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香港12月的天氣非常寒冷,各跑手練習時都會多穿了衣服。而隨著香港的防疫隔離政策放緩,到海外跑比賽的人都會陸續增多,就例如前幾天的台北馬拉松。
比賽時10度左右的氣溫,的確有利於創造 PB,但都要先做好準備,因為比賽跟練習時可以隨時加或脫衣服/裝備是完全不一樣的。
1. 便利雨衣
雨衣的作用當然是在下雨時擋雨,特別是在等待起跑時如果下雨,可防止衣物濕透而著涼。另外,在低溫的環境下,也可以避免體內體溫流失,而當跑熱了後用力一撕,就可以隨手拋棄在補給站,是冬天跑馬必備用品。

2. 手套
在冬天跑步時,就算身體已經熱足身,但是手還是冷冰冰。因為血液大都流到腳下,手部血氣不夠。所以天冷的時候跑步可以準備一雙手套來解決問題。在香港可能不是很多運動舖有售,但海外(日本或歐美)的跑步用品店因為需求較大,都會很容易找到。

3. 袖套
手䄂套的作用跟手套差不多,都是為了令手部的血液保持血氣,令手不會有冰冷感。同時,亦有跑手會把能量補給(Gel)塞在裡面,這樣拿來食用非常之方便;當跑熱了,可以把袖套卷到手腕上,也就變成抹汗護腕,一舉幾得。

4. 帽子
戴帽的好處除了避免熱量從頭頂流失外,既可遮擋太陽,還有吸汗的功能,誰說天氣凍就沒有太陽?

5. 打算丟掉的衣物
筆者在東京馬拉松的經歷是處於氣溫 3 度下,並要等半小時才上線。這時侯雨衣也不夠保暖!除了比賽中會穿到終點的裝備、衣服以外,建議其他禦寒的衣物選擇可以丟棄的。嘗試在家裏找找有沒有多年沒穿的衣物,可以於起跑前丟棄。
而東京馬拉松就在起點附近有衣物回收站,回收廢衣給慈善團體重用。
據研究指出,最適合PB的溫度大約就在10-14度,但當然首先要做好禦寒措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