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ma Fast-FWD Nitro Elite 5k/10k神器

很多品牌都推出5k到半馬拉松的競速鞋,大部份都只是用馬拉松著用的super shoes 輕量化,例如改用更薄的鞋面、將中底厚度減低、或更改各部件的物料(鞋舌、鞋領…)。

但今次試著的Puma Fast-FWD Nitro Elite是完全針對5k(其實10k sub45應該都沒問題)而設計,亦沒有為了減重而勉強去減弱保護性。

Fast-FWD最獨特的是幾何形狀中底,在腳後踭和前腳掌下方有向上斜切口,形成一個誇張的槓桿搖擺。
鞋後踭切口很斜,主因是5-10k快跑沒有需要用腳踭觸地,直接切掉來減重。

中底物料是PEBAX製的Nitro Elite泡沫,即市場大部份super shoes都使用的物料,回彈和緩震都是頂級。
Fast-FWD的碳板是PWRPLATE,在中空了的中底可以看到,更新了之前的第一代 Nitro Elite設計,官方資料稱能提供更強的推動力。

鞋面採用網眼面料,但拉了尼龍線來令鞋身更鞏固。初上腳有點包腳和硬,但開鞋10k左右就能夠適應。
在鞋面外側和足弓位添加了一些PWRTAPE搭帶,有助於提供鎖定足部的穩定性。 

鞋中足弓對下底中空了一大片區域,明顯為減重而做,亦是應該於快跑時,中前掌落地時不太會用到的位置。
不過,扁平足跑手就要留意一下,但短跑 10k 著用,問題不會太大。
鞋舌用了薄的膠料,但加上棉墊在打結位。

外底是PUMAGRIP,但跟Elite 2等型號的坑紋不一樣,密度較高,明顯是針對快跑時步頻加快而觸地次數增加而設計(不過步頻密又不一定速度會加快)。
鞋領位用了最輕量做法,只用絨布包邊而沒有包棉,但在鞋內有兩塊固定棉用作穩定,在快跑少用腳踭下,還是足夠的。

內踭上有個小detail位,是供跑手記下PB時間和日期。
筆者開鞋後,在田徑場跑了一場5,000m作鞋測,以配速420作為tempo訓練。
真正快跑時,就真正感受到Puma對Fast-FDW的用心設計。
首先,不是精英跑手若果是使用中掌落地時,更能感受到中掌滾動到前掌的動力的連貫性。

再者,是全鞋精粹所在的前掌斜切口位,原來在腳趾公的切口更斜,令每一步運作時,都會自動使用腳指公對落關節(第一趾骨關節)位置發力。
第一蹠趾關節(1st Metatarsal bone)是跑步中最為重要,在進推步態時(跑步屈曲腳趾時)能承受70%的身體重量。即是放大發揮這關節功能,來借助提升跑步能力,就是Fast-FWD最强賣點。
Fast-FWD最大問題是價錢,$2,599絕對不是一個易於入手的價位,除非真的為了追求一個5k/10k的PB 時間。
另外,鞋是為中前掌跑手而設,對於腳踭落地跑手作用大減。亦由於推動力大,未能控制配速的跑手,易於被推爆,

*花絮:今次請了位小幫手來拍鞋照。
用途:10K 以下比賽鞋
內旋:中性
重量:190g(size US8.5)
足跟差:9mm(34/26)
尺碼:足碼,沒有偏碼,不用買大或細半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