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sics至今最厚中底 Superblast

已經記不起何時收到 asics Superblast,由於外形是厚底加上 nude 色易於配襯,所以一直以來多數用作配襯 lifestyle 著用。

作配襯 lifestyle 著用,可以配些近似 nude 色的粉紅色,再加上粉紅寶寶女兒就相得益彰。

直到備戰 5月的輕井澤半馬拉松,開始作練習之用。見是厚底鞋,起初用作 Easy Run 和 LSD,但到最後階段用作 Tempo Run 才真正感受到Superblast 的威力。

Superblast 最特別的一定是中底,是 asics 至今厚度最高的跑鞋,腳踭厚 45mm,是不被田聯認可的比賽鞋。

中底上層 FF BLAST TURBO,下層(白色)FF BLAST PLUS,分別是用在頂級競速鞋 Metaspeed Sky 和頂級慢跑鞋 Nimbus 25 上的物料,即是既要回彈的速度感,又需要較為舒適緩震腳感的訓練鞋。

中底的外形上跟差不多時間推出的 Novablast  不太一樣,比較似 Metaspeed 系列,特別是前掌很有質量的凸出部分。

鞋面物料亦跟 Metaspeed 的差不多,只是密度較高。亦沒 Novablast 一樣的彈性,包裹度和穩定性都較高。

鞋舌是競速鞋常用的薄身猄皮,就知 Superblast 應該是傾向速度型的設計,物料柔軟又不𠝹腳。

外底大部分中底物料外露,只慣常觸地位加有橡膠,亦有足夠深度的坑紋。

筆者感覺 Superblast 的鞋身比 Novablast 和 Metaspeed 都偏長;楦位闊度就差不多。

由於內長偏長,筆者會用最後一個鞋帶孔來收緊 Superblast。

鞋領位的棉就比 Metaspeed 的競賽款厚,但比其他慢跑鞋都要薄身。

起初以為 Superblast 是雙舒適的緩震慢跑鞋就大錯特錯了,但由 40mm 的 FF BLAST TURBO 堆疊出來的厚度,就可以看到它主推回彈和推動力。

筆者用作半馬的 Tempo Run(4 x 3K/3 x 5K), 由 445 配速自然加到 43x 都不太辛苦。中底物料 FF BLAST TURBO 的用處是愈將身體重量 fall 下,就愈感受到它的回彈。

它當然都可以用作慢跑,雖然有點奢侈,只要不 fall 得太深,令回彈減少就易於應付了。

用途:快跑訓練
內旋:中性
重量(size US9):239g
足跟差:8 mm(後踭 : 45mm / 前掌 : 37mm)
尺碼:足碼,沒有偏碼,不用買大或細半碼

asics 其實有三對高性能的練習鞋,除了Superblast 之外,還有 Novablast 和 Magic Speed,到底應如何選擇呢? 

Superblast 中底物料最厚,回彈最強,用作 Tempo Run,配速快於5分鐘內著用。但由於中底厚,落地不太穩,所以觸地時間要短,拉起腳要快,相對地配速要快。當然可以 LSD,但就會有點奢侈。

Novablast 就中底偏硬,腳感較好,都可以用作 Tempo Run,但配速可以是慢於 5 分 pace 的練習著用。觸地穩定性比 Superblast 強,LSD 著用亦可。

Magic Speed(第三代收到未試)是嵌有 TPU 板,推動力較好。如果決定比賽選用 Metaspeed 系列,可以在賽前一個月的 Tempo Run 時著用以作習慣板材的推動力。

asics豪華功能集合之作 Superblast

在跑鞋的產品分層方面,asics可算極致。由最薄底的DS Trainer到GT1000、GT2000、Kayano,還有海外才見到的GT3000,基本上可供選擇的型號不是一個消費者在一時三刻可以處理。(當然,選鞋方面當然要到有信譽的店鋪由有受過訓練和經驗的店員指導)

早前推出的Novablast 3大受歡迎,一來以保護性跑鞋起家的asics造鞋技術與Maximalist風潮十分契合,二來asics也勇於將不同物料引用到不同跑鞋上,以撞出不同感覺,很多跑手都表示十分欣賞。

繼在Novablast 3上使用Kayano的FF Blast+後,今次asics以Novablast為藍本的跑鞋上大幅度使用Metaspeed的FF Turbo!中底更厚達45.5mm,但重量比Novablast 3輕。看來FF Turbo的確省下不少重量。

外觀上,Superblast與Novablast 3同出一轍,巨型而且向外伸張的中底極具注目度,中底兩側都會見到以日本摺紙藝術origami為主題的線條。外底皆有具肌肉感的分割,asics聲稱這種線條可以加大「跳彈床」(trampoline)感覺。兩對鞋鞋領相約,屬中等厚度。

不同之處是Superblast在FF Turbo下面有一層薄薄的FF Blast+。如此薄的FF Blast+相信不會提供太多額外吸震感,但估計可以:1)為較硬身的FF Turbo調和一下落地時的衝擊感,及 2)防止FF Turbo直接觸地以加強耐磨。

鞋楦方面使用獨有的橫紋網布,與Novablast 3的單絲網布不同,比較下Superblast的鞋面彈性較低,感覺似一眾Metaspeed,乾乾爽爽的。顏色採用內外側漸變色(好鬼型呀),一幅式鞋楦兩側沒有其他補強,但內裡連接到中底的wing tongue鞋舌可能提供少許額外包覆。後跟位有pull tab,方便穿著。

試後感:
為試Superblast,Susan跑過約80k,由日常慢跑,到接近threshold pace的Tempo及gym後鬆腳都有試過;也試過快跑,但鑑於中底厚度實在有點誇張,快跑時腳腕易有大擺動,不太建議。(Runningshoesguru有推介它其中一個用途是speed training,但Susan還是不建議)

其45.5mm的中底不是省油的燈,一穿上覺得自己長高了!之前著Prime X太軟也有不穩定感覺,Superblast中底大部份是FF Turbo,感覺偏硬,跑落感覺不會過份地cushion,加上鞋底橫距較寬廣,穩定性算幾好。

也許是底層FF Blast+發揮效用,也可能是沒有carbon plate,Superblast比起Metaspeed明顯軟一點,而又比Novablast偏硬一點。中底厚度始終相當厚,從地面來的衝擊感基本上完全被filter。鞋頭的上翹角度大,每次落地時你都很清楚鞋的geometry正把你的重心誘導往腳尖方向,但沒有carbon plate的存在,推進感又的確沒Metaspeed那麼明顯。

有一次跑步是在微雨中,Susan認為Superblast比Novablast防滑性優勝。明明中底接地一面及外底都一樣;鞋面的透氣性雖沒特別persuation,例如是透氣孔又或是厚薄差別,但整體沒有投訴位。反而wing tongue有少許不夠貼,鞋舌在跑完5公里左右會微微向前移,Susan認為鞋舌在這個較薄的情況下很難避免不貼服。
鞋楦空間充裕,腳闊腳厚跑友都覺得適合。(Superblast沒有提供2E選擇的)充裕空間加上45.5mm中底衍生一個小問題,就是轉彎或出現路面小凹陷時要小心點,不然較易扭到。幸好Superblast的中底不算超軟,較好控制。

總結:
Superblast是一對混合了Novablast及Metaspeed的maximalist trainer,它十分輕,吸震力適中,反應不俗,除鑑於厚度問題,跑速度及過彎會有時帶來不安,使用沒有置入任何板材的Superblast在平直的路面上作慢跑、Tempo run以至步速慢過3分30/k的長距離比賽,是一個爽快但偏向豪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