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強風吹拂、經歷熱血!第99回箱根駅伝完賽,以下是一些統計數字和大家分享,今年邊個牌子最多駅伝跑手選著?
2023年參賽人數為210人,選手著用跑鞋品牌佔比。




往復路1- 10區區間賞:





各大學著用隊服品牌佔比:



其餘大学分佈如下:


又一年強風吹拂、經歷熱血!第99回箱根駅伝完賽,以下是一些統計數字和大家分享,今年邊個牌子最多駅伝跑手選著?
運動員在 Nike Air 上創造了無數令人難忘的時刻,每個時刻都散發著獨特氣息。每 一個瞬間,都是建立在勝利之上的世界。透過 Air,運動員打破紀錄,樹立里程碑、贏得冠軍。在 Air 的助力 下,運動員改變著文化,塑造了集體的想像力。
她得了多少分?他跑得有多快?
這似乎遙不可及。但有了 Air 呢?
在 Air 的助力下,這一切都成為了現實。
重溫 Nike Air 助力的偉大時刻,便能理解這些瞬間的不可思議與必然性。沒有哪項紀錄是牢不可破 的;在 Air 的助力下,運動員正朝著目標邁進。
在沒有 Air 的世界裡,我們會失去所有這些珍貴的勝利時刻。
在擁有 Air 的世界裡,我們已經贏得了勝利 – 並且我們會繼續贏得勝利。讓我們一起回顧 Nike Air 助力的十大精彩運動時刻。
Eliud Kipchoge 是「無限可能性」的化身,他不斷打破紀錄,重新定義整個運動的可能性。2017 年,在意大利蒙扎舉行的 Nike Breaking2 挑戰賽中,Kipchoge 將馬拉松世界紀錄提高了近三分鐘,這一成績令人瞠目。
兩年後,在奧地利維也納,Kipchoge 穿著 Nike Air Zoom Alphafly Next% 的跑鞋原型,完成了前所未有的壯舉:在兩小時內完成馬拉松。Kipchoge 以 1 小時 59 分 40 秒的成績宣揚他的信條:「人類是沒有極限的。」(No Human is Limited)。
Kelvin Kiptum 一生中參加過三次馬拉松比賽,並且全部獲勝。2022 年在瓦倫西亞,Kiptum 創造了馬拉松首賽的最快紀錄。2023 年 4 月,Kiptum 在倫敦馬拉松刷新了賽道紀錄,並在同年 10 月贏得芝加哥馬拉松。
Kiptum 在芝加哥馬拉松上穿著 Nike Alphafly 3 跑鞋衝過終點線,創造了有資格參與紀錄認證的比賽中最快的馬拉松成績。然而,不幸的是,Kiptum 在 2024 年 2 月因車禍離世。但他目前仍是馬拉松世界紀錄的保持者。
籃球先驅 Sheryl Swoopes 是 WNBA 最重要的球員,也是 1996 年首位與聯盟簽約的球員。她創下了聯盟的首個三雙紀錄,成為聯盟首位三次榮膺最有價值球員的選手,也是第一位三次當選年度最佳防守球員的 人。
在 Swoopes 加入 WNBA 的前四年裡,她帶領她所在的休士頓彗星隊贏得了聯盟的前四個總冠軍。 Sheryl Swoopes 也當之無愧地成為首位擁有 Nike 簽名鞋的女運動員。
在 1963 年至 2006 年期間,沒有 NBA 球員能在單場比賽中得分超過 70 分。然而,在 2006 年 1 月 22 日,Kobe Bryant 穿著 Nike Zoom Kobe 1 戰靴,在與多倫多暴龍隊的比賽中打破了這一塵封 43 年的紀錄。
Kobe 狂砍 81 分,成為 NBA 史上單場得分第二高的球員。自此之後,再也沒有任何 NBA 球員能突破 80 分的大 關。81 分這數字震撼人心,永載史冊。
2023 年 8 月,Sha’Carri Richardson 在匈牙利布達佩斯舉行的世界田徑錦標賽女子 100 米決賽中勇奪冠軍,成功加冕「世界上跑得最快的女性」的稱號。
她穿著 Nike Air Zoom Maxfly 跑鞋,以 10 秒 65 的成績打破了 賽事紀錄,寫下了新的輝煌篇章。
在 1998 年 NBA 總決賽第六場比賽中,Michael Jordan 所在的球隊落後一分,比賽只剩幾秒鐘。Jordan 從猶他爵士隊手中獲得球權,掌控了比賽。在罰球線前,Jordan 假裝加速,突然急停,起跳騰空,併後仰跳投,防守球員只能望球輕嘆。當然,投籃命中了。Jordan 率領的公牛隊贏得了他們的第六個總冠軍,完成 了第二次三連冠。
從來沒有哪位運動員能像 Jordan 一樣,將我們帶入那精彩絕倫的空中世界。他最後一次奪冠的瞬間,堪稱他的最佳時刻之一。
只有 Serena Williams 才配得上用整個賽季來紀念她。
在 2012 年的夏天,Serena Williams 大放異彩,稱霸賽 場,贏得了溫布頓網球公開賽的單打和雙打冠軍、美國網球公開賽的單打冠軍,以及她的第一枚奧運單打網球獎牌。在倫敦獲得單打金牌後,Serena Williams 成為史上首位獲得單雙打「金滿貫」的網球運動員。
Caitlin Clark 在大學生涯的最後一場比賽中通過一次罰球,得到了她的第 3,668 分,從而成為目前 NCAA 史 上得分最多的球員。
Caitlin 幾乎全程穿著復刻版的 Nike Kobe 球鞋,打破一項又一項得分紀錄,吸引了全球球迷的注意。Caitlin 超越了所有參加過大學籃球比賽的男女球員,如今獨自站在這項運動的得分巔峰。
在棒球史上,Ken Griffey Jr 漂亮的揮桿擊球應佔有一席之地。2004 年父親節,在辛辛那提的一場主場比賽中,Ken Griffey Jr 走到擊球區,揮出了載入史冊的一擊,成為大聯盟棒球史上第 20 位打出 500 次全壘打的 球員。
更令人興奮的是,Ken Griffey Jr 與他的父親、曾經的 MLB 隊友和紅人隊傳奇球星 Ken Griffey 共同分享了這個時刻。在跑完各壘並觸及本壘後,穿著 Swingman Air Griffey 球鞋的 Ken Griffey Jr 在人群中找到了他的父親,給了他一個父親節的擁抱。
在 2023 賽季 NBA 常規賽主場迎戰俄克拉荷馬雷霆的比賽第三節快要結束時,LeBron 完成了一記 21 英尺(約 6.4 米)遠的後撤步跳投。命中這一球之後,他慢慢跑過中線,高舉雙臂,時間彷彿靜止了。比賽暫停,全世界都在見證 LeBron 慶祝自己成為 NBA 歷史得分王,打破了一項保持了 40 年的紀錄。
LeBron 以王者姿態將 38,388 分的紀錄收入囊中,腳上穿著 Nike LeBron XX,向觀眾表達了他的感激之情,告訴他們,他的夢想已經成真。
筆者曾於訪問黃啟樂時他提到:「在運動場練 interval 就時穿 adidas Takumi Sen」。所以筆者近期在練間歇跑時都跟著指引來著用 Takumi Sen 10,不過除了運動場外,在跑馬地石屎地上的觸地感都一樣的好。
比起上一代,Takumi Sen 10的中底高度不變(27mm-33mm),但雙層Lightstrike Pro泡棉就有所調整。
中底印上 33,就是中底的厚度。
中間的 Energy Rods 2.0 能量柱都是由玻璃纖維製作,不過形狀改為跟 Adios Pro 3 一樣,不再是過去後跟碳板 + 中前掌能量柱的分離方式,變成一體式結構,五根能量柱與足部跖骨方向保持平行。
重量比上一代增加了 10g,但在實際穿著時都是感覺輕身。
鞋面透氣性很好,依然偏硬堅固,屬於那種非常貼腳但不是柔軟的穿著感;楦位非常適中,十分 true to size。
這雙 Takumi Sen 10 鞋墊上印有富士山圖樣,是箱根駅伝往路終點和復路的終點和起點,就是箱根駅伝的特別配色。
Takumi Sen 10 的缺點在腳踭位,雖然鞋領內加有棉塊,目的是固定後踭,但始終不太貼腳。可能因為目標是精英運動員快跑著用,預計後踭不會觸地,所以沒有做好加固。
筆者用作一星期兩課,分別為 8 x 800 和 1mi x 6 較長的 interval 訓練。對比起其他 super shoes,其中底物料偏硬,所以每一步腳感強,拉起腳的時間可以掌握得很好,轉換支撐(change of support)可以很快,即是步頻會很密。
在目標配速 405-410 的 interval 時,只要輕輕將身體 fall 向前,利用中底和能量柱,用差不多的 power 就可以做出快於 400 的配速,而心率和自體感覺(RPE)亦是差不多。即是 Takumi Sen 10 幫助筆者在相同力量下,每一隻 800 和 1mi 的距離,配速快 5-10 秒。
Takumi Sen 的設計和腳感,定位是進階跑者的 5-10 公里路跑競速鞋,又或者是間歇跑、速度訓練用鞋。要是距離加長到 15 公里到半馬,就要精英運動員的級數才好著用。
用途 : 5k-10k 路跑競速鞋/速度訓練鞋
內旋 : 正常
中底:雙層 Lightstrike Pro 泡棉 + Energy Rods 2.0
重量(size US9):200g
足跟差:6mm(27/33)
Very very true to size
Supernova – Susan細細個已識的跑鞋franchise,一直都在adidas的跑鞋演化史中擔當一個角色。猶記得二十年前左右,adidas的高端跑鞋型號主要落在三個大franchise:最實用最入門的Response,最浮誇最高級的adistar,Supernova則主要在中間,少許輕奢華的感覺。
進入BOOST年代,三個franchise各有發展,但當中仍然是以Supernova最多變化,相信也反映銷量最理想。身處在香港市場未必察覺,但Susan在adidas工作的朋友透露過Supernova在歐洲市場是不可忽略。
如今adistar只剩下一雙cushion不明顯的CS(cushion),Response在BOOST年代後似乎無以為繼,近來已經在復古鞋款才見到,最終生還者竟然是Supernova。記得在BOOST年代,第一對Boost Supernova Glide在本地外國鞋評一致獲得超好評,又輕又彈穩定性不俗而且十分耐用,Susan至今還念念不忘。
Supernova進入新時代,不是在adizero上見到的Lightstrike pro,是全新中底物料Dreamstrike!35.5mm厚的中底大部分新物料同樣是supercritical foam,有20%來自bio-base物料,有著輕身而回彈性強的特性,但配方比起Lightstrike Pro更著重緩震。
加強中底剛性的Energy Rod在Supernova Rise上以更柔性方式出現。比起硬橋硬馬的碳纖維骨爪,以EVA物料合成的Support Rod鑲在中底與外底之間,在中底屈曲時提供輕度的抗拉扯性,亦緩和中底PEBA物料的回彈性。
今次adidas在Supernova Rise以鞋楦舒適性來跟adizero SL/Boston等作區分,外觀渾圓物料厚實的鞋舌墊及鞋領位提供另一層次的包裹感,是在作出「為了comfortness而來」的宣示。
收到Supernova Rise後兩星期的慢跑基本都是以此完成,累積里數約70公里。
鞋面包覆與腳腕靈活竟然相容。Supernova Rise上腳後第一感覺是具包覆性的鞋楦,由鞋領到鞋舌到鞋楦兩側都有被「熊抱的感覺」。雖然包覆強烈,但由於鞋領不是太高,因此也保留了一定腳腕靈活性。
鞋楦空間合碼。楦前掌外側有補強物料但拘束感不算很強烈,加上鞋面的空間反而有很大自由度。「講鞋」Dick sir說Supernova Rise尺碼有點細但Susan卻認為有點大,好似adizero Boston 12但未至於要買細半號,總之一般true-to-size就多數不會錯。
adiwear外底如常一樣可靠,前掌特別有突出橫紋加強抓地性能,在大部分路面都令人放心咬合。
緩震集中在近中掌位置有利短觸地時間,落地後推進可以十分利落。
鞋踭有非常明顯的heel flare,令大部分緩震都集中在中掌部分,可以照顧更傾向中前掌自著地的跑手,貼合近年厚底快跑鞋趨勢。
在中底外底間的support rod對整體跑感不明顯,但刻意地屈曲前掌還是可以感到它的抗屈性。35.5mm的中底穿著感覺較為貼地,加上前掌有10mm落差,前掌觸地感明顯。
整對鞋的感覺很有動感,可以接受慢至6’15快至4’30/K的步速,狀態好的跑手用來慢跑會很開心,如果是享受超慢活的則要點時間適應。
比起一雙豪華的緩震型跑鞋,它更像一對直接拿走碳板的super-trainer(例如Fuel Cell Rebel v3/v4、asics Novablast 3、Brooks Hyperion Max)。
也許是沒有碳爪加持,中底Dreamstrike雖然是PEBA based但回彈性不強烈,但比起以往的EVA無論在變型度及彈性方面還是有明顯分別,若然是與以前的BOOST相比彈性則略低,可是重量卻輕一點,所以整體中底給予的跑感是近輕快一類。
雖然官方重量不是一個令人驚艷的數值,但實際穿起來感覺更輕,大部分跑手特別是較高水平跑手會十分喜歡它的energetic觸地感覺。鞋楦舒適空間充俗的日常訓練鞋,中底未可稱作享受級緩震,但仍適合大部分跑手作日常慢跑至長課訓練用。
1. 跑步的年資?為什麼開始跑步?
如果按認真投入訓練開始計,大約4至5年咗右。跑步之前我係一個籃球愛好者,但因為年紀漸大同受傷問題,所以放棄籃球而選擇其他主項運動,最後考慮到長跑嘅好處係可以唔需要同其他對手比較,你真正嘅對手永遠只有你自己一個,所以選擇咗長跑。
2. 有沒有跟跑會或教練跑?選擇原因?
冇,因為現在已經係一位長跑教練,所以大多數練習都會self coach為主。
3. 最深刻的一場賽事?原因?
應該係2023年台北馬拉松,因為賽前一星期隻腳嘅傷患都唔輕,落床都會感到不適,所以賽前定下目標時間較為保守,但最後正因為前30多公里配速較為保守嘅關係,所以到咗比賽尾段仲有能力加速完成,跑出自己PB時間。
4. 日常跑步路線? 最喜歡的練習場地,原因是什麼?
以青山公路同深水埗運動場為主,主要原因係因為方便同近。另外間中都會去跑馬地同吐露港練習。
5. 喜歡什麼時段跑步(早上、黃昏或晚上)?為什麼?
黃昏或晚上為主,因為朝早通常都起唔到身。但到咗比賽前一星期,要俾身體適應番比賽時間,都會逼自己朝早練習。
6. 最喜歡的跑步用品品牌? 最喜歡的一對跑鞋?
Nike,因為暫時自己大部份PB時間都係著Nike完成,最喜歡跑鞋係Alphafly。
7. 有沒有跑步傷患?如何處理?
以前有過跑步傷患,主要都係去睇物理治療處理,但當你愈來愈了解跑步同自己身體,你就可以用另一些方法去處理或盡量減少傷患出現,例如:跑姿、技術、訓練強度、訓練量、休息時間、強化體力等等。
8. 有沒有因為跑步而放棄了其他運動?
冇,相反係因為放棄了其他運動而選擇咗跑步。
9. 有沒有跑步偶像?原因?
大迫傑,因為佢令大家知道除咗實力之外形象嘅重要性。
10. 現時跑步的目標是什麼?
全馬3:04吧,因為係我年齡組別嘅BQ時間。
11. 最想到外國哪裏跑馬拉松?
暫時最想去嘅外國馬拉松會係柏林同華倫西亞,因為呢兩個地方無論天氣同賽道質素都好好,可以有利於做出個人好成績。仲有嘅就係東京,因為本身比較喜歡東京呢個地方,所以跑完之後仲可以旅遊一下,可惜抽咗幾年都未抽到。
12. 作為教練,自己跑步跟教跑步的分別是什麼?
自己跑同教跑最主要嘅分別係點樣可以灌輸一啲正確嘅知識俾學生,同埋令佢哋知道應該用點樣嘅態度去面對長跑呢個運動,因為如果可以將長跑融入lifestyle,係可以令大家身體更健康。
至於訓練內容分別就唔會太大,因為我自己本身都係年紀比較大先接觸跑步,天份亦唔高,所以更加可以以一個以身作則嘅形式令佢哋知道,只要經過循序漸進同適當嘅訓練,學生同教練一樣都可以跑出好成績。
Kelvin Kiptum 於周日(11/2)死於一場道路交通事故,年僅 24 歲。
Kiptum 生涯只跑過三場馬拉松:2022 華倫西亞馬拉松、2023 倫敦馬拉松和 2023 芝加哥馬拉松,但已經做出多項紀錄。
在 2022 華倫西亞馬拉松是 Kiptum 第一場全馬拉松比賽,著用了 Nike ZoomX Vaporfly Next% 2 Raptors 配色。
跑出的時間是 2小時01分53秒,後半程用時 1小時00分11秒,比前半程快。是人類馬拉松初馬最快成績,亦是當時歷史第三快成績。
在 2023 倫敦馬拉松,同樣是著用華倫西亞馬拉松的 Vaporfly Next% 2 Raptors 配色。不過就在中底後跟寫上了 2:01:50,應該是他的賽前目標吧?
結果他以 2小時01分25秒完賽,跑出新的賽道紀錄,比之前的快了 72 秒,亦刷新了自己的 PB。
而這場比賽也帶出另一個話題,就是 Kiptum 原本和中國品牌喬丹有簽過代言人之類的合約,但最終都是穿著 Nike 完成賽事。
到 2023 芝加哥馬拉松,上腳了最新的 Nike Alphafly 3,跑出了 2小時00分35秒,刷新了新的世界紀錄,後半程比前半程快了 61 秒。
可惜的是人類最有可能在馬拉松正式賽事跑進 2 小時的選手,被意外終結了生命,RIP。
Weight:138g (4.9oz)
Stack height:39/33 mm(6mm drop)
adidas去年九月發表adizero adios Pro Evo 1,以其138g重量、全球限量600對及$500美金定價震驚跑壇。
其後眾多精英跑手都穿著adios Pro Evo 1做出驚人時間,例如Tigst Assefa於柏林馬拉松以2小時11分53秒打破女子世績,比舊紀錄超前2分11秒之多,其後Sisay Lemma於華倫西亞馬拉松以2小時01分48秒奪冠,時間為歷史上第四快馬拉松,再近期的是日本大學駅傳,兩位青山學院跑手跑出區間賞,都一一表示這對又輕又貴又罕有的super supershoes縱使價格驚人,但可能仍然物有所值(但當然大部分精英運動員的鞋都是品牌贊助的)。
後來的消息是adios Pro Evo 1每一季都可以量產,但礙於產能有限,只可每一季生產少量,而香港的配額可以有極少量,算是不錯,沒有愧對一直支持adidas的香港跑手。
adizero adios Pro Evo 1的存在,每一個細節都是針對現有跑鞋對長距離跑步研究結果來設定。
早在1984年已經有關於鞋重量對跑步能量消耗的研究,說法大約是鞋子每增加100g,能量消耗就會增加1%。
小數怕長計,更輕的鞋對於長距離表現的發揮不容忽視,精英跑手之間更有機會是決定性的分別。
今次adios Pro Evo 1非常輕,比起藍本adios Pro 3輕足80g。透過非壓縮方法生產中底物料並命名為Lightstrike Pro Evo,從官方爆炸圖推論中底兩塊元件是直接從物料上切割出來,而不是倒模的,物料密度可能更低,中底因而減輕50g。另外30g來自沒有特別名稱、非常薄透的lightweight upper,以及似是塗抹上去的超薄外底。
2018年由Hoogkamer團隊開展的研究,發現中高水平跑手穿著大型高回彈性並中間夾有碳纖維片的跑鞋,比起無論是當時破世界紀錄的跑鞋及更輕的racing flat,在不同的sub-maximal pace在14kph及更快速度的耗氧量有著顯著下降,換言之有機會推進長距的比賽時間,對馬拉松以兩小時左右完成的跑手在穿著後,有可能跑進兩小時大關。
後來的後續研究發現此類跑鞋甚至對比起釘鞋也更省力,不同品牌但類似設計都有同樣效果。而在2021年也有研究指出此類高緩震的跑鞋可能可令跑手在長距離比賽後期下肢肌肉損傷更少,換言之指向更有力的後段表現。
adios Pro Evo 1藍本來自adios Pro 3經過三代進化的中底形狀在前掌闊大,在出名搖擺不定的眾多supershoes之中算得上是最平穩的設計。中底39mm厚,鞋墊與鞋床融為一體,前掌比Pro 3稍稍加厚至33mm,前掌rocker也向後移,在由鞋尾計起的60%開始就出現。
超輕量化鞋面保留一定強度以應付長時間穿著,仍然在鞋領及鞋舌保留少量物料加強包裹,沒有因為要輕量化就犧牲必要功能。
adios Pro Evo 1的設定是用作”one marathon and a few miles running in”,只有50公里左右壽命,Susan需要「慳住著」,只作過一次3 x 3 miles tempo interval練習及幾公里慢跑熱身,盡量在如此低的里數以試出它的真正感覺。
中底方面雖然輕了很多,但中底厚度仍然有39mm,因此緩震力依然十分充足,作為一對長距離賽鞋沒有問題。有可能是non-compressed處理的關係密度較低,中底回彈性沒有adios Pro 3明顯,取而代之的跑感是有點像Takumi Sen 8/9/10,特別是在更高速時路感實在,反應也十分快,觸地比起Pro 3可以預期有更短的緩衡時間。
Energy Rod的rocker稍稍後移,觸地後重心比Pro 3更早發生,穿著早期會感到腳會更快蹬直,盆骨也更快前移,腳更快就溜後身體後方,在跑姿上雖然要做點調整,提醒自己要早一點摺腳,不然會過多後踢。更早發生的rocker effect令前掌有更大觸地面,跑上斜時感覺較好;另一方面小腿肌肉參與更少,對於在長距離比賽不時小腿會抽筋的Susan來說是喜訊。
本想跑比threshold pace慢一點的半馬pace來完成練習,但又輕又推又反應快,一路跑原來已經接近threshold pace。一般來說跑3 x 3miles,若一開始就跑到threshold pace,練習後期一定十分辛苦甚或是完成不了,但今課練習卻神奇地全程以非常接近threshold pace來輕鬆完成。(Susan估計自己threshold在600/mile左右)
像塗牛油的外底在一般行人路磚地及瀝青馬路上表現很好,但偶上混有污泥的濕地會有跣腳情況。預期用作大部分公路賽跟一般supershoes沒有分別,就算是雨天只要不太大雨相信也沒大問題。
輕薄的鞋楦整體闊度跟Pro 3差不多,只是前掌有點迫腳,但穿著薄一點的襪子可以解決。鞋舌不是gusset的,因此在穿著時需要花點工夫調整位置。十分欣賞鞋領位置仍有保留少許padding,令鞋領與腳踭保持接觸。可惜的是padding沒有使用Pro 3上那種少許粗糙的物料,不然將會與襪子抓得更緊密。
無容置疑是一對非常出色的跑鞋,無論在結構、物料、質感、重量以至整體跑感都令人有會心微笑的跑鞋。adios Pro Evo 1適合10公里至全馬步速在430以內的跑手作期望締造最佳比賽時間之用。
Susan會惱怒自己實力未有更高水平可以進一步發揮它的100%實力。正面一點,應該要推動自己更努力練習,做一個更強的跑手。
最後特別鳴謝adidas hk提供是次神奇體驗之旅。
Nike 在 2019 年研發出 super shoes – Vaporfly 4% 後,於四年前 2021 年第 97 回箱根駅伝著用人數創出新高。
210 名參賽選手中,有 201 人穿著各款 Nike 跑鞋,佔比高達 95.7%!之前幾年的數據,是 2017 年 17%、2018 年 28%、2019 年 41%、2020 年 84%。
但 Nike 在箱根駅伝的最光輝時刻也就維持了一年,之後不同品牌都推出了碳板鞋,所以佔比就由 2022 年的 73.3% 到 2023 年 61.9% 的連續下滑。
今年,230 人參賽的箱根駅伝,只有 98 人穿著 Nike,佔比 42.6%,一個品牌獨大的局面不再存在。
日本本土品牌 Asics 在箱根駅伝中慢慢回升,在 2017 年,Asics 當時是箱根駅伝的第一品牌,佔比 32%,2018 年 26%。就算在 2020 年推出了 Metaracer 來迎戰 Nike 的 4%,但在 2021 年箱根著用人數卻是 0。
2022 和 2023 年,終於採用 Pebax 而研發出 Metaspeed 系列,令 Asics 重新出現在箱根駅伝,分別有 24 和 32 雙,今年更是第二多著用的 57 人。
第三多人著用品牌 adidas 今年在箱根駅伝得到的成績很不錯,籍著青山学院的黑田朝日和太田蒼生穿著 adidas 最新的 Adios Pro Evo 1,在二區和三區接連拿下區間賞,為青学鎖定勝局,而總數有 42 雙。
而賽前定下 15 人著用目標的 PUMA 就以 20 雙達標,到底下年能否達到長遠目標 30% 著用人數?就要看新鞋的威力了。另外 PUMA 贊助隊服的城西大總成績第三位,擊敗國學院和中央大等熱門,也是 PUMA 很不錯的成績。
四大品牌之外基本上佔據了箱根駅伝 9 成多的三甲位置,其餘小品牌就只有 On 靠駒沢大学的佐藤圭汰取得第三區間的第二位;New Balance 就在第七區間的小野隆一朗(帝京大学)取得第二位。
兩人的鞋款都是未推出市面售賣的鞋款:On Cloudtri 和 New Balance FuelCell SuperComp Elite v4。
百花齊放下,意外地 Under Armour 和 Brooks 都分別有一人著用。
在今年 9 月的 MGC(日本馬拉松奧運選拔賽)獲得第三名並繼續活躍在馬拉松界的大迫傑,在東京舉行了新聞發布會。談到了穿著 Nike 新款競速鞋 Alphafly 3 的感受以及未來的目標。
我們將由大迫傑對 Alphafly 3 作介紹,以及訓練時選訓練鞋的穿著注意事項開始。
Nike Japan 於12 月 11 日發布的新 Alphafly 3,是一款在該系列所有型號中最輕身的競賽鞋,亦是首款將鞋跟與前掌連接起來的鞋款。
無論跑手的配速或地面接觸方式如何,都可以讓重量從腳跟到腳趾平滑過渡,使其成為一款讓不同速度跑手和不同跑姿都適合穿着。
Alphafly 3 的初始版由 2023 年春季開始推出,由世界頂級運動員著用。 Kelvin Kiptum 就是穿著這雙鞋在 2023 年芝加哥馬拉松賽上創下 2:00:35 的全馬拉松新世界紀錄。
大迫傑將 Alphafly 3 握在手中,表示在 1 月左右試用了 Alphafly 3 的鞋辦,在第一次踏入其中時,感覺與過去所試的有所不同。可以說並不是「就像 Alphafly 一樣。」「我只想盡快試鞋,希望開始著用在路上訓練。」他回顧當時收到 Alphafly 3 的想法。
大迫傑穿著 Alphafly 3 參加了日本最頂級的比賽 MCG,在談到當時這雙鞋最有吸引力之處,就是高水準的緩震性能。 「緩衝讓我感覺自己陷入了一會兒,但之後的反彈很適合我的跑步形式。」
此外,自2020年推出以來,Alphafly 系列已被眾多精英運動員選用,並支持他們創下多項紀錄。
到底跟之前的 Alphafly 2 有何不同?大迫傑表示:「在之前的產品中,外底的前掌和後踭是分開的,所以會擔心平衡感。但是,當我穿著 Alphafly 3 參加東京馬拉松(3 月參加比賽)時,我發現它具有非常好的平衡性,因此非常合腳。」
另外,比前代鞋款更輕是另一特點,這是一雙令他有信心的鞋,「我會在未來的馬拉松比賽中穿著 Alphafly 3。」
比賽時一直穿著 Alphafly 3 等厚底競速鞋的大迫傑,訓練時會根據路面和狀況來選擇使用 Pegasus 或 Invincible。
「在碎石路或不平坦的地形上慢跑時,我經常選擇 Pegasus;在堅硬的地面上跑步時,我會優先考慮柔軟度,所以選擇緩衝性高的 Invincible。」
其餘他還會穿著 Pegasus Turbo 跑鞋進行長跑和長距離跑,並穿著競速鞋進行高強度(間歇跑)訓練。
大迫傑目前正在為新年接力賽做準備,透過積累訓練來跟上速度。最後,當被問及參加今天夏天巴黎奧運會的願望時,他說:「我非常渴望在世界舞台上比賽,所以,如果我能夠參加奧運會,我會盡最大的努力在那個舞台上爭勝。但其餘比賽還有六大滿貫(世界六大馬拉松),同樣可以是作為挑戰世界的機會。」
大迫傑也穿著的 Alphafly 3(原型色),將於 2024 年 1 月 4 日(星期四)起在日本 NIKE.COM 發售。
原文: 大迫傑選手がナイキ「アルファフライ 3」をマラソンで選んだ理由。“これまでのアルファフライと違った”と明かす | RuntripMagazine[ラントリップマガジン]
adidas Japan 宣布推出 ADIZERO EKIDEN COLLECTION,這是 adidas 首次以 Ekiden 推出一整個跑步系列,並已於 12 月 1 日起在日本發售。
設計概念以紅色和金色為基調,並以「紅富士」為概念,即日本最高的山峰富士山在早晨陽光照射下會變成紅色的顏色。
適合想要在馬拉松比賽中跑得最快的跑者。一款配備高反力推進技術的極快賽事級型號,以幫助跑手在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和接力賽中獲勝。
售價:26,400日圓
配備高反力推進技術高性能,利用回彈力和支撐力在比賽和訓練中發揮速度。
售價:18,700日圓
適用於接力跑者的日常慢跑,緩震中底支援舒適的跑步和強勁的推進力。是一款多功能跑鞋,適合各個級別的跑步者在多種情況下使用。
售價:14,300日圓
一款基礎訓練型號,具出色的穩定性和輕盈性,可用於各種體育活動和體能訓練。
售價:9,350日圓
適合想要體驗未知速度的跑者,帶出非標準的斥力和速度的新維度概念鞋。
售價:39,600日圓
EKIDEN JACKET (MEN),售價:15,400日圓;EKIDEN JACKET (WOMEN),售價:15,400日圓
EKIDEN SHORTS (MEN),售價:7,700日圓;EKIDEN WIND PANTS (MEN),售價:12,100日圓
在 ADIZERO EKIDEN COLLECTION 的發表會上,請來國學院大學田徑部的前田康宏總監、平林清澄、上原龍翔上台,講述了自己對新年接力賽的熱情。
對於全日本賽總成績第 3 名(5小時12分39秒)及繼去年之後連續第二年登上領獎台,前田教練表示:「隊伍的目標是登上領獎台。我們做到了,但是我們希望變得更好。」
在比賽中獲得第七區間獎的平林表示:「這是我進入大學以來第三次獲得第七區區間獎,並希望能在出雲和全日本賽的表現能愈來愈好,」
對於箱根駅伝,前田教練表示:「在上屆比賽中,儘管我們的隊長受傷了,但年輕球員們齊心協力,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過,我們只獲得了第四名。」
「今次目標是登上領獎台,所以將要比去年更努力」前田用有力的話語總結道。
NIKE 最新的概念店 NIKE GINZA 在東京銀座開幕。
該店將被開發為 NIKE Rise 概念店,全面提供運動愛好者所需的產品和服務。它更被設計為「運動之家」,供消費者享受運動每一天。
NIKE 和 Jordan 為所有年齡層運動員提供最新運動性能鞋類、服裝和生活方式產品,也出售 NIKE 會員專屬商品。
NIKE Rise 為追求創新性能、風格和積極生活方式最新趨勢的人們精心挑選產品。此外,NIKE Rise 提供的服務和體驗目標是將人們與所在城市的運動聯繫起來。
在新開幕的 NIKE GINZA,除了新產品外,還進行將商店與當地聯繫起來的社區活動。NIKE 稱,該商店位於東京最好的跑步場之一(皇居)旁邊,「我們的目標是成為一家所有喜歡跑步和其他運動的人都可以輕鬆光顧的商店。」
此外,NIKE GINZA 允許 NIKE 會員透過 NIKE 應用程式服務存取各種產品資訊和服務。
NIKE GINZA 也開設了新的跑步基地「NIKE RUNNER’S HUB」,為跑步者提供各種服務。
如「NRC LIVE」提供定期跑步課程,「TRY IT ON」是 NIKE 最新鞋款的試用服務,「EXPERT SESSION」可以收到最適合跑手的商品的建議,以及跑步時可以寄存行李的「CLOAK SERVICE」等各種支援。
此外,也會銷售 NIKE GINZA 原創設計鞋帶,和提供獨家訂製鞋款。
adidas 在馬拉松賽場上的成績漸漸好轉之下,大家的目光都放在 ADIZERO ADIOS PRO EVO 1 上,但其實在服裝上,都有大量科研去提升運動員表現。
透過多年於運動員的洞察,與 RHEON LABS 在材料和設計方面的創新結合,而實現出全新 Adizero Control x RHEON™ 系列 – 邁向跑步的未來。
在精英運動員的世界,1% 對精英跑手的影響已經很大。
看一下 2020 年東京奧運的成績,就知道這是一個由微弱優勢定義的世界:
0.8% – 女子馬拉松第一名和第四名之間的差距。(78 秒)。
0.6% – 男子1500m第一名和第四名之間的差距。(1.24秒)
0.1% – 男子5000m第一名與第四名之間的差距。(1.02 秒)
所以 adidas 就是向着那 1% 而努力。
設計概念很簡單,當移動時,希望獲得最有效的力量傳遞,再希望所有的力量與跑手結合,而不是與跑手對抗。
然而,現實卻大不相同。當跑手移動時,肌肉會剪切。在高強度運動中,這種剪切效應會導致跑手的肌肉偏離最有效路徑,會對跑手有所影響。
如果能夠控制這種肌肉剪切力,就能提升跑手表現。
RHEON LABS 研究集中在一個關鍵課題 – 如何利用和控制這種不必要的肌肉運動。
它跟大學團隊合作,在生物力學實驗室花了一段時間,繪製並整理出腿部肌肉在跑步過程中如何運動,以及它們如何在整個步態週期中偏離最有效的路徑。
在採用 RHEON™ 設計,使用變率高度敏感的 RHEON™ 聚合物條,再策略性地放置在主要肌肉群上。
RHEON™ 條帶可在高強度運動中適應支撐肌肉,為跑手提供支撐,並能夠集中肌肉的能量。
這就是 Adizero Control x RHEON™ 系列的誕生過程,希望在服飾上邁向跑步的未來。
PUMA Japan 宣布推出 EKIDEN RUSH PACK,即是箱根駅伝配色。
設計上內側有接力帶「襷」的概念;外側有富士山加 100 字樣,即是針對第 100 回箱根駅伝而推出。
型號包括還未正式發佈的 Fast-R NITRO Elite 2。
世界田徑總會規定,公路賽所用鞋的鞋底厚度不得超過 40 毫米,產生斥力的嵌入板不得超過一塊。
但由於板的長度沒有規定,PUMA 開發了一款創新設計的 Fast-R NITRO Elite 2,以延伸至前腳(腳趾)的碳板來提供更強大的推進力和高跑步效率。
PUMA Japan 於 11月30日 在東京澀谷舉辦了四款產品的發布會,出席的包括倫敦奧運代表佐藤佑樹、MGC參實的中西亮樹、青山大學舊生安藤雄和沒有作 model 的佐藤悠基。
PUMA 2022 年箱根駅伝著用人數只有 0.5%(1 人),2023 年將增加 3.3%(7 人)。 PUMA 跑步系列負責人 Kenji 表示:「我們的目標是 15 人(230 名參賽者中的 6.5%)參加 2024 年的比賽。未來,我們的目標是 30%。」
日本官網已經開始預定,並定於12月8日公開發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