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與人:Joey

1. 跑步年資?為什麼開始跑步?
從接觸跑步起計,是 8 年;真正有系統訓練的話,是 3 年。中四開始跟學校田徑訓練,不過當時兼顧學業,同時準備中六 DSE,所以疏於練習。後來升上大學跟校隊訓練,當時卻又不想專注跑步,一直對練跑都不上心。直至投身社會大學,才開始真正堅持每星期練習。

2. 有沒有跟跑會或教練跑?選擇原因?
RMAC 文少杰教練。原本大學時期只依賴校隊訓練,year 4 時經校隊教練介紹,加入了文少成立的 WeMan。跟文少練習後,成績有所提升,期望之後可以繼續進步,一起努力!😆

3. 日常練習跑步地點或路線?原因?
跑 program(intervals、tempo etc..)的話會到運動場,jogging 的話喜歡跑街,例如馬鞍山海濱長廊、大埔吐露港、沙田城門河,可以放鬆心情看看風景。

4. 最喜歡的跑步用品品牌?最喜歡一對跑鞋
Adidas 為我提供了訓練及比賽所需的裝備,跑鞋 adios Pro 3 更是助我在各項路賽中有所發揮。

5. 有沒有跑步偶像?原因?
Sifan Hassan,短至 800m 長至馬拉松都有很好的成績。

6. 最深刻的一場賽事?原因?
2023 渣打馬拉松 10km,賽前幾天突然感染了 Covid-19,以為不能出賽了。當時很失落,因為努力準備了很久。白天上一整天班,下班練跑,回家還要溫習或寫畢業論文,然後第二天又重複著。稱不上很辛苦,但確實投放了不少心機準備這場比賽,最後跑不到的話,十分可惜。

幸好是第二次感染,身體復原得比想像中快,4 天便康復了,剛剛好在比賽前一天轉為陰性,身體感覺也十分良好,所以決定出賽。雖然康復,但始終令狀態大打折扣,也告訴自己盡力就好,不要太過博命。最終上場,竟僥倖獲得女子壯年組第三名、全場第五名(要哭了🥹)。一直付出的努力沒有白費,也很感激一路走來幫助過我的人。

7. 有沒有跑步傷患?如何處理?
很幸運,暫時未有傷患。

8. 除了跑步,有沒有做交叉訓練(例如舉重/游泳/瑜伽)?對跑步有沒有幫助?
每星期都有一課體能訓練,提升肌肉狀態;肌力好了,跑步表現也會有所提升。 偶爾也會做瑜珈,拉伸及放鬆一下身體。 

9. 有沒有因為跑步而放棄了其他運動?
跳舞是我另一項興趣,但近年全職上班、兼職讀碩士,工餘時間則專注練跑,可投放於跳舞的時間已經很少。

10. 見你一直都是跑中短途,未來會試挑戰長距離如半馬、全馬嗎?有沒有哪個比賽好想參加?
將於今年年底到台北跑我的初半馬,而全馬則暫時未有計劃,但應該會是 1-2 年後的事。

11. 未來有什麼比賽?現時跑步目標是什麼?
會跑些路賽及田徑賽,例如 RMAC 15km、台北半馬及田徑系列賽等等。跑步目標就是各項距離都希望有好成績!

12. 另一半有跑步嗎?對你跑步有意見嗎?有沒有到比賽現場支持你?
只要我想做的,他都十分支持。他以前是短跑運動員,所以更加明白練跑所需的時間和心力。雖然他現在已沒有練跑,但偶爾仍會陪我慢跑或練習。每次比賽他都會陪我一起去,給予我很多鼓勵及支持。

最後一題,有什麼社交媒體可以找到你?
個人IG: sumgirlwong
Team IG: wemanbyrmac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楊肇麟 x Hikipedia暢跑體驗 On Cloudflow 4薄底速感

瑞士運動品牌On,再度為新世代跑者帶來新鮮感及速度性兼容的嶄新路跑型號 – Cloudflow 4。

Cloudflow系列一直是On跑鞋家務中高性能、輕量化、競速體驗的代名詞。從2017年推出至今,不管是精英級別還是大眾型跑者,都被它的輕量化設計及直接反饋腳感吸引。

在最新的第4Cloudflow型號中,設計團隊保留了Cloudflow經典外觀和核心DNA的同時,也升級為雙密度雲模塊(CloudTec®)中底;搭載和On最頂尖競速跑鞋Cloudboom Echo 3一樣的高科技輕量化梭織鞋面,打造出輕質透氣、優化緩震及充沛回彈的全新路跑制勝型號 – Cloudflow 4,讓所有跑者「刷新快感」!

為讓本地新世代跑手及跑步教練親身感受Cloudflow 4的優化功能,On特別邀請了「阿楊」楊肇麟教練,為由兩位90後女生(KylieAvis)組成的山系運動組合Hikipedia,設計了一次「姿勢跑法(Pose Method)工作坊」,並以Cloudflow 4作為專屬訓練鞋款。

阿楊:「姿勢跑法是由於Dr. Nicholas Romanov意識到很多跑手都沒有一套跑步標準,因而導致受傷。所以對田徑、長跑的研究歸納,將只對精英運動員用作訓練的方法推廣至大眾跑手。可以說是評價跑步姿勢的一套準則。」

在維期3堂的「姿勢跑法工作坊」中,第一堂阿楊先讓兩位女生了解姿勢跑法、什麼是跑步標準;第二堂就熟習姿勢跑法的熱身動作,令她們跑步時更容易啟用到所需要的肌肉和關節。第三堂就針對個人的小問題再加以改善。

其實姿勢跑法只需要專注於3個動作,關鍵姿勢(Pose)、向前跌(Fall),及將重心腳拉起(Pull),轉換支撐;並讓其他身體部位動作自然而動,避免多餘的動作如擺手過高、提腿、腳踭落地、腳踢向前、蹬直後腿等等。

要讓兩位女生雙腳能熟習「Pose, Fall, Pull」動作,及對地面敏銳地作出反應,薄底緩震的On Cloudflow 4就大大派上用場。因為要沒限制到腳部動作;令腳底有非常強的觸地感,及有很多針對姿勢跑法的熱身動作亦需要多方向跳動,Cloudflow 4的靈活性就配合得到。

工作坊過後,阿楊對Cloudflow 4的評價就更為肯定:「Cloudflow 4對於地面的回應強烈,踏落地已感到其反應快,在一些加減速跑、需要轉向或要求靈敏度的訓練時,就好適合。加上中底不厚、鞋身輕,屈摺能力亦好,所以整對鞋的靈活性都好高;前掌略向上翹,其rocket effect亦強化了向前跑的推進力。」

作為今次工作坊的專屬鞋款,阿楊亦覺得Cloudflow 4對於標準跑姿的訓練極為有效:「因為它相對薄底,中底間沒有太多過濾,令跑者雙腳可更直接感受,並即時知道腳哪部分接觸到地面,從而清楚知道自己的跑姿是否正確,例如有否跨步、腳踭先著地,又或者觸地時間太長等等。」

由於其輕身、靈活性高,阿楊更推薦Cloudflow 4可用來出戰5-15K的比賽著用,「刷新快感」,爭取PB

Cloudflow 4鞋面亮點:
・用上與On目前最頂尖競速跑鞋Cloudboom Echo 3 一致的高科梭織物料;
・針對性設計的工程網眼區域,提供更好的透氣性能;
・環保可持續。鞋面採用100%再生聚酯材料;整鞋回收材料使用率達25%;
‧全新內裡和後跟結構設計,提供更加舒適的腳感和更好的後跟鎖定。

Cloudflow 4外底亮點:
・雙密度CloudTec®專利鞋底科技(上層偏軟,下層偏硬), Helion superfoam超級泡棉打造,提供更加出色的緩震回彈;
・全新形態的上鏟式On專利Speedboard®速度板,提供更進取的向前推進腳感;
・封閉式速度板坑道;和Cloudboom Echo 3一致的輕薄橡膠外底,即使在濕滑路面也能提供可靠抓地力;
‧中底比第3代加厚到31mm,足跟差8mm;觸地感、路面感覺強烈,反應快。

馬拉松與人:Norris 柏林馬拉松

今次柏林馬,好似發咗場夢咁。
由開始報名個刻,我已經知道呢條路係人稱「最速賽道」。即係呢條路好少上落、好少難轉嘅彎位,換句話講:做時間。由於自己嘅慢跑根基比較弱同跑量少,所以希望可以由基本做起,做好、做夠。

訓練 – 頭幾星期其實感覺幾好,強度調節得ok,有鬥志、有心法,Recovery都做得好好。目標係比SCM快大概10分鐘, a just right challenge。正因為我呢刻做唔到,訓練先有價值!

訓練中期 – 累積疲勞開始出現,再加上有一至兩星期睡眠質素極差,令本身已經要半勞動工作嘅我百上加斤。我嘅身體狀況承受唔到訓練。本身一課只係用Easy pace嘅長課我都只能夠勉強完成,訓練質素完全欠奉。

訓練後期 – 睡眠質素有改善,身體都回復得比早期好。但正值加量,里數要加、回復時間都要更長。可惜當我想提高強度嘅時候,香港天氣反常。我無機會用一個可觀嘅配速做一課30+公里長課。到最後,一課32k Fartlek要喺八號風球之後嘅晴天下勉強完成。

可能因為訓練時間太長,本身嘅雄心壯志已經燒到所剩無幾。加上自己嘅全職搞到我其實都無咩心機去理比賽嘅事。返工想瞓覺,放假都係想瞓覺…到上機前回想下過去20個星期嘅訓練,發現原來今次比賽嘅課題唔係時間,而係休息。上機前一晚都仲係休息得唔好,我要催眠自己:放鬆啲, 喺機瞓啦…

點知瞓瞓下,起身落機嘅時候成袋比賽衫Handcarry漏咗喺機!呢個打擊實在太大。我犯咗一個我想避免嘅錯誤,幸好仲有後備賽衫喺寄倉行李,所以不至於全盤損失。不過適應咗嘅衫/褲/Belt同賽鞋,兩對Incylene襪,兩副太陽眼鏡,拖鞋…

到埗後唯有即買即著,希望喺兩日間令到自己適應一對新鞋同新太陽眼鏡。雖然唔想使呢啲錢,不過呢一隻馬係我so far最投放心機資源嘅比賽,而我又好想test自己limit,所以都硬著頭皮,使啦

由於遺失行李一事太令我心神恍惚,好多嘢都唔記得。調節飲食期間可能因為緊張,屙左3日…不過點都好,比賽都係要嚟!雖然有好多唔順利嘅事,不過都嚟到呢一步,練咗幾多就幾多。天氣唔容許長課,我唯有focus on quality;機場staff搵唔到行李,後備gear都要用;瞓得唔好就飲咖啡條件limit咗我嘅能力、精神狀態同工具,我只可以用盡我嘅能力去發揮到最好。到呢刻時間成績真係其次,完成已經收貨

0-30K – 今次比賽嘅配速係比較進取,頭10K都同謙哥Darren拍住跑,一路感覺都幾好,當去到半馬位,我知我已經pb咗半馬,不過再keep咁高強度一定快爆,所以我叫謙哥跑先,我要配一配速先再加,其實一路都好多人,要同人爭位,又要踩藍線,又要計住時間,都幾難兼顧;不過腦裏邊不停徘徊嗰句Now or Never!呢幾日辛辛苦苦,排除萬難咁嚟到呢一步,我要好好咁execute呢件事,所以沿途我都只係好專心咁望住前面同感受速度。講真,未試過呢一個距離開呢一個強度,真係好似另一個世界、另一個遊戲。

30-35K – 沿途一路補給,強度都掌握得幾好,提住自己做補給,提住自己飲水。沿途一路陰天,心跳強度都唔算負荷太重,為免我自己水滾,我都跑入咗水簾兩次降溫,可惜到第35K我開始感到少少水滾,而今次個心跳落唔返去,心知係爆嘅跡象,不過點都好,我唔可以停。用咗幾公里嘅時間,終於接受到今次要做到目標係冇可能,但係放棄同接受現實係唔同

35-42K – 每一步跑都係痛苦、每一步都想行,因為我真係好耐冇試過爆。我嗰刻連Gel都無胃口食,我領會到有時啲嘢唔到你「撒賴」。 我不停提住自己:「放鬆,就算跌速都好,保持強度,唔好行。好好享受前35K無享受到嘅比賽氣氛、景物,同沿途嘅人。每一步嘅痛苦都係未來回味呢場比賽嘅一點甜。要好好珍惜每一刻嘅痛苦。」到最後,終於到達布蘭登堡門。我想加速,不過腹肌刺痛似尖叫,我真真正正體會到:無能為力…… 衝線後,有兩位工作人員扶住我,問我使唔使入Tent?我話:俾我企30秒,因為無論隻腳點郁都係會抽

衝線前一刻,我知道今次不合乎期望… 不過自己都處理好條件限制,調整好心情,所以衝線前都為自己自豪一下。好多人都話唔知點安慰我,不過真心,我都俾自己一個pass。除咗甩咗兩三隻腳甲外,呼吸心跳精神條件都無礙,休養後可以再次上馬…

種種事情發生,有人為、有天意,準備咁多,有意外,就唯有係種種條件容許下做選擇。每個人每日都係玩緊條件限制賽。不過分別在於:你有冇盡力去令你有更多嘅選擇?盡管有萬全準備,個天唔俾你跑,就一定有方法令你跑唔到,所以好多嘢只可以:盡人事,聽天命,一切隨緣…

我並唔係撒賴同推卸責任… 因為事實上我真係有責任去manage好自己嘅嘢… 如今只可以講一句:輸經驗,不過而家又係一個新嘅開始,知自己有邊度做得好,有邊度準備不足,我又可以重新再洗牌,希望下次食得出!

最後:
多謝教練s @ngaikang @platolook
多謝幾位師兄比賽照住小弟 @hothoo @dadicz
多謝「你哋幾個」兄弟s有馬無馬都一齊操
同埋各位對過我有期望嘅人

阿歹紐約馬前準備 麗江訓練.未來賽事

香港越野賽代表謝覺偉(亞歹)一個人走到麗江市訓練,到底原因、經過、目的是什麼呢?

1)什麼原因令你會去到麗江訓練?
因為參加了 11 月的紐約馬拉松,為了提升比賽狀態,所以找個地方專心訓練。

2)紐約馬拉松的目標時間是什麼?
應該是比上一次渣打馬拉松的 2:35 好,始終紐約馬拉松多橋、上落斜多,對成績不抱太大期望。
(筆者接:紐約馬拉松的橋是用作口術的好籍口。最後可能會 sub 2:30 😏

3)為什麼會選麗江市?
麗江在海拔 2,400 以上位置。上網見到很多山跑或全馬跑手都在此訓練,所以很想一試。

4)那麼居住 / 飲食狀況如何?
居住的酒店在 2,500 海拔,訓練就在 2,400 左右。酒店是自己訂的民宿,老闆和老闆娘對我都很好,中秋陪我一起渡過。其實當地食物不錯,有燒肉和火鍋這些給旅遊人士,但我是來訓練,加上只有一個人,沒有機會試食。主要伙食都以飽肚為主,質數就不要多說了。

5)有沒有其他人一起訓練?
頭一兩星期有一班到當地比賽的一起跑,但比賽完了就離開。之後訓練都是一個人,因為大部分跑手都去了跑亞運。

6)訓練課表是怎樣安排?
一星期練足7天。
逢星期三、五在運動場 Interval,因為這兩天運動場是免費的,其餘日子會有 $20 收費。
星期一、二、四就輕鬆的 LSD;六、日就是比 M pace 慢十至廿秒的 Long Run。

7)覺得訓練效果如何?
頭一兩星期感覺舉步維艱,要慢慢適應。心肺就一直都很累,高原效應對日常生活都有影響。

8)距離紐約馬拉松還有 3 星期,高原訓練可以維持到嗎?
一般來說,回到平地後兩星期左右的狀態是最頂峰的。不過我感覺到心肺真的很累,想早點回香港休息,所以早了一星期回港。

9)紐約馬拉松之後有什麼賽事?
今年沒有越野錦標賽,之後應該會跑渣打馬拉松。又想試跑 UTMB,但要看是否有運氣能中籤。

認識亞歹的人都知道他對跑步非常認真,今次更認真到要到一個人生路不熟的地方專心訓練,預祝他的紐約馬能 PB 而回。

馬拉松與人:Fiona 柏林馬拉松

我們是Gogogo Auntcleaunties + uncles,亦即叔叔與姨姨),喜歡相約一起跑步的香港中年人士。

暫別馬拉松比賽3年後,我們作出了一個瘋狂的決定,就是參加2023年柏林馬拉松。我們選擇柏林馬出於以下原因,不僅因為這是世界六大馬拉松之一;行程費用合理(與倫敦和波士頓相比);大家均有信心適應當地與香港間的6小時時差;還有最重要的就是比賽路段大部分是平路。

雖然比賽在平路上進行,然而不論以什麼速度跑畢42公里都絕對不是一件兒嬉事。由於大家平時家庭和工作忙碌,因此制定有效的練跑計劃尤其重要。有見及此,我們邀請了余顯華教練(Zero)協助我們每人設計一個訓練方案。

Zero因應我們各自的目標和能力,分析各人的練習進度,並就我們的個別需要安排每星期訓練。在合共25週的計劃期間,我們每星期都要在炎炎夏日下跑8090公里,對我們來說絕不輕鬆。每逢星期六,我們都會從早上6時開始接受各種艱苦長跑訓練。

在比賽舉行前的星期四,我們一行人已抵達柏林。在酒店卸下行裝後,便動身前往博覽會。會場人山人海,Adidas展覽區更擠得水泄不通,幸運地我們是在首天入場,因此能順利找到我們尺寸的裝備和衣著。後來才知道酒店(柏林皇宮飯店)旁邊的Adidas旗艦店亦有售賣相關產品。

馬拉松比賽當日早上天氣相當寒冷,起跑時間早上940分。有別於在日本舉行的其他馬拉松,由於這裡提供的洗手間數量並不足夠,光是輪候洗手間已花了接近一小時。從行李放置區步行到起跑區大約需時15分鐘,到達起跑區已是上午920分了。

比賽快將開始,現場氣氛亦逐漸熾熱起來。我們遇到不少香港的參賽者,包括林海峰,他非常友善,而且樂意與我們合照。過了不久,起跑進入最後倒數階段:1098…,我們都更為緊張而心跳加速。 

比賽初期一切都順利進行,直到跑了大約20公里,開始感到腸胃不適,只好停下上洗手間。大會在沿途提供足夠的洗手間,無需浪費時間排隊。在整場比賽期間,我因緊急狀況而上了3次洗手間,沿途的洗手間成為了我的救星。

大約上午1030分開始,天氣逐漸暖起來,我跑到供水站希望儘快補充水份,可是大會提供的是不能折疊的塑膠杯,因此喝水時90%的水都灑在臉上,真正喝下去的只有幾滴。

另外,大會未有提供電解質飲品!當跑到38公里時,我因為開始抽筋而必須減速,當時還抱著一絲希望能夠在3小時30分鐘目標時間內跑畢。

然而,當看見330的配速員在我身邊經過時,希望幻滅了;在看到布蘭登堡門之際,比賽只剩下最後400米,終點在望。但這400米感覺就如4000米般長!

結果,雖然我比目標時間慢了40秒,可是考慮到沿途上了3次洗手間,再加上在尾段抽筋,因此我還是對自己的成績感到滿意。

雖然已過終點線,但雀躍的心情絲毫未退。大批參賽者不約而同地坐在草地上休息。對於GoGoGo Auntcles每一位成員所付出努力,我感到無比驕傲,同時亦希望向其中一位以1小時8分鐘跑出PB,以及另一位在膝痛下仍盡力完成比賽的朋友,致上衷心祝賀。經過這次,我再一次體驗到年齡只是一個數字。

以下是柏林馬拉松之旅的一些心得:

  • 現場氣氛極佳,賽道十分理想,比賽期間無需聽音樂調息心情,建議一邊享受四周的歡呼聲,一邊努力完成比賽。 
  • 起跑位置洗手間數量不足,建議在比賽開始前預留一小時以上,提前到達起跑區。
  • 大會沒提供電解質飲料,需要自備或另行攜帶鹽片。
  • 確保自己適時補充水分,當發現自己需要補水時,便應停下來喝水。

跑步與人:Pei Pei

1. 跑步年資?為什麼開始跑步?
2018年開始跑步,因為當時想試玩一個障礙賽。

2. 有沒有跟跑會或教練跑?選擇原因?
我而家跟緊Hill & Heal,教練係怪獸。之前一直都係自己操山,完全冇概念原來越野跑要跑得好,都係要練好路跑,跟住有朋友係跟緊怪獸,叫我可以一齊試下。路跑課堂會有運動場衝圈,有時又會hill repeat,呢啲強度係我自己平時push唔到,所以就決定跟怪獸,直到而家。

3. 日常練習地點或路線?原因?
操山我通常都會練麥徑,一來方便,二來需要練路況都足夠。

4. 最喜歡的跑步用品品牌?最喜歡一對跑鞋
近來最喜歡著Hoka Mafate Speed 4,對鞋好俾到安全感我,令我跑時候好有信心!

5. 未來比賽目標是什麼?
暫時都係以代表香港,出戰世錦賽為目標。

6. 最想到外國哪裏跑馬拉松或者越野跑比賽?你會揀邊比賽?
最想去冰島跑馬拉松。本身自己好鍾意冰島呢個國家,不過我暫時都唔會參加馬拉松,所以呢個目標暫時都定得遠啲,到時會係想以一個輕鬆心情去參加。

7. 有沒試過有跑步傷患?如何處理?
Shin splints。行都痛,所以一定要停止晒所有跑步,之後積極去物理治療、針灸、拉筋按摩。

8. 喜歡跑山還是路跑?路跑跟山跑有什麼不同感受?
喜歡跑山多啲,鍾意有上山落山轉換,同埋跑山可以令我放鬆心情,欣賞上到山頂嘅景色。相反路跑時候,我會好專心要控制好節奏同心率。

9. 跑山有沒有遇到奇怪或者靈異事件?
幸好暫時都沒有,之後都唔希望有(驚)

10. 有沒有因為跑步而放棄了其他運動?
其實都算有,以前我都鍾意玩wakeboard,近期鍾意玩wakesurf,但係而家驚整親受傷,所以都放棄咗,唔玩住

11. 你同時作為一個健身教練,有什麼意見給予跑手去增強自己,覺得哪一個部分的訓練最易被忽略
無論係路跑定越野跑手,我都會建議大家要做重量訓練,除咗大家都知道要訓練核心同下半身肌肉之外,都唔可以忽略上半身鍛鍊。

最後一題,有什麼社交媒體可以找到你?
IG: peipei11_11

Nike攜手傳奇運動員Eliud Kipchoge 共同激勵下一代

被譽為馬拉松之王的傳奇跑者Eliud Kipchoge早前去到上海,與Nike共同啟動全新環保運動空間的建設計劃,支持和幫助更多孩子們「動起來」,激勵下一代從運動中獲得快樂、健康和自信。此外,著名運動員Eliud Kipchoge更與香港長跑運動員黃卓寧、屈旨盈會面,分享自己的訓練經驗心得及如何正面面對傷患,希望將自己突破挑戰的精神傳達給每一位跑步愛好者,並鼓勵他們勇敢挑戰自我、突破極限。

左小腿受傷的黃卓寧訪問Eliud Kipchoge在訓練和比賽時如何面對傷患和克服困難,Kipchoge 分享:「傷患是生活的一部分,在受傷時要完全配合和尊重醫生的建議。明白到復原的路可能很漫長,只要慢慢來不要急進,一步步訓練定能回到原有的表現。當我受傷的時候,也有一段時間完全停止跑步訓練,再逐步從踏室內單車機開始,配合醫生的指示,保持耐性慢慢拾回原來的步伐。」黃卓寧很榮幸能近距離與Kipchoge交流,並從他的分享中得到信心,相信現在復原的過程是正確的方向,從不斷的自我質疑中治癒過來。

Kipchoge 亦與身兼教職的屈旨盈分享在訓練和生活之間取得平衡的心得,除了分配時間進行多方面的訓練外,同時亦要注意營養攝取和作息時間,持之以恆相信短期內定能超越個人最佳成績。屈旨盈在這次交流後得到更多動力,希望能繼續做好自己突破自己。

Eliud Kipchoge – EK    黃卓寧黃    屈旨盈

黃:我知道你的左腿以前受過傷,現在我的左小腿也受傷了,想請問你是如何克服當初的傷患?
EK傷患是生活的一部分,它總是伴隨著訓練,當受傷發生時,盡量好好休養,因為傷患已經成為不能逆轉的,就是完全配合和尊重醫生的建議,明白到復原的路可能很漫長,只要慢慢來不要急進。

黃:所以當時你停止了跑步訓練嗎?那時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康復?
EK:那時候我是從踏室內單車機開始,你也可以從室內單車機慢慢來,盡量保持體魄健康同時保持放鬆的心情,遵從醫生的指引和等待醫生的允許,保持耐性然後重新開始逐步拾回訓練的節奏。

屈:因為我是一位老師,訓練的時間相對緊絀,同時我又想突破自己,我想請問你對訓練和生活之間取得平衡有甚麼建議嗎?
EK:就是有時間的時候就進行訓練,如上班前的早上,你有多少時間?
屈:上班前大概有4560分鐘。
EK:然後午饍時間你會有空閒時間訓練嗎
屈:因為工作關係,午饍時間沒有空餘做訓練。
EK:下班後晚上的時間呢
屈:下班後我會有 23小時的時間來訓練。
EK:那就在早上訓練40分鐘,下班後的3個小時,就嘗試訓練一個半小時,除了跑步的練習,也要作多方面的訓練如踏室內單車機等幫助你的平衡力,然後慢慢增加訓練的時數和強度,讓你的肌肉更能適應。星期六星期天需要工作嗎?
屈:星期六要工作半天,星期天不用工作。

EK:那星期天你可以作更長的訓練跑更長的距離,相信在三、四個月內,定能超越個人最佳成績。當然同時要注意營養攝取和作息時間,照顧好身體,作為老師的你需要站著一整天工作。

屈:是的。那麼通常一週有甚麼強度訓練計劃?
EK:我逢星期二就有田徑訓練,星期四就有一次長距離跑步和室內訓練。所以你可以在周日或週五進行一次長跑,也許在星期三就進行田徑訓練。
屈:好的。非常感謝你的分享。

「無論跑步賽道還是人生道路,耐心,是唯一的捷徑。」- Eliud Kipchoge

Eliud Kipchoge探訪上海市金沙江路小學參與「舊鞋新生 助跑未來」普陀教育局與Nike體育合作活動的啟動儀式,並在校內發起宣導,啟發並團結下一代為保護環境貢獻力量,同時也希望通過各自的傳奇經歷,幫助孩子們燃點對運動的熱愛。Eliud Kipchoge與孩子們的問答互動中講述自己的環保經驗,以此啟示孩子們保護環境、保護地球的重要性,並且一同帶頭捐贈自己的跑鞋,成為下一代加入「舊鞋新生」環保行動的榜樣。

不僅如此,Eliud Kipchoge還將自己的「宗師遠見」傳授給孩子們,無論面對困難還是需要實現突破,都應該清除雜念、積極思考、自信耐心。

此次中國行,Eliud Kipchoge到訪了北京和上海的多個跑者聚集地、代表著未來跑步力量的高等學府以及代表運動科技與創新的Nike上海001,與民間跑團及更多年輕跑者深入交流、近距離互動,分享「宗師」信念與堅持。

同時,Eliud Kipchoge也向跑步愛好者們傳遞了自己的夢想,激勵大家通過跑步創造團結、影響更多人「跑起來」,共同為打造一個「跑步的國家」付出努力。 

楊肇麟 x Hikipedia 姿勢跑法初接觸

楊肇麟,人稱「亞楊」,是香港著名跑步教練,專長是姿勢跑法(Pose Method)。

Hikipedia,兩個 90 後女生(左 – Kylie & – Avis),愛上行山而發現生活不應只有工作。

事情是這樣的,原來 Avis 一直希望改善跑姿,只是沒有明確方向。就在一次《跑鞋光明頂》(節目是不是沒有了?)訪問後的飯局,Avis 向亞楊提出求教而促成。

今次訓練了 3 堂進行,第一堂就讓兩位知道什麼是姿勢跑法、什麼是跑步的標準,再將兩位的跑法跟標準做對比。

第二堂主要學姿勢跑法的熱身動作,令她們更容易 activate(啟用)所需要的肌肉和關節。

第三堂就針對個人的小問題再加以改善。
例如 Avis 經常將腳踢前,易於導致到 over strike(落地腳前於重心)。而 Kylie falling(落下)動作不太放膽做,應該未掌握到發力方法。
過程是由認知姿勢跑法,練習再到改善,從而好好應用。

亞楊:「姿勢跑法是由於 Dr. Nicholas Romanov 意識很多跑手都沒有一套跑步標準,而導致受傷。所以對田徑、長跑的研究歸納,將只對精英運動員用作訓練的方法推廣至大眾跑手。可以說是評價跑步的一套準則。」

兩個學生起初對正確跑步都是沒有概念的,做很多動作是多餘的。
其實好的跑姿只需要 3 個動作,先是關鍵姿勢(Pose)、再到向前跌的動作(Fall)、將重心腳拉起(Pull)轉換支撐。
而多餘動作則是例如,擺手過高、提腿、腳向前踢、腳腕蹺起、蹬直後腿等等。

跑姿訓練最好是赤腳跑,當然薄底的 On Cloudflow 4 亦可以。因為需要沒有限制到腳部動作,亦要令腳底有非常大的觸地感。有很多熱身動作需要多方向跳動,Cloudflow 4 的靈活性亦就可以配合得到。

鞋的中底雖然比第 3 代加厚到 31mm,仍偏向薄。觸地感、路面感覺強烈,反應快,用作快速跑、加速跑訓練非常合適。

薄底的另一好處是屈摺度高,靈活性高。鞋身輕量,有 rocket effect,有利幫助向前的動力。

Cloudflow 4 正常用作訓練或比賽,預計 5-15k 左右。因為此類比賽需要快配速,對緩震的要求較少,薄底的 Cloudflow 4 就最適合。

Avis:「今次訓練獲益良多,終於知道什麼是正確跑姿,如何慳力去跑。最記得教練的一句話是:要保持個 form。」

Kylie:「第一堂看自己跑步影片時,原先是左右腳不平衡,一隻腳是腳踭落地。通過做了不同熱身動作後,例如原地踢、單腳踢等。慢慢找到跑步的感覺,覺得跑動是輕盈了。」

跑步與人:Sing Sing

1. 跑步年資?為什麼開始跑步?
資歷好淺,真正開始跑步大約一年多時間!記得係 2020 年尾一次身體檢查,突然發現身體出現問題,要盡快做手術。當時個腦一片空白,原來人生我仲有好多嘢未做同想做。以前淨係識得吃喝玩樂,今次執返條命,好感恩個天俾呢次經歷我去成長,要好好珍惜時間同生命,亦知道健康有幾重要。

身體慢慢康復就開始跟朋友行下山、做下運動。喺 2022 年中見到人跑步,又好羨慕人地可以跑到全馬。既然世事無常,就咩都試下啦!對於以前零運動嘅我,開始時係好吃力,本身又有哮喘底,氣管差,跑到上氣唔接下氣,試過無數次同自己講「算吧啦!你跑唔到㗎啦!咁辛苦為乜啫?」但係不停鼓勵自己唔好放棄,更難捱嘅事都捱得過,任何事要付出先有收穫!

就係咁,由 1k、2k 再 3k 慢慢跑出嚟…過程雖然辛苦,但係每次跑到同跑完都俾到自己好大滿足感。直到今日,跑步已經成為咗我嘅生活習慣。 

2. 有沒有跟跑會或教練跑?選擇原因?
之前經朋友介紹跟過 Trailblazer 黃啟樂教練。初初咩都唔識,淨係識得死跑難跑,腳痛仲死頂去上堂,跟住就拉傷咗韌帶,之後停咗幾個月冇跑。好返之後工作量又大增,好難夾到時間上堂,現時唯有自修。 

3. 日常跑步路線
因為住港島區,所以多數會去跑馬地馬埸、寶雲道同中環碼頭。有時亦會跟朋友去試下唔同嘅路線。 

4. 喜歡什麼時段跑步(晏跑/晚跑)?為什麼?
比較喜歡日間跑步。以前生活習慣日夜顛倒,而家盡量早睡早起。最明顯個人健康咗同精神咗。而夜晚跑完可能太興奮,會搞到瞓唔着…Hahaaaaaa

5. 除了跑步,有沒有做交叉訓練?(例如舉重/游泳/瑜伽)對跑步有沒有幫助?
今年太忙,一有時間就去咗跑步,rest day 就會游水同拉筋,始終對跑步都有幫助,唔會咁容易受傷。 

6. 喜歡跑山還是路跑?
兩樣都好鍾意!跑山可以睇埋風景,打下卡。原來香港有好多地方我之前都未去過。而跑步可以訓練自己嘅耐力同堅持! 

7. 有沒有因為跑步而放棄了其他運動?
當然有!因為興趣太多,之前熱愛嘅水上運動今年都冇玩過。為咗跑步就連同屋企人、朋友相處嘅時間都少咗… 

8. 有沒有跑步偶像?原因?
世界級一定係 Eliud Kipchoge!但係我覺得每一位跑者都值得尊重同敬佩!因為跑步從來都唔係一件容易嘅事,每位跑者都有付出過佢哋嘅努力同汗水! 

9. 未來有什麼比賽?現時跑步目標是什麼?
嚟緊 9 月中會去 Sydney 跑半馬,同埋 12 月去台北跑全馬。希望可以順利無痛完成我嘅初馬啦!畢竟年頭有過傷患,自己亦係第一次跑全馬;但係每一次比賽都會叫自己盡力去做同埋好好享受過程。

10. 最想到外國哪裏跑步或者馬拉松?
如果跑馬拉松首選一定係東京,係情意結,加上因為工作經常成日要飛去唔同嘅城市,所以都有幸可以飛到邊、跑到邊。

11. 跑步途中會想什麼?
主要都係專注自己嘅呼吸同跑姿!有時都會諗吓跑完之後食咩好,跑得咁辛苦喎,一定要好好獎勵吓自己啦! 

12. 最喜歡的跑步用品品牌?最喜歡一對跑鞋
Nike,因為款式多、顏色靚。同埋覺得比較適合自己腳形。 

13. 有什麼社交媒體可以找到你?
IG: singsing.hiking_running

馬拉松與人:Francoise 柏林馬拉松

🇩🇪🏃🏻‍♀️ 2023/10/04 比賽之後,好像只顧住遊山玩水,沒有再說過有關跑步的事。還有,對跑步好像有點陰影,暫時提不上興趣。 看來是真的要好好休息一下了。🙈 交代一下,比賽當日的情況吧 😝

當天凌晨四點多便醒了,原因是 auntie 黃河決堤,心想:gg 了🤦🏻‍♀️怎麼比賽日才發生這種事?🥺 然後,再次爬到床上,希望再睡一會兒。

早餐吃了個大番薯,便準備出發,從酒店跟隨人群步行至起點。甫至比賽場地,便看見四處都是人。更有不少情侶在相擁道別,像是生離死別把愛人送上戰場般,依依不捨的道別,love is in the air,滿是浪漫。💕

我跟隨人群和指示走到起點區,尋找自己所屬的 Zone C。每個 Zone 的最前和最後均有由工作人員檢查號碼布的入口,確保大家所進入的都是大家編排的起步區。可是還是有很多人即使看見已經擠滿人群沒有立足之地,還是從中間的鐵欄爬進起步區,有的人並不屬於該 zone 的,讓本來已經擠迫的起步區,變得更加摩肩接踵、水洩不通。🤦🏻‍♀️

起步的時候,人群才緩緩移動,我走了差不多 5 分鐘,才走到起點起步。但幸好,大家起步後都加速向前跑,所以未有出現「塞車」的情況。天氣並不是十分寒冷,看看電話的天氣報告,就大概是13-14°C,便利雨衣已經足夠禦寒。

我跑了3-4km,背脊已經熱得冒汗。🥵 但跑了超過 5km 才有第一個水站,而且杯子都是很硬的可重用膠杯,跑步時飲起水來十分不便。😵‍💫後面是大概每隔2-3km一個水站,但全都是用比較大的膠杯。好處是每次都能補充很多水份,但是比紙杯難飲到水。而補充站的補給品,好像都是香蕉,到了大約 30km 後便出現了 power gel

至於攝影師,卻少之又少,而且大部份都不在工作狀態。大多都在玩手機,任憑你不斷叫他,向他揮手,還是沒有想過要幫你拍照的。跟日本比賽的攝影師,簡直是有天淵之別,讓我後悔在賽前付費買照片。🤦🏻‍♀️幸好,臨近終點的攝影師開始多,而且比較熱心拍照,形成強烈對比。

至於氣氛,都算十分熱烈,柏林的民眾們都十分支持比賽,尤其是父母,都會帶著小朋友來給參賽者打氣。賽道還是不錯的,雖然間中有上斜落斜,但相對而言還是比較平坦。 Tokyo Marathon 賽道平坦,而且沒有暗斜。)

隨着時間的轉移,氣溫越來越熱。🥵完成比賽後,看了看電話的天氣報告,就大概是17-18°C,但加上熾熱的陽光,體感溫度應該超過 20 幾度吧,大會所派發用作保暖的膠氈,基本上沒有人在使用,反而大家都在找水站補水。

*照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