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揀選跑步教練?

筆者不只一次被問到:「乜跑步要跟教練嘅咩?」這個關鍵,明就明,唔明就黎明。
當然這個世界上,無師自通而能夠sub3的,大有人在。但無論是受傷機會、訓練成效、持之有恆的系統性訓練課表等細節,有個教練在旁,「個心點都定啲」!
而跑步跟到一個好教練,是跑步訓練中的重要一環,那應該如何選擇(適合你的)教練?

(圖片:https://www.issaonline.com/)

圖片:https://www.womensrunning.com/

星級教練一定好?

出名的跑手或教練,當然會多一重光環,想拜師學跑的人亦「排晒長龍」,但識跑是否代表識教?或者有心教?

筆者曾聽過不少事件,例如星級教練給與數個月的課表之後,課堂中不出現不在話下(交與助教跟進),也不會因應學員練習情況及參與賽事作出微調(如受傷、跑不到課表target),學員有問題亦不會回覆…試問在此教學環境下,與冇跟教練或上網找課表有何分別?

所以,想跟星級教練之前(其實任何教練都是),最好是多問一點跑友間的意見,才作決定。

圖片:https://wwhspawprint.com/

教練都要定KPI?

坊間教練都有不同風格,也會訓練出不同跑步成果。所以首先你要知道自己的跑步目標。

例如你屬初跑者,剛剛想開始接觸跑步;還是跑了好些日子,現想改善跑姿?又或是要全力增速,以跑進全馬sub3等等,不要以為總之是跑步教練,就可以助你達成所有以上目標,初學者與跑了多年的跑者,其課表又怎會一模一樣?注重跑姿以減少受傷機會,或以燃燒生命式行進的衝圈的兩種教法,大抵都不會出現在同一個教練身上,所以選教練前,請先決定自己這一刻的跑步KPI

圖片:https://goetheweb.jp/

Shall We Talk?

如可以的話,和你的準教練來個學前小訪談。

這是一個大家互相認識了解的好機會,讓教練可以更明白你的需要,你又可以更清楚他的教學風格,更甚者,如你根本不太明確你自己的未來練習方向(例如你本意是參加全馬,但原來一路的練習都沒有針對Aerobic Base的建立),好的教練應該可以透過溝通幫你定立。

如果你的準教練連和你作個小溝通都搬不出時間,那你會指望他日後會有心教導你?

多人運動或是小班教學?

坊間跑班,有的學員眾多、桃李滿門;有的小就是美、幾近個別教授。看你喜歡哪種,這都可以是你揀選教練的因素。

選多少量的同學,看你自己是喜歡一班人上堂,互相鼓勵、迫害、拉扯,以達熱血訓練模式,又或是喜歡小班形式,教練的焦點可以更集中,個別對應每個同學的需求、微調或提問。同時你都要清楚自己屬哪一類型的學生,是自律性高,可以自己跟課表定時完成,不一定要教練「跟場」?又或是時刻都需要同學間的推動、要見到教練,隨時發問;享受多人上堂群跑的氣氛…也都會影響你怎選教練。

區區有步跑?

雖然有不少大型跑班於每區都有分部,但有些小型跑班,就只會在特定區內的運動場教學。

當你選擇教練的時候,亦可同步了解其有跑班的區域。當然方便的話,就揀選一些鄰近自己家居或上班地方的,雖知工作過後仍要上堂跑步,愈近上落班或可以最短車程(甚至跑步)回家的場地練習當然最好。但有時「世事邊有咁完美」,只要是一位好教練,加上好同學,適合自己的跑班,路程遠一點都不會介意。

所以區域性這個因素,筆者是放到最後的。

楊肇麟 x Hikipedia 姿勢跑法初接觸

楊肇麟,人稱「亞楊」,是香港著名跑步教練,專長是姿勢跑法(Pose Method)。

Hikipedia,兩個 90 後女生(左 – Kylie & – Avis),愛上行山而發現生活不應只有工作。

事情是這樣的,原來 Avis 一直希望改善跑姿,只是沒有明確方向。就在一次《跑鞋光明頂》(節目是不是沒有了?)訪問後的飯局,Avis 向亞楊提出求教而促成。

今次訓練了 3 堂進行,第一堂就讓兩位知道什麼是姿勢跑法、什麼是跑步的標準,再將兩位的跑法跟標準做對比。

第二堂主要學姿勢跑法的熱身動作,令她們更容易 activate(啟用)所需要的肌肉和關節。

第三堂就針對個人的小問題再加以改善。
例如 Avis 經常將腳踢前,易於導致到 over strike(落地腳前於重心)。而 Kylie falling(落下)動作不太放膽做,應該未掌握到發力方法。
過程是由認知姿勢跑法,練習再到改善,從而好好應用。

亞楊:「姿勢跑法是由於 Dr. Nicholas Romanov 意識很多跑手都沒有一套跑步標準,而導致受傷。所以對田徑、長跑的研究歸納,將只對精英運動員用作訓練的方法推廣至大眾跑手。可以說是評價跑步的一套準則。」

兩個學生起初對正確跑步都是沒有概念的,做很多動作是多餘的。
其實好的跑姿只需要 3 個動作,先是關鍵姿勢(Pose)、再到向前跌的動作(Fall)、將重心腳拉起(Pull)轉換支撐。
而多餘動作則是例如,擺手過高、提腿、腳向前踢、腳腕蹺起、蹬直後腿等等。

跑姿訓練最好是赤腳跑,當然薄底的 On Cloudflow 4 亦可以。因為需要沒有限制到腳部動作,亦要令腳底有非常大的觸地感。有很多熱身動作需要多方向跳動,Cloudflow 4 的靈活性亦就可以配合得到。

鞋的中底雖然比第 3 代加厚到 31mm,仍偏向薄。觸地感、路面感覺強烈,反應快,用作快速跑、加速跑訓練非常合適。

薄底的另一好處是屈摺度高,靈活性高。鞋身輕量,有 rocket effect,有利幫助向前的動力。

Cloudflow 4 正常用作訓練或比賽,預計 5-15k 左右。因為此類比賽需要快配速,對緩震的要求較少,薄底的 Cloudflow 4 就最適合。

Avis:「今次訓練獲益良多,終於知道什麼是正確跑姿,如何慳力去跑。最記得教練的一句話是:要保持個 form。」

Kylie:「第一堂看自己跑步影片時,原先是左右腳不平衡,一隻腳是腳踭落地。通過做了不同熱身動作後,例如原地踢、單腳踢等。慢慢找到跑步的感覺,覺得跑動是輕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