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各大品牌的跑步鞋的售價都不斷上升,特別是碳板鞋。其實成本不只貴在碳板上,而是要由碳板與緩震中底的完美結合才有了超強表現。所以中底越來越厚,直到國際田聯要限制最高只可以到40mm。
到底碳板鞋的成本用了在哪裏?
碳板只是維持跑鞋的穩定和回彈,而中底物料,就需要有很好的緩震材料來減少堅硬碳板對腳的硬衝擊。所以在增加中底厚度時,亦要考慮競速時的經濟性,物料密度要盡量低而輕身,又需要提供超強的緩震。
科研研發成本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材料成本 (Material cost) 上升

造工需時 (Production time) 延長

品牌推廣 (Marketing promotion)


品牌在製鞋、運輸等佔 50%真的差不多,但舖家是否真的有50%利潤?其實還要付倉租、舖租和銷售員的工資…等等;再加上香港有一個不明文規定「walk in 9折」,所以應該不會有多於20%利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