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ka Cielo Road 高回彈「薄底」快鞋

賽季返嚟了,不過比起報甚麼比賽之前,更先更重要嘅,可能係入齊裝備應付晒LSD、Tempo、Interval,以至比賽用嘅戰鬥鞋。今次試嘅Hoka,有啲出乎意料唔係最深入民心嘅超厚底型號,而係專為5-10km而設嘅「薄底」快鞋Cielo Road。

雖然係Hoka系譜嘅薄底型號,但前後厚度分別都有2831mm,不過一試之下,頗有傳統Racing Flat嘅高回彈、反應快嘅感覺。

由於工作與照顧「主子」嘅關係,筆者有三個星期冇正式練習,昨日初試Cielo Road都唔敢太進取,小試牛刀下跑咗2km熱身及8 x 400m Interval。雖然Cielo Road標榜係短途快鞋,但慢跑熱身又未至於十分抗拒,但好明顯feelCielo Road係「勒住勒住」,就似夏蘭特畀哥帥下令唔準射門

去到主菜時間嘅400m Interval,一字記之曰:爽!就似夏蘭特終於解鎖可以放題施射過足癮!

即使Cielo Road嘅鞋底厚度都係厚過昔日嘅Racing Flat,不過每次觸地都會即時、直接、有力地發揮回彈作用,甚至青出於藍,而且比傳統Racing Flat更討好係緩震更強,加上厚度「節制」得宜及只有3mm Heel-Toe Drop,實測時發覺緩震只發生喺觸地嘅微秒之間,隨後就極速轉化為回彈,全掌式PEBA泡棉中底與弧形METAROCKER鞋頭輪廓果然交足貨。

雖然中底冇TPU或碳纖底板,但Cielo Road一早講明作戰距離係10km內,的確毋須靠底板幫用家慳力;反應、輕量化(以男裝US 9為例重約201g)更係重要。

另一個似足Racing Flat嘅地方係鞋楦布局,以單層薄身網面為主,雖然底部貼有支撐骨架,但後者嘅硬度只屬輔度,真正發揮穩定性嘅原因係貼腳剪裁,所以闊掌嘅跑友未必啱用。另一方面,即使鞋領內有薄墊,不過實測發現都係有少少空位,所以綁鞋帶時建議用埋最頂嘅鞋帶窿鎖實足踝。

今次實測另一驚喜,係試埋超輕身嘅CEGERO 5-Panel Running Cap ,正如「七孔流血還七孔流血,死還死」,雖然天氣凉咗但唔代表唔曬,況且呢頂帽表面唔只跣水、透氣,仲有UPF 50+ 防曬系數阻隔紫外線,減少面部曬傷機會,fit晒長課用,尤其是女生。

世界級向付召、運豔橋 分享備戰「飛越大嶼」

為迎戰11月10 – 12日的越野跑盛事 Translantau「飛越大嶼」,HOKA 主辦了三課「HOKA x 飛越大嶼 by UTMB 越野大師班」,希望幫助一眾參加者作最好準備。「飛越大嶼」已有十年歷史,賽事分為 25 公里、50 公里、100 公里及140 公里組別,一直深受世界各地的越野跑好手歡迎,今年更有來自45個國家的跑手來港參加盛事。

日前壓軸一課,「HOKA x 飛越大嶼 by UTMB 越野大師班」更請來世界級精英跑手向付召小姐和運豔橋先生,與本地參賽者作現場交流、分享備戰心得。

向付召(付召)、運豔橋(小橋)
Q1:您們對今次Translantau感興趣的原因是什麼?(二人均表示今年是首次參加「飛越大嶼」,十分期待)

付召:之前多次來港比賽,很多路線都是向海,無論日景夜景,都感到很美。而且來港比賽感覺親切,食物口味又很合適。
小橋:特別喜歡香港的奶茶,還有美食,是喜歡來港比賽的原因之一。聽到途人大叫「加油!」也份外親切。之前上網看到不少視頻,然後又能夠有機會實地作賽,十分期待。

Q2:您們如何描述香港與世界其他地方的路線?您們最喜歡和最不喜歡哪條香港路線?為什麼?(之前二人跑得最多是麥理浩徑)

付召:想起跑麥理浩徑,時常見到馬騮,這是獨特的體驗,到其他國家比賽都看不見馬騮。另外還有大蟒蛇,以前好驚,後來見怪不怪,有時牠們會阻擋賽道,唯有跨過「障礙物」。另外還有山上的野豬,都是香港賽道跟世界不同之處。
小橋:談及香港的賽道,立即想起樓梯,不單止量多,而且各種類型都有,有時比賽完成後,就算睡著了,雙腿仍然感到「落緊樓梯」!

(至於有沒有喜歡和不喜歡的路線,二人都沒有特別意見)

Q3:有沒有為今次Translantau作特別準備?或與其他比賽的準備有沒有不同。 

付召:主要想早一點適應夜間的天氣
小橋:早兩天來港就是了,現在北京已經開始寒冷,香港還是比較濕熱。

Q4:要突破成績,由準備工夫至經驗累積,才可以越戰越強,知道付召最近四次參加白朗峰UTMB ,比賽成績有明顯突破 ,與 2018 年和 2023 年的成績相差近7個小時。 是什麼驅使/激勵您每年做得更好? 

付召:秘訣就是努力訓練,其實也需要四年的時間,才由「港百」的第四變成「第一」。一直都以「冠軍」為目標、激勵自己。

Q5: 小橋您有超過 12 年以上的越野跑經驗,是什麼讓您每天堅持下去? 當你想放棄的時候,會怎麼做? 有什麼難忘的比賽可以分享嗎? 

小橋:一直都不想將「工作、事業」與「興趣」混為一談。對我來說,越野跑就是興趣,這是很清晰的。越野跑對我來說不是運動,是生活一部份,就好像食飯也是生活一部份。所以越野跑(比賽)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壓力;除了受傷患病,其他的只有享受。
第一年參加 UTMB 環勃朗峯越級越野耐力跑時,當時阿爾卑斯山上下著雪,大概跑了 70 多公里後,腸胃不適,本來很想退賽。但凌晨兩三點時經過山上的村莊,村子裡的人好像中國過農曆新年一樣興奮,家家戶戶都出來打氣,令我大為感動;村民又送上補給品,舒緩了我腸胃不適,於是才能繼續比賽。自此,我就希望將這種越野跑文化帶到國內。

Q6. 對今次 Translantau 成續有什麼寄望?(二人都參加了 TL140)

付召:目標是 17 小時內。
小橋:觀察賽道後,認為比想像中困難,所以目標是 13 小時左右!

跑步與人:Pei Pei

1. 跑步年資?為什麼開始跑步?
2018年開始跑步,因為當時想試玩一個障礙賽。

2. 有沒有跟跑會或教練跑?選擇原因?
我而家跟緊Hill & Heal,教練係怪獸。之前一直都係自己操山,完全冇概念原來越野跑要跑得好,都係要練好路跑,跟住有朋友係跟緊怪獸,叫我可以一齊試下。路跑課堂會有運動場衝圈,有時又會hill repeat,呢啲強度係我自己平時push唔到,所以就決定跟怪獸,直到而家。

3. 日常練習地點或路線?原因?
操山我通常都會練麥徑,一來方便,二來需要練路況都足夠。

4. 最喜歡的跑步用品品牌?最喜歡一對跑鞋
近來最喜歡著Hoka Mafate Speed 4,對鞋好俾到安全感我,令我跑時候好有信心!

5. 未來比賽目標是什麼?
暫時都係以代表香港,出戰世錦賽為目標。

6. 最想到外國哪裏跑馬拉松或者越野跑比賽?你會揀邊比賽?
最想去冰島跑馬拉松。本身自己好鍾意冰島呢個國家,不過我暫時都唔會參加馬拉松,所以呢個目標暫時都定得遠啲,到時會係想以一個輕鬆心情去參加。

7. 有沒試過有跑步傷患?如何處理?
Shin splints。行都痛,所以一定要停止晒所有跑步,之後積極去物理治療、針灸、拉筋按摩。

8. 喜歡跑山還是路跑?路跑跟山跑有什麼不同感受?
喜歡跑山多啲,鍾意有上山落山轉換,同埋跑山可以令我放鬆心情,欣賞上到山頂嘅景色。相反路跑時候,我會好專心要控制好節奏同心率。

9. 跑山有沒有遇到奇怪或者靈異事件?
幸好暫時都沒有,之後都唔希望有(驚)

10. 有沒有因為跑步而放棄了其他運動?
其實都算有,以前我都鍾意玩wakeboard,近期鍾意玩wakesurf,但係而家驚整親受傷,所以都放棄咗,唔玩住

11. 你同時作為一個健身教練,有什麼意見給予跑手去增強自己,覺得哪一個部分的訓練最易被忽略
無論係路跑定越野跑手,我都會建議大家要做重量訓練,除咗大家都知道要訓練核心同下半身肌肉之外,都唔可以忽略上半身鍛鍊。

最後一題,有什麼社交媒體可以找到你?
IG: peipei11_11

Hoka 瘋狂減價的前世今生

Hoka 因為更換代理而開倉大清貨,不少媒體都有報道。當中過程和前因後果,就讓有相似經驗的筆者娓娓道來。

首先為什麼會出現代理商?
因為一些細品牌,沒有資金在一個地區成立一間公司,所以就會找一個代理商,在不同地區來做銷售,當然亦需要負責 marketing 事項。

香港現時有什麼運動品牌是由代理營運呢?Saucony、Altra、Topo、Merrell、Salomon、Norda、Craft、Reebok;另外有不少配件如:Ciele、Garmin 和 Coros 手錶都是由代理商經營。

AdidasNikeNew Balance 一直都是自己經營,Puma 十多年前是太古(Swire)代理,之後再轉回由品牌自己經營。

在筆者的處理經驗之下,就曾經回收 Saucony、Merrell 和 On。當中都有兩個條款值得討論一下。

第一個是「回收貨品」,品牌為了不希望代理商在代理權完結前,因要盡快清掉貨存而作出大清貨,令品牌形象受損,所以都會有條件地回收一定數量的貨品。

第二個是「寬限期」,品牌可以按照代理商手上貨量,延長代理商的代理時限,亦是令代理商不做大清貨的辦法。筆者在回收 Saucony 時,亦延長了當時代理商允記的賣貨時間3個月。

為什麼今次 Hoka 沒有引用這兩個方法?筆者估計是貨量太多,品牌回收後亦沒辦法散貨。亦由於貨量太多,若果要延長合約,可能需要延長半年甚至乎更長時間,而打亂了品牌的發展部處。

據消息人士透露,Hoka 的代理現時有約三萬對鞋貨存,當中男女裝 Speedgoat 5 就超過 12,000 對。為什麼會超買(overbuy)這樣多貨? 

這就要由 Covid 說起。由於全世界封關,香港人未能出外旅行,所以在 2021年春夏突然多了人到郊外旅行。而 Hoka Speedgoat 4 雖然是跑山鞋,但厚中底設計令行山(Hiking)人士都合適著用。所以當時 Hoka Speedgoat 一鞋難求,隨了令其餘型號如 Mafate 的銷量增加外,連帶 AltraTopoMerrell …等山系品牌都有一個小陽春。

Hoka 在 SS21 疫情好轉情況之下,所有零售客戶都加單,想在 SS22 將銷售增加(FW21的訂單已在2020年下單)。但同時間,代理商亦收到代理權將被收回的通知,所以來者不拒地瘋狂收單。有行家笑言,只要有 BR (商業登記證)就算是藥房或士多,都可以下訂單!

可怕的事情就要發生,不同的鞋廠因疫情影響而關閉,令到原先22春夏的訂單延遲到秋冬才到貨。而原先22秋冬的訂單就如常發貨,所以導致到 22 年秋冬在香港的 Hoka 貨存開始囤積。

而在復常下,香港人可以自由離港旅行,行山活動因而減少,供應增加但需求減少下,令事情發展成現在市況。

有沒有更好的處理方法? 

有的。理論上,代理提交訂單是會經品牌負責人批核。若果當時見到代理的訂單數量忽然急升,應該加以調整,即是 cut 單。

現時貨存可以如何處理?最好可以轉到有大量需求的地區,不外乎中國、美國、印度…一些人口多的國家。

估計當在深水埗找到 $199 一對 Hoka 時,就應該是清貨期完結之時。

跑步與人:Keith

1. 跑步年資?為什麼開始跑步?
應該是2009開始,因為當時經常工作開夜,自覺對身體很不健康,所以就與同事一起去附近的公園慢跑一下練返道氣,跑咗幾次就愛上! 一跑就跑了十幾年!

2. 跑步跟工作有沒有關係?
本身工作係做廣告,完全同工作無關係,但恆常跑步本身可以減壓,所以對舒緩工作壓力都有啲幫助。

3. 日常跑步路線?點解鐘意係呢條路練?
平日跑步路線都係由烏溪沙 –> 馬鞍山海濱 –> 孖橋,來回剛好10K。至於長課就會伸延至大埔海濱來回大約30K,間中會加多段上梅子林。鐘意原因係本身住馬鞍山,跑步路線可以好flexible,如果有時長課想偷懶hea跑嘅話又可以跑落大圍!

4. 那最喜歡的練跑運動場地?原因?
都係馬鞍山海濱!因為落街就跑得,真係好方便!唯一最唔鐘意就係佢嘅地磚都幾滑,落雨跑要小心點。

5. 最喜歡的跑步用品品牌?
試過很多牌子跑鞋,目前使用嘅品牌都係HOKA。因為我有偏平足,好多牌子嘅跑鞋都做到鞋弓位好窄,而HOKA嘅鞋籠比較寬、鞋底物料舒適,佢嘅碳板鞋又有一定推進力。所以而家無論訓練鞋或比賽鞋都著佢。

6. 最喜歡的跑鞋?
Nike Vaporfly 4%同Hoka Carbon X2,兩對都分別令我PB過半馬及全馬。

*照片由被訪者提供

7. 有沒有試過跑步傷患?如何處理?
有!有一段時間太倚賴碳板鞋做訓練鞋。長時間使用反而令我跑傷咗腳踝筋鍵,用咗好長時間(差不多一年)先完全復原。所以用合適嘅鞋做比賽/訓練好重要,唔好因為過份追時間而用比賽鞋做訓練。

8. 因為你都玩了滑板一段時間,滑板對跑步有幫助嗎?會怕踩板會受傷而影響跑步?
踩板絕對對跑步有幫助!雖然兩者好似都係下肢運動,但其實都屬於全身運動,下肢要靠上肢動作連動配合,先做得正確。而滑板中跳板嘅動作「POP板」需要用到腳腕力量,對跑步中提腳都有啲幫助;當然亦都因踩板「拗柴」而影響跑步,仲要係比賽前夕!所以而家都盡力而為,畢竟受傷而無得運動好痛苦!

*相片由被訪者提供

9. 現時跑步目標是什麼?
而家全馬成績最快係3:24,想快少少挑戰sub315。

10. 想到外國跑馬拉松嗎?想跑哪個地方?
曾經試過喺溫哥華跑半馬,當時-5度仲落雪,但都PB咗令我好深刻!而家我最想去東京或者大阪跑一次馬拉松,經常聽日人講好容易PB!

11. 喜歡什麼時段跑步(晏跑/晚跑)?為什麼?
疫情前我通常都係放工夜跑, 但近幾年WFH模式令我轉咗朝早跑,自我感覺良好, 做嘢仲精神咗,同埋朝早跑好似減磅得快啲!

12. 阿女現在有跟屈旨盈學跑步,期望未來同阿女一起跑步嗎?
當然期待啦!同阿女一齊跑步同踩板可以視為親子活動呀!

13. 有什麼社交媒體可以找到你?
IG: keithymh
FB: Keith Yeung

跑步與人:Sammi Leung

1. 跑步年資?為什麼開始跑步?
11年。因為跑步係一個人都可以隨時隨地做嘅運動!

2. 見你都有跑山,喜歡跑山還是路跑多?
其實兩樣都鍾意跑山就要自己專心集中而跑步就係放空雲遊嘅好時候有時真係放空放到外太空連迎面撞到朋友都未必留意到!

3. 會以同一對跑鞋進行山賽及路賽訓練嗎?
當然唔會!

4. 最喜歡的跑步用品品牌?有沒有原因?
跑步通常都係HOKAONEONE + LULULEMON + CIELE + AIRFLY眼鏡。 HOKA嘅跑鞋好適合我嘅腳形,著得好舒服,而CIELE嘅帽亦係近年跑步拍檔,因為透氣舒服,最緊要係掉落洗衣機洗都唔怕變形,另外 AIRFLY係無鼻托設計嘅太陽眼鏡,又有全視線鏡片,日夜戴都無問題。

5. 喜歡一個人跑還是一班人跑步?為什麼?
兩樣都鍾意,一個人跑就放空,一班人跑就吹水、打卡、食嘢!

6. 通常於甚麼途經得到跑步裝備資訊?網上?雜誌?行街?朋友?
網上 & 朋友。

7. 見你跑過香港很多地方,最喜歡的跑步路線是哪?
其實好多路線都鍾意,亦有好多路線想試,但比較跑得多嘅應該係由屋企起步,跑到海洋公園,上南風道,入布力徑,再經中峽道觀景台返香港仔郊野公園。星期六如果無約朋友跑,自己幾經常會去。

8. 跑完步最想吃什麼?
食乜都OK,只要好味跑完步就可樂,但山跑後就梗係啤酒啦!

9. 現時跑步目標是什麼?
其實跑步係我放空 + 同朋友聚聚嘅時間,近年無實體賽,就盡情享受HEA跑嘅樂趣,只希望自已會繼續KEEP住跑。

10. 跑步時會聽什麼歌?
任何類型,除咗慢歌。

11. 最喜歡一對跑鞋?
HOKAONEONE Carbon X 2。

12. 有什麼社交媒體可以找到你?
Instagram: ge703

Hoka Carbon X 3

Hoka 是全球第二個品牌推出碳板鞋作長跑著用,鞋款是 Rocket X。今屆波馬美國第一的 Scott Fauble 2019 年就是穿此鞋,在波馬第一次得美國第一。

設定上 Carbon X 偏向超馬(50k以上)以上距離,Rocket X 是全馬以下距離,到底 Carbon X 的著用感如何?

試過幾對Hoka路跑鞋,碳板跑鞋就第一次試著。
試過幾對Hoka路跑鞋,碳板跑鞋就第一次試著。
跟 Carbon X 2 相比,中底和鞋面都做了升級。
跟 Carbon X 2 相比,中底和鞋面都做了升級。
鞋面物料是Carbon X3最顯著改變的地方,單層的編織鞋面近期少有品牌用在碳板鞋上。
鞋面物料是Carbon X 3最顯著改變的地方,單層的編織鞋面近期少有品牌用在碳板鞋上。
雖然帶來充足的包裹(甚至乎不用綁鞋帶),但初上腳有些壓腳背。幸好在穿著幾次開鞋後,在跑步過程中並無明顯的影響。
雖然帶來充足的包裹(甚至乎不用綁鞋帶),但初上腳有些壓腳背。幸好在穿著幾次開鞋後,在跑步過程中並無明顯的影響。
鞋面針織料透氣度不錯,20多度下跑都不焗腳。不過針織料要到炎夏時,汗濕後才是考驗。
鞋面針織料透氣度不錯,20多度下跑都不焗腳。不過針織料要到炎夏時,汗濕後才是考驗。
穿著時,鞋領偏窄,需要雙手將領撐開,但鞋舌針織部分有彈性,不算難穿著。
穿著時,鞋領偏窄,需要雙手將領撐開,但鞋舌針織部分有彈性,不算難穿著。
官方資料表示Carbon X 3採用了 「PROFLY」 雙密度中底結構,並升級為CMEVA泡棉,比上一代更軟彈。
官方資料表示Carbon X 3採用了 「PROFLY」 雙密度中底結構,並升級為CMEVA泡棉,比上一代更軟彈。

由於未有著用之前二代,未能直接比較。雖然中底已有提升,但依然比其他品牌的硬,相信是因為設定是超馬距離,需要提供長距離的穩定。

外底是橡膠,幾次開鞋 easy run + 18k tempo 都沒有明顯損耗,應該還算耐用。
外底是橡膠,幾次開鞋 easy run + 18k tempo 都沒有明顯損耗,應該還算耐用。
外底中空了部份讓碳板外露。
外底中空了部份讓碳板外露。
著用跑了3x1mile interval + 18k tempo @M pace,目的是模擬馬拉松當中,習慣用 M pace 來中和身體的乳酸。
著用跑了3x1mile interval + 18k tempo @M pace,目的是模擬馬拉松當中,習慣用 M pace 來中和身體的乳酸。

感覺上中底偏硬,回彈力不算太高,控制配速上沒有太大難度。但滾動鞋型設計加上硬中底,意外地令中掌落腳到前掌非常暢順,每一步都自然地 Roll 向前。可以說,Carbon X 3 相較其他厚底碳板跑鞋較好的穩定性。

最後,Carbon X 3 的顏值配色很夏日,非常適合作 lifestyle/ streetwear 配襯著用。

用途 : 比賽鞋

內旋 : 中性

重量 (size US9): 236g

足跟差: 5 mm (鞋踭 : 32mm / 前掌 : 27mm)

尺碼:內長偏長,建議買細半碼

Hoka Kawana

筆者在不同運動品牌做工作,賣了十多年鞋。發覺香港人有一個習慣,買一對波鞋,會用作跑步、行街、行山、做 Gym、落街買餸等。外國人,特別是日本人,做不同活動會換上合適的鞋。

經常提到練習跑步需要交叉訓練,其中在健身室做一些強化肌肉和關節的重訓就是其中一種。Hoka Kawana 就是針對這兩種活動而設計的一款鞋,到底    「溝埋一齊做懶尿牛丸」是否可行?

Kawana 的中底 EVA 物料是CMEVA泡棉,密度稍高,腳感比一般厚中的堅固,令落腳時的反應很快亦很穩定。
Kawana 的中底 EVA 物料是CMEVA泡棉,密度稍高,腳感比一般厚中的堅固,令落腳時的反應很快亦很穩定。
鞋面是雙層網面布,面布大孔作透氣。包裹性強,尤其考慮到 cross fit 時的左右擺動;暫時在冬天跑時不覺得太焗身。
鞋面是雙層網面布,面布大孔作透氣。包裹性強,尤其考慮到 cross fit 時的左右擺動;暫時在冬天跑時不覺得太焗身。
外底只在落腳位加有橡膠來加強耐磨度。
外底只在落腳位加有橡膠來加強耐磨度。
鞋領位不太包腳,但在鞋內加有兩塊厚棉作穩定。Cross fit時做一些向上跳起的動作時,不會甩踭。
鞋領位不太包腳,但在鞋內加有兩塊厚棉作穩定。Cross fit時做一些向上跳起的動作時,不會甩踭。
鞋底外側後踭加長,帶動段踭落地Roll 向前掌的動力,但對中前掌落地跑手沒有實際作用。
鞋底外側後踭加長,帶動段踭落地Roll 向前掌的動力,但對中前掌落地跑手沒有實際作用。

筆者用 Kawana easy run,由 5k14k 慢跑,開鞋時感到有點硬,但5k 過後,習慣了就問題不大。亦因中底硬度令反應快,用作一些1k 1 mile 相對長距離的 interval,感覺都非常的好。

Kawana 的另一重點是做 cross fit,筆者用作body weight 的跳躍動作、深蹲,都非常穩定。

換上用槓鈴(barbell) 訓練,負重雙腳深蹲的穩定性還可以,站起時腳踭用力時中底的硬度是可以感應付。
換上用槓鈴(barbell) 訓練,負重雙腳深蹲的穩定性還可以,站起時腳踭用力時中底的硬度是可以感應付。
但當換上單腳負重深蹲(single leg squat),中底不夠堅固提供向上站時的反動力,穩定性略嫌不足。
但當換上單腳負重深蹲(single leg squat),中底不夠堅固提供向上站時的反動力,穩定性略嫌不足。

其實,跑步運動員進行的力量訓練 (strength training) 主要以低強度(65% RM以下)、多重復次數 (多於15)、間歇時間短 (30-60)

這種以肌肉耐力主導的訓練,不僅可以提升神經與肌肉的聯繫,通過神經的適應性增加力量水平,以及提升肌肉的協調與耐力。

所以Kawana不太適合高強度重訓,而是為「低強度、多重複次數」訓練而設,即是 body weight 65%RM 以下的重訓,以供跑手作增強肌耐力而設。

用途 : 長課 cross fit

內旋 : 正常

重量 (size US9): 283g

足跟差: 5 mm (前掌 25/ 腳跟 30)

Hoka Arahi 6

筆者一向沒有偏平足或高弓足的問題,所以少穿穩定(stability) / 支撐型跑鞋。但自從前陣子外翻拗柴,導致足踝內側的三角韌帶受傷,再引致發炎後,開始在跑長距離時,穿上較高穩定性的跑鞋。而今次試穿的 Hoka Arahi 6,正好就是筆者需要的支撐型跑鞋,而其鞋身重量亦是一個賣點。

Arahi 型號跟 Hoka 最多跑手選用的 Clifton 設定差不多,都是用上CMEVA物料作中底,但加了J-Frame (白色部分)來加強支撐。J-Feame 為硬身 EVA 物料,由足弓伸延到後踭部份,除了減輕足弓受力外,亦增加後踭落地時的穩定。

由於筆者不是扁平足,不需要很強的足弓支撐,J-Frame 的感覺恰到好處,有支撐的同時,又不會有頂著足弓的感覺。所以就算沒有足弓問題,著用Arahi 亦沒有不舒適感。

鞋面是用環保物料製造的網面,始終此鞋不是用於比賽,所以用料較結實能固定腳掌,但基本上透氣度沒問題。
鞋面是用環保物料製造的網面,始終此鞋不是用於比賽,所以用料較結實能固定腳掌,但基本上透氣度沒問題。
鞋楦屬於闊掌型,2E 腳掌穿上亦有足夠空間。苦果腳掌偏窄,建議穿厚襪。
鞋楦屬於闊掌型,2E 腳掌穿上亦有足夠空間。苦果腳掌偏窄,建議穿厚襪。
鞋舌厚棉物料,是一般練習鞋設定。
鞋舌厚棉物料,是一般練習鞋設定。
鞋型用了Meta-Rocker 設計,官方宣稱有助傳遞能量向前滾動。但 5mm 足跟差下,推進力度不算太大,這非常符合練習鞋的設定。鞋領位設計包足踝腳感很好,向後凸出部份有助方便穿著。
鞋型用了Meta-Rocker 設計,官方宣稱有助傳遞能量向前滾動。但 5mm 足跟差下,推進力度不算太大,這非常符合練習鞋的設定。鞋領位設計包足踝腳感很好,向後凸出部份有助方便穿著。
外底區域性地加上橡膠物料,加強耐用性和抓地力。
外底區域性地加上橡膠物料,加強耐用性和抓地力。
Arahi 的重量為 264g,上腳不會特別感覺重身,完全不會覺得是支撐型跑鞋。
Arahi 的重量為 264g,上腳不會特別感覺重身,完全不會覺得是支撐型跑鞋。

相比起 New Balance 860 (275g) Saucony Guide (298g)Asics Gel-Kayano Lite (289g) 都要輕身。

筆者著用在跑馬地和海濱路段作多次 Easy run,時間30-80分鐘不等。外底的抓地力在石屎路上非常的好,穩定性很強。特別在 LSD 尾段,開始疲累下放輕腳掌落地,完全感受到Arahi 的支撐性。

很多跑手都不太注重扁平足問題,當然在練習間歇跑時,為追求時間而選擇輕身競速鞋。不過在練習配速相對易應付的 M pace Easy Run,建議選用支撐性跑鞋減輕足弓受力,亦同時減低受傷發炎的機會。

最後,Arahi 的厚底設計,易於配搭時興的服裝。不用作跑步時,當 lifestyle 著用,亦是不錯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