都照顧到,不會感到壓迫局束。鞋舌及鞋領加有軟墊,厚度適中,不會令你感到過熱(當跑長途時)或過厚。
*注意:尺碼方面偏大,最好入手前試鞋

鞋底部分偷空一條長形凹坑,可清楚見到搶眼的PTU推進板(與中掌外側那PTU膠片屬一樣物料),以提供加速或變速的前推力;鞋頭輕微上翹,與PTU推進板共同協作,給予跑者不太強烈又控制到的rocker effect。

鞋底分佈不同區間,動用不同物料及坑紋,以路跑鞋來說,我覺得咬地力是相當之好。甚至覺得用上FuelCell Propel v4去參加一些短途且需要很多平路跑程的越野賽(如引水道、尖沙徑),也是可以。

作為日常著用跑鞋,FuelCell Propel v4是滿有吸引力的。31mm厚雙層FuelCell中底,用作easy run時實在是舒適感滿載,加上鞋內充裕的空間、緩震而又不會太軟稔的回彈,跑上60mins的easy也未有出現倦怠感,雙腿仍能維持動力與回彈,且有愈跑愈快的衝動。

始終內置了推進板,rocker effect仍是有的,但不太強烈,也保持一定靈活性。對於想一嚐推進板的跑者,FuelCell Propel v4絕對是很好的門檻。Easy run外,你也可以Propel v4作一些提速或變速訓練(如Fartlek),感受一下板鞋與無板鞋的腳感,與及自己跑姿對於板鞋的掌控能力。

至於剛才提過可著用FuelCell Propel v4出戰一些短途及包含較多平地跑程的越野山賽,是基於現在潮流已愈來愈多越野跑者動用路跑鞋出戰,而且以Prople v4的中底及外底來說,在荒山野徑上的緩震及咬地力都足夠應付。

另一特點是,PTU板一方面可賜予跑者前推力,又可免卻於山坡梯級上因抗扭性太強而減低跑山的靈活度。在這數方面而言,所以說FuelCell Propel v4亦可以是一對具平衡性的「山賽」著用鞋。

楊肇麟 x Hikipedia暢跑體驗 On Cloudflow 4薄底速感

瑞士運動品牌On,再度為新世代跑者帶來新鮮感及速度性兼容的嶄新路跑型號 – Cloudflow 4。

Cloudflow系列一直是On跑鞋家務中高性能、輕量化、競速體驗的代名詞。從2017年推出至今,不管是精英級別還是大眾型跑者,都被它的輕量化設計及直接反饋腳感吸引。

在最新的第4Cloudflow型號中,設計團隊保留了Cloudflow經典外觀和核心DNA的同時,也升級為雙密度雲模塊(CloudTec®)中底;搭載和On最頂尖競速跑鞋Cloudboom Echo 3一樣的高科技輕量化梭織鞋面,打造出輕質透氣、優化緩震及充沛回彈的全新路跑制勝型號 – Cloudflow 4,讓所有跑者「刷新快感」!

為讓本地新世代跑手及跑步教練親身感受Cloudflow 4的優化功能,On特別邀請了「阿楊」楊肇麟教練,為由兩位90後女生(KylieAvis)組成的山系運動組合Hikipedia,設計了一次「姿勢跑法(Pose Method)工作坊」,並以Cloudflow 4作為專屬訓練鞋款。

阿楊:「姿勢跑法是由於Dr. Nicholas Romanov意識到很多跑手都沒有一套跑步標準,因而導致受傷。所以對田徑、長跑的研究歸納,將只對精英運動員用作訓練的方法推廣至大眾跑手。可以說是評價跑步姿勢的一套準則。」

在維期3堂的「姿勢跑法工作坊」中,第一堂阿楊先讓兩位女生了解姿勢跑法、什麼是跑步標準;第二堂就熟習姿勢跑法的熱身動作,令她們跑步時更容易啟用到所需要的肌肉和關節。第三堂就針對個人的小問題再加以改善。

其實姿勢跑法只需要專注於3個動作,關鍵姿勢(Pose)、向前跌(Fall),及將重心腳拉起(Pull),轉換支撐;並讓其他身體部位動作自然而動,避免多餘的動作如擺手過高、提腿、腳踭落地、腳踢向前、蹬直後腿等等。

要讓兩位女生雙腳能熟習「Pose, Fall, Pull」動作,及對地面敏銳地作出反應,薄底緩震的On Cloudflow 4就大大派上用場。因為要沒限制到腳部動作;令腳底有非常強的觸地感,及有很多針對姿勢跑法的熱身動作亦需要多方向跳動,Cloudflow 4的靈活性就配合得到。

工作坊過後,阿楊對Cloudflow 4的評價就更為肯定:「Cloudflow 4對於地面的回應強烈,踏落地已感到其反應快,在一些加減速跑、需要轉向或要求靈敏度的訓練時,就好適合。加上中底不厚、鞋身輕,屈摺能力亦好,所以整對鞋的靈活性都好高;前掌略向上翹,其rocket effect亦強化了向前跑的推進力。」

作為今次工作坊的專屬鞋款,阿楊亦覺得Cloudflow 4對於標準跑姿的訓練極為有效:「因為它相對薄底,中底間沒有太多過濾,令跑者雙腳可更直接感受,並即時知道腳哪部分接觸到地面,從而清楚知道自己的跑姿是否正確,例如有否跨步、腳踭先著地,又或者觸地時間太長等等。」

由於其輕身、靈活性高,阿楊更推薦Cloudflow 4可用來出戰5-15K的比賽著用,「刷新快感」,爭取PB

Cloudflow 4鞋面亮點:
・用上與On目前最頂尖競速跑鞋Cloudboom Echo 3 一致的高科梭織物料;
・針對性設計的工程網眼區域,提供更好的透氣性能;
・環保可持續。鞋面採用100%再生聚酯材料;整鞋回收材料使用率達25%;
‧全新內裡和後跟結構設計,提供更加舒適的腳感和更好的後跟鎖定。

Cloudflow 4外底亮點:
・雙密度CloudTec®專利鞋底科技(上層偏軟,下層偏硬), Helion superfoam超級泡棉打造,提供更加出色的緩震回彈;
・全新形態的上鏟式On專利Speedboard®速度板,提供更進取的向前推進腳感;
・封閉式速度板坑道;和Cloudboom Echo 3一致的輕薄橡膠外底,即使在濕滑路面也能提供可靠抓地力;
‧中底比第3代加厚到31mm,足跟差8mm;觸地感、路面感覺強烈,反應快。

黃金海岸15公里賽2023 長跑女生備戰攻略

現時坊間有很多不同風格的路跑比賽,以各種特色或Character Run的形式呈現,以吸引更多不同需求的參加者,然而,一些傳統「本格式」(即以經典形式作為風格)路跑賽依然有著它的獨特魅力,成功留著不少跑手的心。

以「黃金海岸15公里賽」為例,首先,賽道大部分都是平路,超過90%是沿著汀九引水道,其次,只有兩個折返點,讓跑步過程更加順暢。再者,賽道景色宏偉,可以飽覽汀九、青馬兩橋以及藍巴勒海峽;更吸引跑手的是15公里賽事比10公里更具挑戰性,不論是作為TT(Time Trial)又或作為之後的半馬、全馬預戰賽事,估算自己的配速及能力,比賽的時間安排都非常適合大家!

今年,賽事名為「amazfit Cheetah x RMAC 黃金海岸15公里賽2023」,RMAC教練之一的Chloe和跑手Sum女都是首次參加這場賽事,讓我們一起看看她們是如何為這場比賽做準備。

1. 有什麼吸引你參加「黃金海岸15公里賽」?
Chloe:「其一應該係佢嘅景色,中間會見到汀九橋嘅靚景!除此之外,因為佢頭一公里係要上斜嘅,呢個位我覺得好有挑戰性!」

Sum女:「因為我暫時跑過最長嘅比賽係10公里,所以我想今次試下15公里嘅比賽。加上我嚟緊會跑半馬,所以參加佢嚟作個預戰,估計下自己半馬嘅狀態會係點。」

2. 會怎樣準備這個15公里賽?
Chloe:「因為一起步就要上斜,跑斜路體力要求較大,而家已開始練多啲斜路課等身體適應同埋強化肌肉;同時因為15公里同跑開嘅10公里比賽,喺體力同配速上都好唔同,所以會練長啲距離,將平時6至8公里嘅課,增加到每星期兩課、12公里左右嘅。」

Sum女:「因為我而家個課表都係準備緊台北半馬同埋渣打半馬,所以都冇乜需要特別調節,只係加返長少少距離咁去練。」

3. 很多人都會以「黃金海岸15公里賽」作為之後半馬或全馬的預賽,你們都是?
Chloe:「我自己下半年有唔少時間會係海外所以冇乜報大賽。但我就覺得呢個15公里賽,好適合用嚟備戰渣馬同港珠澳半馬、美津濃半馬,或者係海外馬等等,都好啱用佢嚟TT或者作為其中嘅長課訓練。」

Sum女:「好似之前咁講,我預備緊台北半馬同渣打半馬。呢個15公里賽當係俾我一個預計,睇下自己身體狀況同耐力,有冇需要再做咩調節去應付半馬。」

4. 目標時間是?
Chloe:「今次主要係同跑會一班教練一齊參與跑下開心下,for fun咁,冇乜時間壓力!」

Sum女:「希望可以跑到4:00 pace,大概1小時左右完賽。」

5. 會穿著什麼跑鞋出戰?
Chloe:「我會試下對On Cloudstratus 2,開咗對鞋冇耐,個回彈力同緩震都幾好。」

Sum女:「比賽我多數會著adidas ADIZERO ADIOS PRO 3,我比較鐘意啲好『去』嘅鞋!」

6. Chloe你作為跑會教練,有什麼想提醒大家作賽時要注意?上落斜時又需要留意?
Chloe:「通常比賽一起步時都會好興奮!因為頭一公里係上斜路段,所以建議大家要冷靜啲,保留番個體力先。上斜時要保持眼望前面,身體輕微前傾,保持擺手,步頻密少少同時亦記住避免過分跨步,keep住平均嘅步距就可以。」

「接近終點前亦會有500米落斜嘅,到時最好都係要保持番平穩嘅速度。因為都已經跑咗10幾公里,體力都用得差唔多,如果忽然加快或步幅過大較容易受傷或者仆親。希望大家都可以安全完賽,開開心心咁享受呢個『黃金海岸15公里賽』啦!」

amazfit Cheetah x RMAC 黃金海岸15公里賽2023

即時報名連結
日期:2023年11月12日(星期日)
起跑時間:09:00
比賽路線:汀九引水道(九成平路)
集合地點:在青山公路汀九停車場
報名費用:每位港幣 330 元正 *當中 20 元會資助 MercyHK 給無家者身心靈的支援服務

獎項及紀念品

  • 紀念品:所有參賽者跑畢全程者,均可獲得紀念 T-Shirt 乙件
  • 全場首名男及女子,各可獲得 amazfit Cheetah Pro 手錶及現金獎 HK$1,000,各個人組冠軍可得 amazfit Cheetah Round or Square 手錶,亞軍可得 amazfit GTR 4 or GTS 4,季軍可得 CW-X 短壓力褲
  • 各個人組首三名均可獲得 Nike 跑鞋乙對(合共 27 對)
  • 個人組首三名均可得現金獎、各組所有得獎者均可得獎盃乙座
  • 所有獎項及紀念品只可在大會指定時間親身領取,不設預領、代領及補領,賽後將不會補發任何紀念品及獎品

PUMA支持田徑港將 梁筠宜、高澔塱、陳一樂 出戰亞運

我們看到的運動員,大多數都是正向、陽光、輝煌的一面尤其是大眾眼見他們出發到外地比賽前、上賽場,甚至踏上領獎台一刻。但其實這只是運動員的極細少部分,更多時候,他們都和平常人一樣,有平常人的情緒、思考及需要面對的生活問題,更不用說要付出的,就更多。

3PUMA全力支持的香港田徑運動員梁筠宜、高澔塱和陳一樂,將於今個星期五(29/9)起陸續出戰杭州亞運的田徑項目,起行之前,Insports Hub就與他們3位傾談過。

梁筠宜:Stay positive, bring happiness

今屆是梁筠宜第二次參與亞運,23歲的她將出戰女子4 × 100米接力和100米項目,本來她對於是次出戰充滿信心,但卻於訪問前一星期,訓練時再次拉傷大腿後肌! 

現在心情怎樣?
「唔搵個形容詞先忐忑!而家距離比賽只有17日,點解忐忑係因為本身都覺得自己操得好fit。雖然(2個月前)世大(世界大學運動會)都係扯到同一個位,但呢段時間都復原同預備得好好,本身亞運係諗住破香港紀錄為目標(梁PB1169,香港紀錄1162),本身都好有信心,可惜就喺上星期就傷咗。」

受傷那刻,腦中想到什麼?
「第一時間係安慰自己,跟住當晚就崩潰!但一直都冇喊。成個星期一直都跑唔到,慢跑做drills都唔得,係直到尋晚先爆喊咗一場,不過奇怪係喊完今日又跑得番喎,你見我影相都跑到,可能係喊完之後,抒發咗,個心情同個腦都清晰咗、諗通咗,stay positive, bring happiness,係我今次學到嘅嘢。」

27號上飛機,29號比賽,這段時間借怎樣預備?
「每練完一課都會睇physio,注意番飲食啦,其實整親之後唔開心,都食多咗(笑)!」

那現在亞運目標是什麼?
「個人方面,希望入到semi-final;本來接力係有機會攞牌嘅,我都唔想隊友擔心我,所以都會盡量跑好我嗰棒。」

完成亞運之後,會有什麼計畫?
「完成亞運之後,會休息一陣間,然後準備亞室(亞洲室內運動會)60米賽事;個人方面就讀緊EdU year 1啦,準備想做PE老師,教練亦很贊成我這個決定。」

高澔塱:已不是初哥心態

今次跳遠運動員高澔塱都是第二次參加亞運。比較兩屆,他認為最大不同是心態,上屆自己仍屬初哥身分去鬥,而今屆就成為真正有競爭力的運動員出戰。

現在心情如何?
「少少緊張梗有嘅,但儘量輕鬆啲啦,因為始終第二次去,今次係想多啲享受個比賽。」

和第一次參與時,有什麼不同?
「第一次係抱住學嘢嘅心態,今次就能力好咗啦,有能力去爭獎牌嘅身分,但都唔想俾太大壓力自己嘅,我唔想有背負爭獎牌嘅壓力去比賽,落到場啲腎上腺素自然會上升㗎喇!」

現在覺得狀態怎樣?
「其實早幾個星期有整傷到腰嘅,停咗一個星期嘅訓練,pick up番反而仲好咗喎!可能係俾我停一停,重新諗下之前嘅訓練,refresh一下、沉澱下,反而仲好。」

你之前有去到歐洲集訓,那是一個怎樣的經驗?
「喺歐洲集訓嘅特色係,每一個星期或者兩、三日,就會俾一場賽,所以個強度都keep住幾高。初初唔係好習慣嘅,去咗3個月,初嗰個半月都係練習,後嗰個半月就每個星期都有比賽!我覺得係個好嘅經驗,因為比賽嘅感覺,平時練習唔會有,累積咗好多心態調節同技術嘅修正,所以返到香港每次出賽都用得返啲經驗,裝備得自己更好、發揮得更好。」

今次亞運有什麼目標?
「今次都希望跳番8米呢個成績,因為喺世界賽要有8米先有爭獎嘅競爭力。爭獎牌當然想,就算唔係都希望爭取較高嘅名次,上次係12名,今次希望最低限度入到final、以頭8名完成。」

完成亞運之後,會有什麼計畫?
「暫時都未有咩比賽要預備嘅,最大嘅目標都係想爭取巴黎奧運嘅入場券啦,因為無論排名又好、直接達標又好,都要開始準備。亞運返嚟可能唞一、兩個星期,因為得番7個月左右去爭取積分同排名。」

陳一樂:純粹之心享受跑步

與梁筠宜和高澔塱不同,本屆是陳一樂首次參加亞運會,心情當然興奮。他以16歲之齡高踞U18男子100米世界第一長達4個月,作為 「世一」,讓他增添不少今次參賽的信心。訪問第二日,他會先到中國參加另一個接力賽,然後回港再出發到杭州,出戰4 × 100米接力。

年初剛滿16歲的他,第一次出席如此大型運動賽事,現在心情怎樣?
「有啲緊張呀,因為冇去過咁大型嘅比賽,聽隊友講觀眾席係坐滿晒人,未去過一個比賽係坐滿晒人!」

那教練有和你做一些心理輔導,讓你不會太緊張嗎?
「我鍾意緊張呀!緊張嘅時候先跑得快啲!跑PB(10秒40)嗰次我記得係好緊張,但之後出多咗比賽,放鬆咗個緊張嘅level,今次大比賽,又會緊張番,我鍾意嗰種感覺。」

今次的目標是什麼?
「希望能夠快過我們的seasonal best3966!」

完成亞運之後,回來後會有什麼比賽或計畫?
「返嚟之後會有一、兩個比賽,有個喺廣西,另外亦會去亞室(亞洲室內運動會)等等。」

對於這些比賽會有些什麼目標?
「希望可以破到青年紀錄(10秒38)。」

會希望達成100米sub10的成績嗎?
「會呀,而家慢慢一步步跑上去,預計用一年時間,希望做到。」

你現在才16歲,年紀非常輕,你覺得已跑到現時的成績,會有點太早嗎?
「我覺得時間啱啱好,泰國有位選手都喺16歲跑出超快嘅成績(Puripol Boonson),仲要比我快!趁年紀細跑得快,可以參加到更多比賽。」

說到接力隊隊友會給予自己什麼意見?一樂說,除了技術上的提議,亦說過隊友都好喜歡他一落場就可以好單純地衝衝衝,跑出自己的最快,以真心享受跑步。是的,人大了,思考多了,有時未必可以單純地,用直覺感受跑步的純粹與樂趣。

PUMA Deviate NITRO Elite 2:為打破紀錄而設,為運動員而生

而伴隨著3位香港田徑運動員平時作速度課訓練的,PUMA Deviate NITRO Elite 2就提供了極大的保護性及推動力,它採用了PWRPLATE純碳纖強力推進板,確保穩定性之餘,同時幫助幫跑手發揮最高效率。

NITRO Elite Foam輕量氮氣中底科技,在不會對運動員產生額外負擔下,提供極致緩震和回彈力;輕量單層透氣網面配合PUMAGRIP防滑耐磨橡膠大底,令運動員即使置身不同路況,都能夠擁有足夠牽引力。筠宜就在傾談中對PUMA Deviate NITRO Elite 2有如此評價:「佢比起Deviate NITRO 2輕好多,而且再包腳啲,每一步跑出去都好輕鬆!」

Craft全新中底加持 路跑 x 越野Nordlite Ultra

筆者擁有的CraftCraft Sportswear)跑鞋包括CTM Ultra 3CTM Ultra TrailCTM Endurance Trail,有些是路跑 x 輕山跑,有些是專攻山跑。
針對兩路著用,一向是
Craft的獨家定位。而這款新推的Nordlite Ultra,定位同樣是路跑 x 輕山跑,而今次升級重點是:中底物料換上了更軟彈的Cr Foam

一向有著用開Craft跑鞋的跑手都有概念,以往出品大多都會用上Ud Foam,也屬於EVA物料,撳落較硬身,耐用性亦較高,但同時亦意味著要用較長時間去「開鞋」。但今次換上新的 Cr Foam,手感就很接近時下大部分跑鞋,代表著「開鞋」時間可以縮短,較快地讓跑鞋進入狀態。

鞋面的工程網布比起Ultra 3更柔軟透氣,較似布料的觸感,穿落更為舒適;從外邊更可隱約見到襪的logo,很適合於夏天跑用。而且採用漸變色染色設計,外觀上同時加了分。
鞋舌位以膠質為主,內側補有網布,以減少磨擦;鞋舌內部沒有與鞋身相連,但外形上造成了V形,筆者在山上多方向移動,都沒有「走位」。細心看,鞋舌兩側都加入了一個微微內凹的網布作透氣之用。

鞋面剛性不大,於是鞋帶位就加有橡膠模組固定;像Ultra 3一樣,Heel Lock位更有雙重橡膠補強,耐用度令人放心。
前掌位置加闊,讓前掌和腳趾兩側有更多舒展空間,這設定對於跑山時很有幫助,可減緩因長時間壓迫的勞累。若由跑者視角望下去,可看到中底比鞋身闊,明顯Nordlite Ultra比其他Craft鞋款,更著重著地時的穩定性。

鞋踭Hell Counter兩邊及後中位置都有補強膠片,以加強穩定性;鞋身今次沒有加入品牌的招牌式設計 – 印上型號及物料等等,不知fans會否若有所失。
中底物料是今次重點。全新採用的Cr Foam,觸感很接近時下大部分跑鞋所用到的中底物料,升級了,沒以往Craft多數採用的Ud Foam那種硬度,撳落是很適中的軟硬感;中底區間也有分成上下層及不用形狀,去分工緩震及回彈性。

由於要符合山路兩食的功能設定,外底的膠釘(lug)形狀偏向大粒,對於路跑來說可能未必用得到,但於山跑著用就很適中。
筆者試山路那天就剛好是雨天之後,大部分石塊或梯路段仍濕,Nordlite Ultra都可應付;只有一些仍濕滑或有青苔的,就未能克服,但實為正常,這時就要靠跑者的技術及判斷去補救。

筆者先著用Nordlite Ultra作路跑easy run,pacing維持在筆者的VDOT區間 – 約5:30,雖然它的外形似Super Shoe,但因沒有置入碳板,前後差也維持在6mm(後40mm / 前34mm),所以跑起來仍十分流暢,沒有強推,滾動動作亦很自然。
中底的回彈明顯比以往Craft鞋款來得「有力」,同時沒有偏向太軟的著地感,很容易及自然地令跑者做出「拉腳」的動作,反應直接;以大約20k左右easy run來開鞋,已可令它進入狀態。

要試齊Nordlite Ultra功能,當然要「上埋山」。試鞋當日,走的正是3球野畢架山賽段,無論是引水道或尖沙徑(平坦山路),這路段要jog的情況都頗多,上落山只是前段及後段,所以頗適合著用Nordlite Ultra試路。

在山野平路上的表現,Nordlite Ultra很大程度都複製了路跑的感覺,反應同樣直接,泥路面也有適中的回彈。雖然鞋後踭有40mm高,但亦沒造成與路面很大的距離感及傾斜感,這點於落山時很重要。

由於筆者都會參加長或短途的山跑訓練或賽事,而香港的短途山賽,很多時都會加入石屎路或考驗跑者路跑能力的路段;有著一定的路跑感、能提供咬地性,也能隨時轉換山跑或路跑應用性,對於這類型山賽,Nordlite Ultra是很合適其hybrid著用的選擇。

夏日城市型跑鞋 Salomon Aero Volt

提起Salomon,一般人都只會想起越野跑鞋或健行鞋。不過由去年開始,品牌已開始著力推廣路跑鞋款Glide Max開始。最近,Salomon的最新代路跑型號Aero Volt亦以「先色奪人」的外形登場。

Aero Volt的對象定位是城市型跑者(City Runner),自然在設定及功能上都找不到「速度型快鞋」元素,適宜用來作Easy runRecovery run之用,不過,如果你想要找一對搶眼又能合符襯衫至上的城市型跑鞋,Aero Volt會是你的好選擇。

面料網布絕對超輕,也極之透氣,跑時會感覺到有氣流走入鞋籠內,所以Aero Volt亦是一對適合於現時香港炎夏著用的路跑鞋。至於網布上以特別技術投印的精采花紋,也不用多說,總之就是顏值極高。

Energy Foam是Salomon近期於各式鞋品上(包括山跑/健行/路跑)都會採用的專利中底,提供極輕量表現(Aero Volt數據是男鞋213g)。另可見中底的紋理及形狀都有不同設計,下層斜紋區域專責緩衝;上層負責能量回饋及輕微推進。

鞋底是另一精彩位。不是平常見慣的單調配色,而是與鞋面呼應的抽象感圖案,「靚到咁」!實在不應該埋沒,記得跑步時要多點拉高隻腳,後方以鞋底示人。至於物料當然是SalomonContagrip,於城市路面已夠抓地。

鞋底坑紋名為Geometrical Decoupling,以導引跑手的步伐向前動作,及加強著地時穩定性,但對於前掌落地跑手,這功能的作用不算太感受得到。

雖然前端的鞋面網布透氣、輕薄、軟身,但由於鞋型修長,仍然做到貼合而有一定穩定性,反正是針對Easy runCity run之用,速度不會太高,已足夠。

後跟hell counter置入膠片,連同鞋內側的Salomon logo膠片,兩者共同協作,提供到包覆及穩定性。

鞋帶扣縫有膠片,加強耐用性及貼合度,鞋舌前端用上與鞋面同一種有孔網布,後端加有開叉棉布,帶來舒適觸感;鞋內可見由鞋帶位延伸至中底的Internal SensiFit,也是Salomon鞋中的標誌性細節,用以固定跑手雙腳於鞋內位置不易移位,從而提供安全性及以助省力。

既然是城市型跑鞋,筆者就以Aero Volt跑進街道及公園,以感受其設定。首先其輕透網布,確實在此時香港的炎夏氣溫下發揮作用,一路跑一路感受到微風流動到鞋內,雖然未必令你的雙腳不致汗濕,但那個有風吹著而跑的感覺,真好。

Energy Foam造就的回彈與緩衝,在石屎路及膠粒跑道上都表現很好,恰到好處地讓跑者跑得舒適、穩定之餘,回彈也不會太進取,一切都隨跑者的程度而行。

黃昏時於樓下街道或公園跑個5:40-6:00/kEasy,襯個sharp彩造型,減減你的工作壓力或為前一天的「攞命」課表來個Recovery runAero Volt是對很好的夏日跑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