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天氣如何跑馬拉松? – 裝備篇

今年香港12月的天氣非常寒冷,各跑手練習時都會多穿了衣服。而隨著香港的防疫隔離政策放緩,到海外跑比賽的人都會陸續增多,就例如前幾天的台北馬拉松。

比賽時10度左右的氣溫,的確有利於創造 PB,但都要先做好準備,因為比賽跟練習時可以隨時加或脫衣服/裝備是完全不一樣的。

1. 便利雨衣
雨衣的作用當然是在下雨時擋雨,特別是在等待起跑時如果下雨,可防止衣物濕透而著涼。另外,在低溫的環境下,也可以避免體內體溫流失,而當跑熱了後用力一撕,就可以隨手拋棄在補給站,是冬天跑馬必備用品。

BBQ 手套都有防風保暖作用 (photo from sport.taiwan Instagram)。

2. 手套
在冬天跑步時,就算身體已經熱足身,但是手還是冷冰冰。因為血液大都流到腳下,手部血氣不夠。所以天冷的時候跑步可以準備一雙手套來解決問題。在香港可能不是很多運動舖有售,但海外(日本或歐美)的跑步用品店因為需求較大,都會很容易找到。

3. 袖套
手䄂套的作用跟手套差不多,都是為了令手部的血液保持血氣,令手不會有冰冷感。同時,亦有跑手會把能量補給(Gel)塞在裡面,這樣拿來食用非常之方便;當跑熱了,可以把袖套卷到手腕上,也就變成抹汗護腕,一舉幾得。

Photo from ngaikang instagram

4. 帽子
戴帽的好處除了避免熱量從頭頂流失外,既可遮擋太陽,還有吸汗的功能,誰說天氣凍就沒有太陽?

5. 打算丟掉的衣物
筆者在東京馬拉松的經歷是處於氣溫 3 度下,並要等半小時才上線。這時侯雨衣也不夠保暖!除了比賽中會穿到終點的裝備、衣服以外,建議其他禦寒的衣物選擇可以丟棄的。嘗試在家裏找找有沒有多年沒穿的衣物,可以於起跑前丟棄。

而東京馬拉松就在起點附近有衣物回收站,回收廢衣給慈善團體重用。

據研究指出,最適合PB的溫度大約就在10-14度,但當然首先要做好禦寒措施啦。

冬訓跑步 注意事項

這幾天,香港冷到入心入肺,跑步的動力也被削弱了?

其實對於長跑運動員,冬季是一年之中提升耐力水平、加強訓練強度和心肺功能的最佳季節。

當然,對於長時間在戶外訓練的跑者來說,雖然低溫可以進行更長時間耐力訓練,但亦容易著涼;而且跑者的韌帶、肌肉僵硬,從而增加受傷風險。

所以有幾項要注意事項:

跑前熱身

寒冷天氣下,跑手血流量輸氧量低,肌肉和關節的柔韌度和彈性減低。

建議在正式練習前慢跑5-10分鐘,讓身體逐漸熱起來,再做10-15分鐘動態熱身。

充足的熱身可以降低關節粘滯性阻力、改進活動範圍,令肌肉動作速度加快。

保持體溫

最少穿兩層衣服,最貼身的應該是吸濕速乾的衣物,避免穿純棉的衣服。原因是跑動中會出汗,棉質衣物濕透會粘著在皮膚上使人發冷,引致著涼。

外層可以穿防風衣服,最多人會選擇尼龍風褸。氣溫15-20度左右,暖身後就可以脫下才進入主訓練。10度左右甚至可穿夾棉更保暖。

腿部由於一直在運動,會不斷產生熱量,可以選擇一條長褲在短褲外,暖身後脫掉長褲;或者一條緊身褲已經有基本保暖作用。

在香港,少有機會10度以下,到時可能需要手套一雙。因為郁動少,血液少流到手掌而會冰冷感。遇上大風,頭部都需要帽或冷帽保暖,以免頭痛。

訓練後保暖

低溫條件下訓練結束後,看似出汗不多,其實身體能量和熱量消耗是不少的。

特別在完成一次長課後,身體可能還處於持續出汗,毛細血孔放大的狀態下,身體免疫力正處在較低的狀態。最好盡快穿回防風衣物,再做緩和運動 (cool down)

控制運動負荷

冬訓應該是大運動量訓練日子,但由於低溫令心率偏低,令跑手不自覺地將訓練強度加大,這易於產生傷病和過度疲勞。

所以,在提升運動負荷昤要數據化,不能急進。在增加跑量時,要科學、合理地控制強度。

補給食物

由於冬天氣溫低,跑步時更容易消耗糖份及脂肪,所以應該比平時攝入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及蛋白質,以作彌補流失的能量。

特別是蛋白質,可以促進白血球和肌肉生長。例如飲一杯暖的牛奶,每100毫升就有3-3.5g 蛋白質。

香港的冬天較短,大部分時間都在20-25度之間。馬拉松最佳氣溫為10-15度左右,要是遇上就要好好珍惜和善用作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