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賽應如何應付/部署?

今年年頭 COVID 後,終於復常及來到跑步的賽季。不同品牌、機構舉行的比賽都排著舉行,有山賽、路賽、5k 到全馬都有。

不少跑者都有機會「連賽」即連續兩周報名兩個賽事,甚至到國外連跑全馬拉松。一場出盡全力的比賽對身體的消耗很大,但一些跑友又不願意放棄比賽的機會。如何安排就顯得很重要,若果安排不當,會容易引致傷病風險。

「連賽」的心態

兩週兩場賽事,一些跑者是抱著完賽即可的想法,不以衝擊成績為目標。這類跑者建議在比賽時採用「完成就好」的心態,在能力範圍內舒適完賽即可。特別是第一場,一定要感覺留有餘量,跑完不會對身體造成太大損傷。

甚至可以選擇一些緩震款跑鞋去參賽,不要抱著競速心態。不過要留意的是,雖然速度不快,但連續長時間的奔跑,還是會對身體造成消耗,最好確保在第二場比賽前肌肉已經沒有酸痛感。

 

另一部分跑者的參賽心態是每逢比賽都希望「衝 PB」,以自己的最大能力去跑,這種情況下,第二場狀態肯定會受影響。如果你剛好兩周都安排了比賽,建議選一場作重點目標。

如果第一場比賽已經出色發揮,達到了目標;第二場就可以抱著輕鬆跑的心態去完成,並當作一堂 LSD 訓練課,不追求成績。
另一種情況是,第一場比賽或許因為狀態、天氣、爬升等原因發揮不佳,建議後半程「hea 跑」地慢跑完賽,給第二場比賽留出體能。

「連賽」的休養恢復

兩場比賽中間的一星期七天,其間的調整恢復就非常重要。就算是精英跑手在規律訓練下,可以於每周末安排一個 20-30 公里距離跑步,但比賽日的量和強度,都是會超過了訓練課的負荷。

如果每場全力輸出又不注重周中的調整,很有可能兩場比賽都發揮不佳,甚至影響後期的訓練。

休養又不等於完全停跑,這樣反而不利於恢復。慢跑其實是一種主動恢復,對身體的恢復比完全躺著效果更好。大眾跑者可以參考心率低於 140、每次一小時以內的慢跑。

通常周日比賽,完賽後的頭兩天以慢跑恢復為主。周中安排一些 400 米或 800 米的 interval 訓練,讓身體保持一些速度感。這強度課應該安排在周三或周四,讓身體有周五、六來恢復。

以下是一周中調整訓練計劃課表,可作參考:
週一:休息
週二:40 分鐘慢跑
週三:休息
週四:4 x 800 interval + 20 分鐘慢跑
週五:30 分鐘慢跑
週六:休息
周日:比賽

除了用慢跑去做主動恢復,也可以採用按摩或拉伸等方法做身體恢復。此外要注重飲食,多補充蛋白質和碳水。最後是要有充足的睡眠。

「連賽」要選擇賽事

建議跑手們選擇某些比賽以訓練的心態去跑,既能滿足想去比賽的熱情,又不至於對身體造成傷害。

如果只是為了跟跑團朋友一起去參與不同賽事,可以選擇參加半馬 / 10k,兩周兩個半馬,或者兩周一個半馬 + 一個 10k,這不會對身體有很大的傷害。

直擊日本PB聖地 金沢馬拉松2023

金沢馬拉松,是不少跑手的 PB 賽道,亦是 JAAF、IAAF、AIMS 認可賽事。

賽事路線經過金澤著名地標:兼六園、金沢駅(上圖)、香林坊、金沢らしい町家的懷舊街道。
當然都有不少需要走在悶人的公路上。

賽事的 Expo 就在金沢駅前的地下街,非常方便。很多人乘 JR 到達後,就會直到 Expo 取選手包。而Expo 的工作人員充足,基本上不用排隊就能成功取得號碼布。

所有海外跑手都分發到特別一行,由懂英文的工作人員接待。之後再跟據選包上印上的尺碼領取紀念 tee。

Expo 中也有其他日本馬拉松比賽做推廣,例如有板橋馬拉松和福井馬拉松。及由大迫傑代言的耳機試用攤位。
還有日本品牌太陽眼鏡 AirFly 攤位。當然要有紀念品售賣處。
而比賽 tee 的贊助商 asics 就佔著最大位置。
現場可以試著 asics 跑鞋,上跑步機即場試跑,合穿後就可以即時購買。
asics 亦有推出幾款金沢馬拉松紀念跑衫。

比賽當日,行李寄存位於金澤城附近的石川四高紀念公園。起跑位置就於石川四高紀念公園。

(左圖)行李寄存區附近有一段路劃分為選手熱身區。
(右圖)在頭 5k 的市中心當然有很多跑手的親友、旅客在打氣。

日本的馬拉松就是熱鬧。沿途無論是在高速公路、隧道、正常周日時是無人的商業區,比賽時兩旁都是打氣的市民。
他們就當成是一個嘉年華會,有的在載歌載舞、有的放張櫈坐著吃零食;又有一班人圍在一起,邊飲酒邊打氣。

很多小學生棒球隊在叫著「奸巴嗲」,伸出手掌「give me five」。

金沢馬拉松之所以被譽為 PB 賽道,是因為頭段已完成最難的路段,在 10-12k 左右已經爬升到賽事的最高點。

之後落斜約 13k 到 25k,會連續落兩條隧道。
中段有部分路段會跑在金沢らしい町家的懷舊街道上,路段有點窄,但跑手都拉開了一定距離,問題不大。

後段主要跑在公路上,只有少量(差不多跟跑馬地馬場一樣)起伏在上落橋之間。

沿途補給充足,水及運動飲品當然不停出現,其餘不同的食物亦應有盡有。

由 3:00 配速開始,每隔 15 分鐘就有幾位 pacer 小組作帶領。汽球上的時間非常顯眼,容易讓參賽者跟著跑。

終點在起點西面的運動場內,附設大型更衣室及餐飲車,完賽後可以買啤酒慶祝。
之後可以乘坐大會提供的巴士回片町和或金沢駅。

金沢馬拉松過去很多屆都在雨中主行,今年的雨在比賽前一晚下得很大,不過幸運地在比賽日卻是風和日麗。

(右圖)最後推薦一間酒店 – APA Hotel Kanazawa Chuo(有很多間 APA,不要搞錯),距離寄存行李位置約 5 分鐘路程,在大會回程巴士片町站的對面。重點是有免費大浴場,可於比賽前後消除疲勞。

布達佩斯世錦賽男子馬拉松 激戰報告

827日,布達佩斯世錦賽舉行了男子馬拉松項目。

比賽一開始,衝出來帶跑的是蒙古老將 Ser-Od Bat-Ochir 著用中國品牌 Xtep 160X 3 PRO,第一公里 2 57 秒,單人領放的第一集團 5km 用時 14 59 秒,第二大集團用時 15 34 秒。

當然這只是短暫的個人「廣告時間」,賽程到 10km 後,蒙古老將大腿後側拉傷,被大集團超越,最終他選擇退出比賽。

之後 30 人形成的第一集團,不斷有人互相領跑提速,包括盧旺達和肯尼亞選手和 4 名埃塞俄比亞選手。日本唯一跟上的選手只有山下一貴,就跟在隊伍最尾。
30km 後變速由烏干達選手 Victor Kiplangat 加速領跑,他不斷加速進攻幾次後,第一集團開始瓦解。日本選手山下一貴在 35km 處排名第 8 位。

男子馬拉松 35km 用時 1 小時 46 53 秒,看來似是烏干達選手 Victor Kiplangat 和埃塞俄比亞選手 Leul Gebresilase 兩人在爭奪冠亞軍。之後,烏干達選手Kiplangat 慢慢甩開了 Gebresilase,但差距並不太多。在此期間,日本選手山下一貴排名第 5 位。

 40km 過後,烏干達 Kiplangat 基本上已確定冠軍,反而以色列的 Maru Teferi 追過了埃塞俄比亞 Gebresilase 奪得亞軍,Gebresilase 只得季軍。

日本選手山下一貴尾段抽筋,最後被不斷超越,他以 2 小時 11 19 秒的成績排名12位;另外兩名日本選手西山和彌和其田健也,以 2 小時 16 40 秒排名第35位和 2 小時 17 41 秒排名第 42 位。

西山和彌賽後更直接上了輪椅離場,應該是體力透支了。而美國最快的選手為 Zach Panning,以 2:11:21 得第 13 位。

以下為賽事頭 3 名成績:
🥇 Victor Kiplangat 🇺🇬 2:08:53
🥈 Maru Teferi 🇮🇱 2:09:12
🥉 Leul Gebresilase 🇪🇹 2:09:19

沖繩馬拉松拖鞋 – 革人

在沖繩旅遊時,筆者被一張大大的照片吸引著。上面寫著 “kawazouri won’t break even if you run a marathon”
店舖名稱應該是「革人」,賣的是「革ぞうり」,即是「皮革拖鞋」。

店內的涼鞋款式都是差不多,主要分別是用料(牛皮/蛇皮)不同,和顏色可以選擇訂造。而牛皮是用黑毛和牛的皮。

鞋底有不同的顏色可以選擇:有迷彩、蛇紋皮…等等。而店長就把自己參與馬拉松的照片和著用的拖鞋放在店內展出,賽事是 2018 年的那霸馬拉松。

旁邊就列出店長曾經參與過的馬拉松:兩次那霸(2016 & 2018)、檀香山和洛杉磯各一次。

筆者詢問之下,發現原來著用作馬拉松的拖鞋是有改造過的。外底中間部份改用較輕的 PU 膠(黑色部分),有助緩震。所有製成品都用膠袋入好,而供客人試用尺碼的就放在底層。
筆者一向穿 26.5cm,就要著 27.5-28cm 3L

寫明「試著用」,當然就是主要用來供客人試尺碼。

店內另有不同小型皮革製成品出售。
「革人」就在沖繩水族館附近,附近的路上有指示牌提示跟店的距離。

拖鞋跑鞋的概念,都是源自「赤足跑」,零落差(zero drop)加薄中底,再在鞋底加上外底保護之類。
赤足跑除了可增強身體的感覺和敏感度,亦能使跑手的足踝和腳掌發展出適當的跑步技術和肌力。因為肌力發展完善的腳掌能大大減少足底筋膜炎、跟腱炎,或其他運動傷害的機會。
(photo from Kawanchu.com)

至於「革人」的拖鞋是否成功?店長著用拖鞋跑全馬拉松的 PB 4小時07,算是不錯的紀錄吧。(photo from Kawanchu.com)

如有興趣,可以到「革人」官網看看:https://www.kawanchu.com/ 

馬拉松訓練攻略 – 終極長課

馬拉松屬於長距離比賽,相比其他運動難度和變數較大。主要原因是用時長,跑者如果運動能力不夠,比賽中容易出現不同的狀況而影響成績。

從運動訓練角度分析,馬拉松跑者必須要具備較強的耐力水平才能保證順利完賽。所以,有氧耐力訓練是馬拉松運動員日常訓練的主要內容,之後再強化混氧和無氧訓練,提速度方面能力。

從運動生理角度分析,要完成一個大強度運動項目,日常訓練中就要採取高於或接近於比賽強度的訓練負荷,從而讓身體適應比賽節奏,保證在比賽中更好地發揮出訓練水平。

對於參加馬拉松的跑者,很多都會有「終極長課」的賽前訓練。這亦符合以上兩個訓練分析,既是最長的一課有氧訓練,亦是強度最高的訓練負荷。

多數此訓練是在距離馬拉松開賽前兩周進行,而距離在 28-36k

以下是筆者的「終極長課」的計劃 –
訓練時間:賽前14
訓練計劃:30公里
訓練強度:比賽配速(Sub330, 459 pace)

訓練目的:賽前兩周按照比賽配速進行30k,實際訓練強度基本已經接近於比賽強度。但亦由於少跑12k,在距離比賽還有14天的時間,身體疲勞可以回復得到。

這樣的安排能夠更好地評估跑手的運動能力和競技狀態,從而調整比賽目標。即是說若果 M pace 未能跑達30k,就不要說42k了;那就應該將比賽時的 M pace 減慢。

與此同時,趁機讓身體適應高強度比賽節奏和模擬比賽各種細節。

1)按照比賽需要進食的情況。跑前1個半小時進食(麵包、白飯、香蕉等易消化食物);訓練時要補充電解質(運動飲品)、Gel 和水,模擬比賽補水站距離進行補水。

2)選擇準備比賽穿(此前已經穿過)的運動服裝和跑鞋。

3)建議和水平相當(或高於自己水平)的跑友一起訓練。既可以專心跑,不用太在意配速,還可以得到鼓勵和提醒。

4)訓練環境盡可能可以更好控制好跑步節奏和訓練配速(不要多人而要左閃右避,或需要等交通燈的道路)。

香港跑手應該都不外乎跑馬地/青公/ 九龍仔/吐露港。如果身處日本,可能是皇居或大濠公園。

筆者的「終極長課」目標是30k,因感覺上 28k 還沒到 3 字頭的心理關口;而 30k 距離 42k 只剩 12k(目標是sub3305分配速下),即是 60分鐘內可完成的數字,亦在心理上比較完易完成的數字。

筆者選擇了賽事 14 天,同是星期日的早上 0619 去跑「終極長課」。主要想令身體習慣早起比賽模式,亦模擬早餐進食的食物和時間,由於筆者的比賽在日本,所以選擇了於日本便利店買到的飯團。

當天早上 0619 開始,天氣清涼,起跑 3k 後配速一直保持在 45x 的目標附近,直到17k 有能力較高的跑手帶跑後,更不用再理會配速,專心跟跑的感覺更輕鬆;加上有高手在旁提醒和鼓勵,在不算太辛苦下完成比預期更好的時間目標。

唯一問題是只補給了兩包 Gel 而略嫌不足,在尾段有點疲態。所以在比賽日將進食 Gel 的時間提早和加密。

在完成「終極長課」後,心理上對比賽應該更具信心。之後兩周進入減量狀態(tapering),除了加強飲食營養,還要提升睡眠質量,儲備更多的能量,將最佳狀態留在比賽當天。

寒冷天氣如何跑馬拉松? – 裝備篇

今年香港12月的天氣非常寒冷,各跑手練習時都會多穿了衣服。而隨著香港的防疫隔離政策放緩,到海外跑比賽的人都會陸續增多,就例如前幾天的台北馬拉松。

比賽時10度左右的氣溫,的確有利於創造 PB,但都要先做好準備,因為比賽跟練習時可以隨時加或脫衣服/裝備是完全不一樣的。

1. 便利雨衣
雨衣的作用當然是在下雨時擋雨,特別是在等待起跑時如果下雨,可防止衣物濕透而著涼。另外,在低溫的環境下,也可以避免體內體溫流失,而當跑熱了後用力一撕,就可以隨手拋棄在補給站,是冬天跑馬必備用品。

BBQ 手套都有防風保暖作用 (photo from sport.taiwan Instagram)。

2. 手套
在冬天跑步時,就算身體已經熱足身,但是手還是冷冰冰。因為血液大都流到腳下,手部血氣不夠。所以天冷的時候跑步可以準備一雙手套來解決問題。在香港可能不是很多運動舖有售,但海外(日本或歐美)的跑步用品店因為需求較大,都會很容易找到。

3. 袖套
手䄂套的作用跟手套差不多,都是為了令手部的血液保持血氣,令手不會有冰冷感。同時,亦有跑手會把能量補給(Gel)塞在裡面,這樣拿來食用非常之方便;當跑熱了,可以把袖套卷到手腕上,也就變成抹汗護腕,一舉幾得。

Photo from ngaikang instagram

4. 帽子
戴帽的好處除了避免熱量從頭頂流失外,既可遮擋太陽,還有吸汗的功能,誰說天氣凍就沒有太陽?

5. 打算丟掉的衣物
筆者在東京馬拉松的經歷是處於氣溫 3 度下,並要等半小時才上線。這時侯雨衣也不夠保暖!除了比賽中會穿到終點的裝備、衣服以外,建議其他禦寒的衣物選擇可以丟棄的。嘗試在家裏找找有沒有多年沒穿的衣物,可以於起跑前丟棄。

而東京馬拉松就在起點附近有衣物回收站,回收廢衣給慈善團體重用。

據研究指出,最適合PB的溫度大約就在10-14度,但當然首先要做好禦寒措施啦。

「頑張物語」:由開心跑到挑戰 New Balance紐約虛擬全馬

「頑張」,即「奸爸爹」,加油、唔放棄!跑步最需要嘅DNA。
「頑張跑會」,由Kolor 主音 Sammy(蘇浩才,圖右)同「阿歹」謝覺偉創立,採取自由參與制,逢星期一深水埗運動場見,開心跑一小時!近期「頑張跑會」更獲New Balance支援,參與2022 TCS紐約馬拉松Virtual Run。
究竟「頑張跑會」係點成立?成員又如何備戰NYCM虛擬跑?一齊睇睇由兩位主理人解構「「頑張物語」!

1. 「頑張跑會」最初點成立?
Sammy:由我同「阿歹」開始,我地平時都成日跑,於是傾下傾下,就定咗一個日子,逢星期一喺深水埗運動場,就咁開始咗「頑張跑會」。開頭有108個,慢慢愈嚟愈多跑友加入。

2. 創立宗旨?想喺香港跑步圈做到目標嗎?
Sammy:創立宗旨就係,希望唔做開運動嘅朋友,又或者唔想一個人做運動嘅,可以一齊跑,冇咁悶嘛!總括就係想吸引多啲人做運動。
阿歹:目標?冇㗎,暫時都係想聚一班人一齊開心跑1個鐘、一齊比賽。

3. 而家頑張有幾多成員?平時有邊啲訓練或者跑步活動?
Sammy:而家固定成員大概40-50人左右,每次跑步活動又會有新朋友加入,都有近5060人左右出席;我地逢星期一就會喺深水埗運動場跑步,近排因為練馬紐約馬Virtual Run,就會多咗個星期六嘅長課。

4. 可否介紹下今次同New Balance嘅紐約馬拉松Virtual Run?
Sammy:首先多謝NB今次support「頑張跑會」成員一齊玩。我自己2019年都有去參加實體嘅紐約馬拉松,之後疫情,但Virtual Run都keep住有跑,今次除咗我自己跑,同時就向NB提議下,可唔可以俾多啲人參加呀?咁就變成咗今次「頑張」嘅一個虛擬跑event喇。

5. 今次會有幾多成員參與?日期及路線?
阿歹:今次報咗名嘅,會有20位成員跑,咁有啲自己報咗,又有冇報但齊心支持嘅,都會一齊跑嘅,都唔少人㗎!日期係紐約馬同日116日,路線係沙田(濱景花園)同烏溪沙之間來回(一程約12k)。

6. 針對今次VR,有目標時間嗎?點製定訓練課表?
Sammy:大家都有唔同目標嘅,我自己就希望330內,有啲成員都係呢個目標,有啲就sub4、有啲就務求完成。喺同一個路段上面跑大家都可以互相打氣!
阿歹:課表訓練咗兩個月,主要係做咗好幾次長課,加平時嘅速度訓練,同埋做開嘅恆常跑步習慣,應該都幾充足嘅。而且第一次跑全馬嘅成員,我想佢哋唔好咁辛苦,享受咗先,亦唔好追個時間。

7. 訓練嗰時仍係上熱同焗嘅天氣,訓練中有咩特別辛苦或難忘事?
Sammy:開始訓練時都係8 – 10月呢啲時間,仲係非常之熱同焗,最辛若嘅梗係啲日曬雨淋嘅長課啦,我哋都風雨不改嘅;難忘嘅應該係就都係啲好大雨、好熱嘅訓練,但大家都冇放棄,互相鼓勵,咬緊牙關捱埋佢。
阿歹:你話特別辛苦嘅?最辛苦嘅都已經過咗喇!難忘啲嘅反而係我叫啲學員練習嘅時候跑斜路,佢哋會問明明正式係冇斜路,點解要跑斜路?但相信到正式時,就會知道加入呢個訓練係有用。

8. 會以咩戰鞋出戰今次Virtual Run?點解揀佢?
Sammy:今次會著FuelCell SC Elite v3,而且更係紐約馬嘅特別版。不嬲都有著開NB碳板鞋例如RC Elite v2,前兩次全馬都係著佢嘅。我覺得有時其他牌子嘅碳板鞋都會較硬,對肌肉嘅衝擊力都會幾大嘅,但暫時著v3嚟訓練都成100+km,對腳都未有「投訴」!而且推進亦好好,唔使太多力都可以做到比平時快嘅pacing!
今次大部分成員都會著佢,亦有啲會著Rebel v3,主要係有碳同冇碳嘅分別。

阿歹:今次對v3就比v2就再輕巧啲,但同步踩落去又紮實咗,穩定性同舒適度都提升咗,推進力更好;轉彎都好易handle,而且舒適、夠推進力。

10. 現在信心及狀態如何?有信心可以做到目標時間?
Sammy:OK啦,要訓練要做嘅都做晒,信心有嘅,睇天氣同到時嘅發揮啦,希望休息夠,因為近期都忙。不過有信心可以好過舊年嘅!
阿歹:可惜到時我唔能夠陪住成員跑(要外出參加世界山徑越野錦標賽),不過到時都會遙距打氣嘅,成員狀態同信心都好好,最緊要係無傷痛完成,同enjoy跑全馬嘅樂趣!

大迫傑突現身芝加哥馬拉松 + 賽後成績

今屆芝加哥馬拉松(Bank of America Chicago Marathon)的比賽天氣條件良好,溫度在7℃左右,風速16公里/小時,是非常適合讓跑者出戰馬拉松的好天氣!

開賽前,華人網站的焦點全部都放在大迫傑身上。正為紐約馬拉松備戰的大迫傑,竟突然現身芝加哥馬拉松出任 pacer一員;並以62分鐘完成了半程,在25公里後退場。

其實大部份時間大迫傑是跟隨於隊尾而非排頭,有時甚至是一個人跑在集團的外圍,練習意味大於為別人作 pacer。

說回比賽成績,冠軍屬於Kipruto Benson,他以 02:04:24 奪冠,是繼 2021 年波士頓馬拉松後,第二個六大馬拉松冠軍。

今屆反而女子組才是重頭戲,Ruth Chepngetich 差點在芝加哥改寫了被認為不可能的 2:14:04 的女子馬拉松世界紀錄。

Chepngetich以 49:49完成10英里,這是史上所記錄的最快女子10英里成績。1:05:44時,Chepngetich 與一名 pacer 通過半程點,而另一名 pacer 在早前已被「拉爆」!

但去到 30公里後,情況出了變化。

第七個5公里,Chepngetich 用了16:24,領先世界紀錄的優勢縮減為31秒;第八個5公里更慢,16:37,儘管依然以略快於世界紀錄的 2:07:02 通過40公里。但在最後的2.195公里,拼到力竭的 Chepngetich 用了 7:16(是2:19的馬拉松配速),最後她的完賽成績是 2:14:18(1:05:44 + 1:08:34)。

Chepngetich 雖然比同胞 Brigid Kosgei 三年前在這裡創造的世界紀錄慢了14秒,但依然以 PB 成為史上第二位 Sub 2:15 的女跑手。

美國選手 Emily Sisson 以2:18:29獲得亞軍,將 Keira D’Amato 年初在侯斯頓創造的美國紀錄提高了43秒。

這是 Sisson 的第三場全馬:2019年,她在倫敦以2:23:08完成初馬,創美國女子初馬的第二好成績;並在1,260天之後,創造了美國紀錄。

Sisson 的成績是馬拉松歷史第22位,世界上只有肯亞、英國、埃塞俄比亞、以色列和羅馬尼亞的國家紀錄比美國更快。

另外 Sisson 著用的是 New Balance 未發布的辦鞋(proto shoes)。

中國名將董國建就以2小時08分53秒的成績,排在男子第10名,除了是中國馬拉松歷史上唯一3次Sub 210的跑手外,亦成功達標(2:09:40)参加明年2023布達佩斯世錦賽。

澳洲初馬港將最快 余顯華越洋專訪

於今屆澳洲黃金海岸馬拉松賽事,香港運動員均獲得佳績,令跑友們都十分興奮!

黃尹雋跑出港人史上首位 10 公里 30 分內(29 27 秒)成績,黃啟樂、羅映潮亦創出個人佳績之外全馬方面,余顯華嘅初馬以 2小時 28 25 秒完成,港將成績最佳!

Insports Hub即時同佢作越洋專訪,與跑友們分享愉快心情同感想!

今次你去參加黃金海岸跑馬拉松。點解揀呢個賽事 ?幾時決定 ?

余:3月左右知道場比賽有機會舉辧到,當時已經心動,加上香港封運動場、要戴口罩做運動、學校課外活動又停,甚至唔知幾時先至復課同比賽,考慮完最終決定成行。

今次你總共有幾多個學生參加比賽?邊個距離?結果又係咪預期之內?

余:今次有3個學生參加半馬,佢哋都做到PB。睇返佢哋平時練習嘅表現,我相信佢哋仲有進步空間,比賽時間可以更加好。

4月已經去到澳洲準備今次比賽,月跑里數曾經高達750k,過程有冇咩困難?澳洲嘅訓練方法同香港有咩唔同?

余:過澳洲準備比賽要處理好多問題,首先出發前要搵短租嘅地方(好幸運有朋友提供住宿),亦要搵練習嘅團隊(呢個都好好彩,遇到非常有心嘅教練GaryRun Crew)。去到當地亦要尋找訓練嘅地方,以及準備自己嘅三餐,每樣嘢都要計算清楚,對我嚟講都係挑戰。

呢兩個幾月好多時要朝早6點練習,因為練習場地距離我住嘅地方較遠,要麻煩朋友載我去練習。

另外悉尼無乜平路,加上我住喺山區,平時只可以圍住間醫院跑車路,試過有幾日打風同落大雨,我都幾驚會出意外。

我覺得呢邊嘅訓練會根據跑手嘅身體狀況去定,狀況好會跑快啲、唔好時就慢啲甚至休息;但香港嘅練習就要跑足同跑夠數,甚至明知身體頂唔順,都會夾硬跑晒定咗嘅課表。

全馬前你參加咗個 10k 同一個半馬去檢視自己狀態,當時對自己初馬定立咩時間?對於今次初馬,比賽前已經有信心做到目標時間?

余:其實喺香港練習時,我估自己可以跑到2:30左右。而澳洲嘅練習再鞏固我本身個底,呢段時間都幾肯定自己跑到2:30內。但因為係初馬,唔想俾太大壓力自己,所以無刻意去定一個時間。

比賽過程有無嘢可以分享下 ? 同香港比較?喺天氣,跑道,路況之類有咩唔同?有冇遇到咩特別事,例如 miss 水站?

余:一開頭我跟住集團跑,大家都跑得好輕鬆,亦會傾下計。我喺第5k同第15k拎唔到自己嘅補給,要靠大會水站,其他選手仲遞咗佢嘅補給俾我。比賽中大家都有共同目標:keep住呢個集團嘅人,大家一齊跑個好嘅時間、無分你我。

比賽當日嘅濕度比較高,好彩無落雨,好多人話呢條跑道全平,不過我就唔太覺,去到某啲地方路況仲有啲爛添。

你下一個目標會係咩野?會唔會再跑全馬?

余:下一個目標我想跑返穩定嘅成績,至於跑唔跑全馬就遲啲先諗。

下一個比賽會係 ?

余:應該係天水圍10k

有無邊個想特別多謝?

余:要多謝好多人嘅幫忙同支持!

多謝太太、屋企人、跑班學生同學校俾我放咁耐假去練習,多謝Jay一家俾我寄宿2個月,仲載我去練習、買餸、買宵夜同帶我去玩😂,多謝 Run Crew教練 Gary同埋一齊練習嘅Teammate,多謝仍然相信我嘅贊助商。

相片提供:Beyond_theroad_、余顯華 Facebook / Instagram

參加海外賽事的預備

筆者剛完成了布拉格馬拉松,我應該是唯一一個香港人參加,但當然不是唯一一個會跑馬為名而旅行的跑手。其實,大部份國家已經回到了可以正常自由出入境的景況。

 

根據 World Athletics RunRepeat.com 的一份報告,1986 年至 2019 年間,前往不同國家參加跑步比賽的人數增加了3.2% 事實上,COVID19 ,旅行跑步是全球體育旅遊業中增長最快的行業之一。

 

作為跑手,旅行會有太多意料之外的事情,有機會影響比賽表現。

以下是小貼士為未來參加海外賽事作賽前預備:

1)提前做好研究,現在所有事情都可在網上找到

➡️酒店跟比賽起點距離及到達方法

➡️博覽會取選手包的時間

➡️酒店跟博覽會的距離

➡️比賽路線:補水位、上落斜位、急轉位

➡️預計賽事當天早餐安排

➡️Bag drop 位置

 

2)解決時差問題

根據美國睡眠協會的數據,身體每跨越一個時區大約需要一天時間才能完全恢復並適應變化。

最好當然是預早三至四天到達比賽城市,如果沒有如此多 annual leave,亦可以通過策略性地將自己暴露在明亮的光線下來提前改變生理時鐘。例如每天提前一兩小時上床睡覺,早一兩小時起床。

睡眠是運動恢復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所以能在比賽日之前有充足睡眠,是一個優勢。

 

3)切勿將比賽鞋放在托運行李中

根據美國航空公司數據,2021 年下半年每 1,000 件托運行李中就有 6 件丟失。

比賽裝備中,衫褲襪要是寄失而需要在當地購買,對比賽影響都不大。但比賽鞋應該是裝中最重要。既要開鞋,又要用了一定里數去適應。

所以建議將比賽鞋跟身攜帶上飛機。

 

4)補水

坐過飛機的人都知道機艙空氣乾燥。 根據雜誌《Nutrients2020 年的一篇評論,長途飛行會將液體轉移到您的下肢,亦就是為什麼飛行後腳會感覺腫脹;而且會引起血液粘度的變化,令血液流動的難易程度,這兩者都可能加速脫水。

所以在旅行前的幾天開始,要比平時更多喝水。特別在比賽時會消耗電解質,可以多喝運動飲品來備戰。建議不要飲酒和過量攝入咖啡因,因為兩者都會增加體液流失。

 

之前撰文提到過,布拉格馬拉松的博覽會規模很小,完全沒有 Gel、補充劑等物品出售。而為了能夠使用已經適應了的能量食品,最好就是由本地帶到比賽城市。

盡量帶上習慣了的任何東西,專注於可以控制的事情,來減少突發時件來影響比賽心情或狀態。

希望香港可以盡快從疫症中解放,大家可以到日本、台灣甚至世界各地跑比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