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avatar

About 余顯華

自稱想做全職運動員嘅全職教練; Zero Running Club Head Coach; 2012 亞洲青年田徑錦標賽香港代表; 2017 亞洲田徑錦標賽香港代表

華哥不專業鞋評 – On Cloudboom Echo 3

之前一直試 On 嘅跑鞋都喺一啲慢跑款,未有試過比賽鞋款,今次收到呢對 On Cloudboom Echo 3,有種眼前一亮嘅感覺。

On 嘅第一對碳板跑鞋 – Cloudsurfer 2010 年面世,當中有 TPU 同碳纖維唔同物料作為板材。而去到今代,物料上已經進步咗唔少,因為 On 喺推出前已同運動員一齊研發;喺唔同嘅練習、比賽都有亮相過。

鞋面喺用咗一塊高科技嘅編織布料,除咗透氣性高之外,仲好薄。大家唔好以為佢薄就好易爛,其實都好堅挺(一般嘅跑鞋網面如果好薄,都會易爛)。

鞋舌面係一塊好薄、軟嘅薄猄皮薄棉,再喺面上額外加咗兩塊軟薄墊,減低長時間跑步鞋帶對腳背嘅壓力。而鞋帶有啲膠質,係希望增加磨擦力,減少鬆脫嘅機會。而雙層鞋眼設計俾唔同腳背⾼度嘅用家用嚟調節。

⽤咗 Pebax 材料打造最新 Helion HF 超級泡綿⾼性能中底,除咗提供輕盈緩震之外,仲提供極好嘅回彈。而 CloudTec 只喺前面,後面只保留三個細細嘅空間(同慢跑款嘅大粒 CloudTec 好唔同)。

利用三明治結構將全掌碳纖維速度板 Speedboard 放喺兩層 Helion HF 之間,以提升推動⼒。鞋底前掌用咗⼤⾯積橡膠外底,喺離地推進嗰陣提供更好嘅助⼒,後踭關鍵受⼒位置都配置咗輕薄防滑嘅橡膠墊。

一對比賽鞋未必可以捱多過 2-3 場比賽,我相信呢對鞋就可以跑大概 4 場馬拉松,而過咗 4 場賽之後,以佢嚟作為練習鞋都好唔錯。但如果唔係經常比賽,或者未有興趣比賽嘅朋友,就未必建議買呢對,個人覺得反而 Cloudmonster 可能會更好。

華哥不專業鞋評 – Craft Nordlite Speed

Craft前幾年就出咗幾對有碳板嘅路跑 + 山跑鞋 – CTM Ultra carbonCTM Ultra Carbon 2CTM Ultra Carbon Race Rebel。而今年就出咗對真真正正剩係屬於路跑嘅碳板鞋 – Nordlite Speed,同Craft Nordlite Ultra一樣,同以往自家嘅跑鞋都好唔同,直頭成對鞋款都改晒。

鞋面嘅網布比起Nordlite Ultra唔同,係一塊鞋紗網狀面嘅物料,利用咗無縫剪裁技術去做成個鞋面,佢非常輕、軟熟同透氣性好高。而呢對鞋個前掌位置都係加闊咗,俾前掌同腳趾有更加多位置,再喺鞋頭腳趾位上加咗猄皮作穩定同耐磨、對於闊掌嘅朋友係一個福音。

之前都講過,以往Craft嘅中底用咗UD Foam(即係以前嘅EVA膠),相對較硬身(需要過100公里去run in對鞋)。而Nordlite Speed同Nordlite Ultra一樣,都係改用咗CR Foam,就咁踩落去個下已經覺得有啲淋,大大縮短咗run in嘅時間(當然呢對鞋我都係覺得屬於半百公里去run in對鞋)。

加上用咗Ultra-Rebound 鞋墊,呢對鞋墊除咗大大增加彈性之外,更夠厚,可以增加保護性。而今次鞋底就冇用到膠釘(lug),反而用咗一塊過嘅橡膠,橡膠開窿之外仲有啲暗紋增加抓地性,款式同之前其他嘅Craft鞋唔同晒。

對於喺乾爽嘅地下,抓地性唔錯嘅,但心諗喺濕滑嘅路上面,可能要小心啲,不過今次落雨試跑,都冇乜大問題,抓地性可以。Craft Nordlite Speed拎嚟作強度練習、LSD同比賽我建議可以試吓著。但如果慢跑就著用返啲冇碳板嘅跑鞋會比較好啲。

華哥不專業鞋評 Craft Nordlite Ultra

Craft 前幾年就出咗幾對路跑 + 山跑嘅兩用鞋, 當中包括 CTM Ultra CarbonCTM Ultra 3 等等。而今年出咗對 Nordlite Ultra,同以往自家嘅跑鞋都好唔同, 直頭成對鞋款都改晒。

鞋面嘅網布比起 Ultra 3 更加軟身同透氣,比較似用咗布料而唔喺網布,比起以前嘅款式著落更加舒服。鞋舌位用膠做主料,內側加上網布,減少鞋舌同腳背磨擦;前掌位置加闊咗,俾前掌同腳趾有更加多嘅空間,對於闊掌嘅朋友係一個福音(可能Craft想開拓埋亞洲市場!?)

以往 Craft 嘅中底就用咗UD Foam(即係以前嘅EVA膠),相對比較硬身(需要接近 100 公里去 run in 對鞋)。今次嘅 Nordlite Ultra 就改用 CR Foam,就咁踩落去個吓已經覺得有啲淋,大大縮短咗 run in 嘅時間。加上用咗 Ortholite 鞋墊,大大增加彈性之外,更加透氣、防臭、防霉同吸汗。

今次鞋底嘅膠釘(lug)形狀比以前大,款式唔同咗,中底連接位置設有細孔,每次跑步落地個吓中底都會有一定嘅空間俾佢減壓。

喺乾爽嘅地下有唔錯嘅抓地性,但係濕滑嘅路上面可能就要小心啲,有機會跣。如果係短途山賽、炎熱乾爽嘅地面,甚至拎嚟 easy runlong jog,我會好建議著呢款鞋。但如果落雨天、濕嘅地面,或者對自己肌力好有信心嘅朋友,可以一試。

華哥不專業鞋評 Mizuno Wave Rebellion Pro

以前日本牌子嘅比賽鞋出名輕、薄同抓地性強。近呢幾年碳板跑鞋陸續出現,Mizuno 一開始都不為所動;去到後期發現大眾同精英嘅需求,開始努力去研發碳板鞋。
今次Mizuno將碳板鞋同石墨底融合埋一齊,希望革新到鞋外,又可以保留番原本嘅長處。Wave Rebellion Pro鞋面相當輕、平滑,係一塊冇太多縫線嘅布面,帶嚟最好包覆感;鞋面兩邊同前面都有透氣洞,目的增加鞋內散熱效果,可以維持鞋內乾爽同透氣。
足弓內外兩側同鞋頭周圍都有利用熱壓合貼片嚟增加鞋面結構強度,鞋脷就用單層式設計,利用特殊雙孔鞋帶固定環,等鞋脷唔會輕易滑動。

中底用咗兩層膠去造,上層係Enerzy Lite+,而下層就用咗Enerzy Lite,希望可以為用家帶來更淋、回彈更好嘅感覺,能夠每一步都有更好嘅腳感。兩層膠之間再夾入一塊碳纖維強化尼龍波浪片(類似三文治咁夾住),前掌位更加偷空咗,中掌位置以蜂巢狀結構強化碳板嘅硬度。
鞋底方面繼續用G3大底(即係石墨底),但同以前嘅分別,係成對鞋底都有石墨,而以前只會得腳掌位置有石墨。
鞋底設計就用咗全新SMOOTH SPEED ASSIST(簡稱SSA)技術,透過腳前掌到腳踭嘅特殊形狀,能夠支援用家更流暢利用前掌落地,減少肌腱嘅負擔。

前掌加寬增大面積用嚟提供穩定嘅觸地感,中間位置就提高雙腳落地過渡時嘅平穩性,強化向前動力;後踭嘅特殊裁切,幫助用家以自然方式前腳掌落地。
對鞋雖然係一對比賽鞋,同以前嘅好唔同,無論喺設計、鞋感、發力方法都好大改變。建議喺比賽前都要著一段時間去適應同習慣,咁先可以發揮到佢最大用處。我自己覺得有Sub3 能力嘅用家先好嘗試呢一對鞋。

華哥不專業鞋評 Asics GEL-Kayano 30

適逢今年係Kayano 30週年 – 自1993年開始主攻為偏平足或腳掌有過度外翻(內旋)問題而設計嘅一對厚慢跑鞋,而呢對鞋以足弓有足夠支撐為主 – 所以今代嚟一個華麗變身,除咗鞋型改咗之外,亦轉用新物料。Kayano 30係Asics第一對計算完整碳足跡嘅環保型跑鞋,利用環保中底物料同低碳製造,佢嘅碳排放量為10.7kg,低於其他品牌平均嘅14%,喺鞋盒同鞋墊上有明確標示碳足跡。

今代Kayano 30鞋面改用一塊工程網布,喺跑嗰陣透氣得嚟又唔會左右歪。佢腳踝位個包覆做得比較細緻同舒服,另外腳跟位有刻意加強支撐性,鞋踭內側邊高度會比外側高少少,應該係為咗加強內側嘅支撐。

中底改用FF BLAST PLUS ECO(環保概念中底)同將PureGEL放喺鞋内嘅後踭位,再利用4D GUIDANCE SYSTEM穩定系統,由寬度、長度、高度、時間4方面去改良。
寬度係加寬咗前、中、後掌,希望增加鞋底面積用嚟分散壓力。長度就係加長咗弧度引導重心轉移,減少足弓持續受力;高度係加厚咗中底,通過唔同嘅幾何設計嚟支撐內外側,希望有更好嘅緩衝。
時間就係指足弓位轉用咗更軟同更彈嘅物料(以前係用DUOMAXLITETRUSS去支撐,物料比較硬),目的係俾足弓更快回復到原位、減少足弓負擔。鞋底就用咗AHAR+膠增加耐用性。

呢對鞋喺著上去就已經覺得好柔軟同有彈性,唔似以前著慢跑鞋咁覺得好硬、好笨重。慢跑方面佢都算無可挑剔,當嘗試跑快小小,會發現佢都可以輕易控制到,同佢嘅外觀感覺有啲唔同。
當然跑到4分內/公里就會有少少吃力,始終佢定位係一對慢跑恢復同日常活動鞋,所以要求都唔可以太過份。呢對鞋我建議著嚟恢復慢跑同日常活動都好夠用。

華哥不專業鞋評 Brooks Hyperion Elite 3

試完 Hyperion系列嘅訓練鞋 Hyperion Max,今次就試最高級別比賽款 – Hyperion Elite 3,同樣以 “Find Your Lightspeed” 為口號。上次都提過,佢同 Hyperion Max 係兄弟鞋款,前者係一對長距離比賽訓練鞋(無碳板),後者就係長距離比賽鞋(有碳板)。今次就講吓 Hyperion Elite 3 有咩特別?

Hyperion Elite 3 鞋面用咗 QuicKnit 針織面料、立體結構嘅凹凸紋理編織製作鞋身,令成對鞋更加透氣同耐用。鞋帶用咗 100% 回收聚酯纖維,而半開放式鞋脷設計上就設置咗固定鞋帶嘅彈性收納位,能夠穩固鞋帶,降低快跑時嘅干擾。同時 Brooks 喺鞋帶邊緣做出立體螺紋,俾鞋帶能夠咬得更加實,喺跑步過程中不易鬆脫。後踭同鞋口設計都比 Hyperion Max 短身,提供更好嘅舒適同穩定感。

中底同 Hyperion Max 唔同,入面除咗都係 DNA FLASH – 加入咗液態氮氣轉化成密閉式氣囊結構之外,並用咗兩層 DNA FLASH,仲加入咗碳板係入面,有助跑手喺跑比賽個陣,對鞋輕亦同時喺避震同加速反應效果前提下,利用槓桿原理,將落腳時嘅蹬地作用力轉做推力,幫助推蹬,以增加跑步經濟性,有利跑手喺更加慳力嘅情況之下跑出好成績。

前後掌用咗 Rapid Roll 弧形設計,落腳嗰下可以加快力量轉移到前掌,做好成個推蹬動作。而前、後鞋底厚度都係同 Hyperion Max 一樣相差 8mm,提供良好嘅避震同回彈感。

筆者第一次著上腳無開鞋就拎去跑 30K,感覺比較硬,雖然每一步都好平穩過渡,但都幾彈吓。如果著嚟跑速度練習,每步反應都唔差,仲可以幫你每一步都推向前。

如果想試 Hyperion Elite,要考慮得好清楚,佢唔係唔好,只覺得著佢上腳對跑手嘅要求比較高同定價都貴,市面會有更好嘅選擇。記得都係買鞋亦要買細半個 size

華哥不專業鞋評 Brooks Hyperion Max

繼上次試完 Levitate 6 呢對訓練鞋後,今次就試下比賽訓練鞋款 – Hyperion 系列,以 “Find Your Lightspeed” 為口號嘅一個系列。

Hyperion Max Hyperion Elite 3 係兄弟鞋款,前者係一對長距離嘅比賽訓練鞋(無碳板),後者就係長距離比賽鞋(有碳板)。今次就先講 Hyperion Max 有咩特別?

Hyperion Max 鞋頭面設計係流線同網狀,帶有現代感,由鞋頭到鞋中間嘅平織彈性鞋面,提供咗好好嘅穩定性,加埋啲雷射透氣孔,亦增加透氣性。

鞋脷就有固定孔去穩定鞋帶,跑嗰陣鞋脷唔會周圍走,亦更貼腳背。腳踝位就係設計成 V 領,符合人體工學,跑嗰陣更穩定腳踝同跟腱,後踭就用咗 3D 打印技術加長後踭位去支撐貼合同穩定度。

中底用咗 DNA FLASH,加入咗液態氮氣轉化成密閉式氣囊結構,跑高強度嗰陣輕得嚟又有避震同加速反應效果。前後掌用咗 Rapid Roll 弧形設計,落腳嗰下可以加快力量轉移到前掌,做好成個推蹬動作。

而前、後鞋底厚度差 8mm,提供良好嘅避震同回彈感。鞋底就分咗 4 個部分,鞋紋用橫向紋路設計增加咗抓地性,仲有條長延伸嘅溝槽設計,加快每步之間轉換嘅速度。鞋墊會有加減 0.5 size 俾你 cut 返啱自己腳趾嘅 size

筆者第一次著上腳係無開鞋就去跑 120 分鐘,一心以為會好硬?但著上去又唔係,佢比較軟身同好似著緊碳板比賽鞋咁,同一時間每一步都好平穩咁過渡,亦冇碳板鞋咁彈。有次著嚟跑短啲時間、速度快小小嘅練習,每步反應都唔差,令我有驚喜。

我覺得大家如果想試著碳板鞋款,但唔知啱唔啱自己腳感,又或者想用一對類近碳板鞋嘅練習鞋去跑長課/長距離 Tempo…咁可以考慮 Hyperion Max,可以試到自己啱唔啱著碳板鞋,同埋可以搵到一對練習代替品,以減低著碳板鞋對雙腳受嘅傷害。

記得買鞋時要預細返半個 size

華哥不專業鞋評 Brooks Levitate 6

Broorks係一個有過百年歷史嘅運動品牌,1914年成立(背後大老闆係股神巴菲特),創立精神係 Run Happy,希望帶領大家可以通過跑步獲得健康同快樂,體驗不一樣嘅人生。品牌象徵住「一條無盡頭嘅路,邁進勝利嘅路」。 Levitate 用咗 “Find Your Springboard” 作為口號,希望可以幫大家搵到想要嘅嘢。

今代 Levitate 6 鞋面網布使用 100% 回收聚酯纖維、設計為魚簍織紋,有兩層設計,好有彈性,另外用咗 73.9% 回收聚酯纖維作為鞋面原材料(包埋所有鞋面副料材質)、整體碳足跡(CO2eq)減少 473g,希望 2024 年可以達到零排放。佢同想像嘅好唔同,唔好以為會硬同唔舒服,基本上完全唔一樣。

中底用咗 DNA AMP v2,入面加入咗一定份量嘅氮氣,可以減輕重量,對比上一代輕咗 10%,同時比上一代厚咗 2mm,所以唔會減重同時失去咗原有嘅保護性同彈性;前後掌相差 8mm,算喺比較差得小。

本身 Levitate 係為正常足弓同高足弓嘅朋友設計,但佢為咗扁平足嘅朋友另外推出咗 GTS 版本(用咗 GuideRails 做中底),希望唔同腳型嘅朋友都可以搵到啱腳感嘅鞋。

鞋底厚度為 2mm,用咗指向性箭頭刻紋同菱形切法做設計方向,刻紋更加用波浪紋去增加抓地性,外側就轉做光滑面,希望易於清理。

Levitate 6 一開始拎上手好似無乜料到,唔會有「嘩」一聲,練習鞋嚟講都唔應該會有呢種情況,但著上去個吓就會覺得佢同一般練習鞋唔同,又唔止係一對普通練習鞋。

因為佢除咗慢跑有反應之外,仲可以跑啲略快嘅練習,反應嚟講都唔錯。係短 Tempo 嚟講更有一流表現。如果以賽代練嚟講,呢對都可以係一對唔錯嘅選擇。不過著佢前就要試清楚size,我個人覺得可以著細半個碼。

華哥不專業鞋評 Saucony Endorphin Elite

Saucony係一間有過百年歷史嘅做鞋公司,亦曾經喺1979年有兩款跑鞋得到國際跑步雜誌《Runner’s World》 評為前十名。

佢以前嘅鞋盒會印有”sock a knee”,加上佢個logo係代表索康尼河,中間3點代表溪石。唔講唔知,原來佢有生產越野賽車鞋,亦都好受歡迎,於跑鞋界甚至乎有「勞斯萊斯」之稱。

今次要介紹Saucony Endorphin Elite,定位係一對比賽用鞋,雖然望落好厚,好似好重,但佢其實得204gUS9),比其他同功能性嘅款式都輕。因為佢鞋身設計將鞋面、鞋脷、中底可以刪減重量嘅位置都刪減咗。

鞋脷好薄好軟,中間有唔小蜂槽式洞洞,鞋面亦係薄身透氣洞,最得意嘅係中間有條挺身鞏固帶穿過鞋底拉返上鞋面兩側。後踭位亦比較特別,一般後踭包覆設計會做喺兩側包住阿基里斯跟腱,佢個設計就有啲似枕頭俾後踭挨住,可能唔想俾後踭摩擦到。

中底用咗PWRRUN HG,係Saucony生物力學實驗室再一次突破PEBAX材質膠嘅極限,將中底提供超有感嘅能量回饋,希望令到用家有更快更慳力嘅支持。

碳板就轉用新設計四爪槽式,係根據腳趾脈絡設計成分趾結構,增加靈活性及動作反應性,加埋前掌用咗SPEEDROLL驅動科技、一個幾何形狀滾動設計,目的係想提供良好推進力,而前掌弧度增加約4度,令成個跑步動作更加流暢,同時可以減少腳趾衝擊力。最後鞋底採用Saucony XT-900,有一條條直線紋路。

如果拎佢同其他同級嘅比賽性碳板鞋比較,呢對鞋最大優勢係好穩定,無論係跑慢、快、更快同絕對速度嚟講,每一步踏出去都好平穩、好安心(安心過安心出行),但係彈嘅感覺都好強烈;佢鞋頭比較闊,唔會迫住啲腳趾,令腳到腳趾更容易發力同支撐。

對於我嚟講,較為失色嘅係後踭位差小小,有時都會怕佢甩踭,喺跑個陣會唔覺意分心咗。

華哥不專業鞋評 PUMA FAST-R NITRO Elite

FAST-R NITRO Elite 係一對全馬比賽用嘅跑鞋,外觀設計好大膽,運用咗多數只會喺籃球鞋上出現嘅前後掌分離式中底;外露 PWRPLATE 碳纖板,希望減輕鞋身重量之餘,亦提高靈活度。

前掌以 NITRO ELITE 為中底,入面加入氮氣,希望提供又輕又彈嘅感覺。後掌就用返 EVA 膠作為穩定之用。鞋面係半透明嘅膠面,增加透氣同散水能力。

而為咗強化鞋面,外內兩側都加入咗 PWRTAPE。鞋套係一種好有彈性嘅編織襪套(只喺腳套最上面,冇喺前後再延伸),簡單啲講,佢個襪套設計只喺圍繞住腳眼位置,唔會成對鞋都用襪套設計,相對容易穿著。

唔好以為易著咗就會好易甩出嚟,佢後踭位就好貼合對腳,甚至會覺得佢收窄咗(個人覺得冇唔舒服嘅感覺,可能會有朋友仔會覺得小頂嘅);加埋上面襪套設計,其實係比較難除落嚟(易著唔代表易除)。而鞋底利用 PUMAGRIP LIGHT 提供耐磨同抓地性。

第一吓著落去會覺得好實在,唔似其他品牌咁搖晃,可惜鞋感係偏硬嘅。如果你拎嚟慢跑會感覺到有嘢頂住(因為觸地時間長),而喺快跑嗰陣,頂住嘅感覺唔會太明顯,反而似係想頂返你向前跑,增加推動性;加埋腳踭位收窄咗,會建議著過腳眼嘅襪去跑,會舒服啲。

我諗著開薄底鞋或者釘鞋嘅朋友會好鍾意佢,但跑開路跑嘅可能就因為佢太硬而未必鍾意。可以先試半馬以下嘅比賽去感受對鞋,習慣咗之後就可以試吓全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