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氣試2對Skechers路跑鞋 好跑嗎?

筆者一次過收到兩對 Skechers 路跑鞋。香港的 Skechers 一向只 target 中低價運動鞋,今次終於改變銷售策略,引入在外國大受好評的 Go Run MAXROAD 5;另一對為 Go Run 系列練習鞋 PULSE。

MAXROAD 5全鞋重點是中底物料 Hyper Burst,非常輕身。不要以為厚就會軟身,其彈力十分不俗。

中底嵌有 H 型碳板,但老實說碳板的推動力一般,可能就是 MAXROAD 被定位為練習鞋而非賽鞋的原因。鞋面為工程網布,楦位亦夠闊。

鞋領位是厚棉設計,亦不算是一般的賽鞋式設計,但保護性算不錯;腳踭位蹺起,感覺是為腳踭落地跑法做滾動而設計。

兩對鞋款都是以 Goodyear 車呔膠作為外底物料,保證耐用度高。

筆者以 MAXROAD 5 用作幾次 9-12k tempo 的練習測試。由於推力不大,所以穩定性不錯,中底的回彈亦有助把腳拉起。

PULSE 的定位是雖然是慢跑鞋,但用料卻不錯。鞋面是網紗,反而很多品牌都會用於賽鞋上。

鞋領和鞋舌是薄身物料設計,不會焗腳而且輕身;腳踭除了有 TPU 支撐外。鞋踭內亦加入厚棉作保護;感覺設計都是為跑者慢跑時,以腳踭觸地而加強穩定性。

兩對鞋的設計和功能都不差,但市場上有太多同類型跑鞋。要如何突圍而出?相信就要依靠 marketing 來提升銷售。

Go Run MAXROAD 5
用途 : 中長距離練習
內旋 : 中性
重量 : 235g(size US9)
足跟差:6 mm(31mm / 37mm)
尺碼:足碼,沒有偏碼,不用買大或細半碼

Xtep 160X 2.0 已達國際品牌造鞋技術?

東京奧運馬拉松中,3位中國選手董國建、彭建華、楊紹輝在取得奧運資格 Sub 2:11時,都穿上了 Xtep 的跑鞋160X Pro。此鞋在國內一度斷市,在日前才從新推出。

在今年 3月推出 160X Pro 的時候,由於數量有限,只夠供給精英跑手,所以在同一時間推出了 160X 2.0 供大衆跑手購買。筆者有幸從Xtep 得到一對 160X 2.0 作測試,而這亦是繼第一代 160X 後,筆者再試 Xtep 的跑鞋。

160X 2.0 跟第一代最大的分別是加厚了中底,物料都是最頂級的 X-Dynamic Foam PB。前掌厚度由24mm 加到28mm,腳踭由30mm 加到 32mm。雖然是同樣物料,但加厚後的腳感較硬,應該是「一根柴枝跟十條柴枝加在一起」的理論吧。因受傷關係,筆者暫時未試穿 160X 2.0 跑多於 10k 距離,但穿一代時試過跑 26k 長課都無問題,加厚後一定能應付一隻全馬。

應該是預防加厚後落地時的不穩定,160X 2.0 加闊了前後掌來令穩定性增加,但就收窄了中掌來令重量減少。
中底嵌入碳板,但前掌跟第一代一樣中空,屬於易掌控配速系列。
中底可看到碳板外露。
X2.0足跟差由 160X 原來的 6mm 減到4mm,令向前推的動力減少,只靠中底和碳板的彈力,好處是跑手自行控制向前傾 (姿勢跑法中的 fall) 的角度來決定配速,不易被足跟差影響。
X2.0足跟差由 160X 原來的 6mm 減到4mm,令向前推的動力減少,只靠中底和碳板的彈力,好處是跑手自行控制向前傾 (姿勢跑法中的 fall) 的角度來決定配速,不易被足跟差影響。
後踭除了印了「騛」字外,亦將中底突出做成孤形,以迎合腳踭落地跑手。
中底後踭內側可以看到有碳板物料垂直外露,功能用作穩定,對扁平足跑手有幫助。
中底後踭內側可以看到有碳板物料垂直外露,功能用作穩定,對扁平足跑手有幫助。
160X 2.0 鞋面跟第一代用了同一物料,都是透明網紗,透氣度很高。由於網紗料比較軟身,第一代部份用猄皮作固定,但160X 2.0 就改熨上軟膠帶作穩定,雨戰時會更輕身。
鞋舌左右兩邊印上不同字句/型號,由於不是跟鞋身相連,所以底層物料用上猄皮,增加磨擦力,易於固定。不過,出了汗或下雨天時會有黏身感覺。
外底用了跟 160X 一樣的 CPU 膠料,官方資料聲稱可用1,000km,而筆者的第一代在200k後的損毀約5%左右,看來耐磨度不錯。
160X 2.0 比第一代重20g,主要原因不難理解,是中底加厚了的重量。不追求輕量而加厚中底,這做法在市場已很普遍。
隨鞋原裝是用中底物料X-Dynamic Foam 鞋墊,輕身、軟熟;若果不喜歡踩屎感的話,可轉用另一個硬身、較重的EVA物料鞋墊。

筆者用160X 2.0來跑過 tempo 10k6k5k(配速430-440),亦試過 easy 60 mins。腳感上因為厚底而感覺舒服,觸地時非常穩定。回彈的感覺是有,但推進力要靠跑手主動向前傾(fall)來加速;估計是足跟差只有4mm,即是說 160X 2.0 並不會主動將配速加快,適合中階跑手著用,易於控制配速。當然已跑到 sub 210的中國跑手,只要稍微一個前傾動作,亦可引用碳板的推動力。

由於中國田徑隊跟 Nike 有贊助所有用品的合約,所以 160X 並沒有出現在東京奧運賽場上,但 可見Xtep 的做鞋技術跟世界其他品牌已經差不多程度了。

用途 : 比賽鞋/速度長課
內旋 : 中性
重量(size US9): 220g
足跟差: 4 mm (前掌28.5 mm/後踭 32.5 mm)

性價比更高?Asics Magic Speed 2開箱速評

新的Magic Speed 2今次是全掌碳板(上一代是半掌),整個silhouette都跟Metaspeed Sky/Edge+十分相似。中底使用FF Blast+,是高階練習鞋都會見到的中底物料,在Nimbus 24和Kayano 29都有使用。

Shoes spec:
height: 31/24(7mm drop)
weight: 8.1oz

比起Metaspeed Sky+,今次使用的FF Blast+中底較軟一些,用來做高速訓練以至threshold pace訓練都很適合。而對於大部份人來說,用作平常10公里到馬拉松比賽都沒有大問題。

鞋楦除了使用厚一點點(真是那一點點)的面料外,形狀及感覺都跟Metaspeed沒分別,同樣地透氣,可以預期將會更為耐用。

鞋舌一樣是厚一點點(真是一點點而已);然而外底可說是沒有分別。全掌碳纖維板可有效減少動力流失,亦令中底十分穩定。

今次Magic Speed 2的定價只售$990,在好接近的路感下,相對Metaspeed Sky+的$1,690,性價比簡直是瘋狂地高!

隨後將會送上實跑報告,留意!

火熱競速!新配色DEVIATE NITRO ELITE Fireglow

因防疫關係,有大型實體跑賽被取消,將來的能否舉辦也有隱憂;不過「機會永遠留俾有準備嘅人」,跑步亦然。就算未知將來實體賽事情況如何,訓練仍是要繼續。PUMA自推出競速型碳板跑鞋DEVIATE NITRO ELITE Racer以來,備受跑界好評,無疑是PUMA跑鞋發展上的一款重要型號,新近更推出了鮮艷火熱的Fireglow配色;你可能已看過不少介紹DEVIATE NITRO ELITE Racer有幾好的文章,今次不如由真·用家跑步教練小新,及兩位年輕跑手Vincent、細黑,看看他們怎樣以DEVIATE NITRO ELITE Racer來準戰日後比賽?

左起:Vincent、小新教練(卓健新)及細黑(徐鴻璋),均穿上了DEVIATE NITRO ELITE Racer的最新配色Fireglow,有晒隊形,又搶眼!
左起:Vincent(林穎璋)、小新教練(卓健新)及細黑(徐鴻璋),均穿上了DEVIATE NITRO ELITE Racer的最新配色Fireglow,有晒隊形,又搶眼!

訪問前,先溫習一下DEVIATE NITRO ELITE Fireglow的重點功能!

擁有雙層NITRO  ELITE Foam氮氣中底,提供超卓回彈力及緩震效果。第一層NITRO  ELITE提供絕佳回彈力,同時不失輕巧;第二層NITRO  ELITE包覆著PWRPLATE,打造卓越的緩震效果,提供靈活回彈,提升跑步效率。

鞋面採用超輕盈單層多孔透氣網布,有效降低跑鞋整體重量,同時創造絕佳貼合度;搭配著 PUMAGRIP LT 輕量防滑橡膠大底,打造優異防滑效果與抓地力;鞋頭的 semi-curved 楦頭設計,為前腳掌提供更大活動空間,也有效增進推進動力。

至於全鞋焦點:全碳纖維動力推進片INNOPLATE,崁入至兩層NITRO ELITE之間,純碳纖結構帶來獨特支撐性與回彈腳感,提升跑步效能及發揮最強推進力予跑者!

小新教練:「唔使用太多時間適應嘅碳板鞋!」

小新曾為香港田徑隊教練,認為揀跑鞋一定要先清楚自己的跑步需要。
小新曾為香港田徑隊教練,認為揀跑鞋一定要先清楚自己的跑步需要。

問到小新對於DEVIATE NITRO ELITE Fireglow未著上腳跑的第一印象,與其他人一樣,都是「好輕、軟熟,中底彈性好大!」至於上腳試過真跑後,也完全回應到之前的預設,「其一驚喜係重量雖同一般嘅薄底鞋差唔多(數據:US9191g左右),中底亦好腍好軟熟,但踩落去會感到實在,亦俾到足夠回彈,好適合出戰比賽或作速度訓練!」

DEVIATE NITRO ELITE Racer被評為「最親民的碳板跑鞋」,原因是容易適應,是想一試「碳住跑」跑手們的最佳入門。
DEVIATE NITRO ELITE Racer被評為「最親民的碳板跑鞋」,原因是容易適應,是想一試「碳住跑」跑手們的最佳入門。

小新當然也試著過其他碳板跑鞋,認為與DEVIATE NITRO ELITE Fireglow的最大分別,是其「親民度」。「佢嘅heel drop位置冇其他碳板鞋設計得咁高,相對地容易run-in同適應,但因為有INNOPLATE碳板,仍不減推進力,一般跑手嘅訓練都可以handle到對鞋;同時對鞋冇咁高身嘅話,過彎位時亦可減少受傷同失控嘅機會。」小新認為設計上顧及到碳板跑鞋的親民度,是今次DEVIATE NITRO ELITE Fireglow予他最有驚喜的地方。

Vincent:「平衡到推進速力同保護性!」

Vincent跑齡19年,主項為田徑1,500米及5,000米賽,亦參加過渣馬10K賽(最近成績32’49”,男子組10名內)。未來如渣馬能成功舉辦,半馬也會是目標之賽事之一。
Vincent跑齡11年,主項為田徑1,500米及5,000米賽,亦參加過渣馬10K賽(最近成績32’49”,男子組10名內)。未來如渣馬能成功舉辦,半馬也會是目標之賽事之一。
Vincent第一次穿著DEVIATE NITRO ELITE Fireglow試跑10K Easy,表現就如他預期一樣:鞋面貼腳,輕身、回彈力充足,容易推進,跑得舒服節能。
Vincent第一次穿著DEVIATE NITRO ELITE Fireglow試跑10K Easy,表現就如他預期一樣:鞋面貼腳,輕身、回彈力充足,容易推進,跑得舒服節能。

雖然DEVIATE NITRO ELITE Fireglow能令跑者輕鬆推進、跑得省力,令跑手不知不覺間跑快了,但對於Vincent來說,欣賞的反而是它的保護性。「碳板鞋當然會俾到跑手能量上嘅回饋,但因為好輕好彈,愈跑愈快嘅同時,不覺間跑嘅時候會用多咗力,有機會令跑手受咗傷都唔知;但呢對鞋就攞到個平衡點,輕、快,具備推進力嘅同時,亦俾到跑手足夠嘅保護性。」

Vincent認為最有驚喜位是其 PUMAGRIP LT外底,抓地力強、坑紋分佈細致,濕滑地面都不易「甩尾」,令跑手可放膽追速,滿有安全感!同時外底中間位置也可清楚見到INNOPLATE全幅碳纖推進片。
Vincent認為最有驚喜位是其 PUMAGRIP LT外底,抓地力強、坑紋分佈細致,濕滑地面都不易「甩尾」,令跑手可放膽追速,滿有安全感!同時外底中間位置也可清楚見到INNOPLATE全幅碳纖推進片。

細黑:「好似踩咗落嚿棉花咁!」

細黑,徐鴻璋,5年跑齡。主項亦是1,500米及5,000米賽,於學界田徑賽曾奪冠軍!
細黑,徐鴻璋,5年跑齡。主項亦是1,500米及5,000米賽,於學界田徑賽曾奪冠軍!

細黑選擇跑鞋的首要條件是其舒適度,就算是少少的不適感,長時間積存下來,都會影響心情、速度甚至成績!而他被DEVIATE NITRO ELITE Fireglow第一眼吸引過去的,是其鮮艷奪目的新推配色。以紅//黃漸變為鞋身基調,未上腳都已能感受那股火熱競速的熱血!再來就是其超現透視感的鞋面物料,未著上腳已感受到絕對輕身及透氣!

有相有真相,其monomesh單層多孔透氣網布面料,透到「冇朋友」!令至DEVIATE NITRO ELITE Fireglow「想唔輕都難」!

細黑第一次著上DEVIATE NITRO ELITE Fireglow是用來作14K Tempo run3:30 pacing,他即時感到「好有驚喜!」「回彈力真係好強!」還有最主要的是,其碳纖板所提供的槓桿推進功效,一點也不「夾硬嚟」!細黑:「都有著過其他牌子嘅碳板鞋,推你向前跑嘅感覺有啲會令你好吃力,但DEVIATE NITRO ELITE就回彈力夠之餘,唔會推到你好吃力!跑到去10K時,回彈力依然充沛,同時個推進力感覺仲係好舒適同順暢。」

雙氮氣中底NITRO ELITE是另一個令細黑驚喜的細節,輕身軟稔之餘,「好似踩咗落嚿棉花咁!」
雙氮氣中底NITRO ELITE是另一個令細黑驚喜的細節,輕身軟稔之餘,「好似踩咗落嚿棉花咁!」

一句推介DEVIATE NITRO ELITE Fireglow

3位都覺得,下次可加強後踭位置的穩定性,但對現時版本的DEVIATE NITRO ELITE Fireglow都已非常滿意!
3位都覺得,下次可加強後踭位置的穩定性,但對現時版本的DEVIATE NITRO ELITE Fireglow都已非常滿意!

最後,如要以一句形容DEVIATE NITRO ELITE Fireglow3位又會交出甚麼的總結?

小新教練:「係一對想突破自己嘅比賽鞋選擇!」

Vincent:「好Runner-friendly!適合想舒適及pain-free(無傷)去追求速度嘅跑手!」

細黑:「顏色sharp啦!同適合想追求長啲距離跑程同舒適度兼有嘅跑手!」

蝴蝶山測試The North Face VECTIV Endruis II

雖然筆者很少越野跑,但對The North Face VECTIV Enduris II是一試愛上,點解初相識就會咁夾嘅?

開箱時,已經覺得VECTIV Enduris II與平時跑Track、跑街嘅厚底跑鞋幾相似,例如厚度十足嘅中底(前掌25mm、後掌31mmheel to toe drop 6mm),加埋前後掌明顯翹起嘅弧形滾軸中底(rocker midsole),而且驟眼睇,外底鞋釘冇想像中咁凸出,到底你係跑on road還是off road

上星期初,筆者就着上VECTIV Enduris II到蝴蝶山開鞋。事前fact check過,VECTIV有三個鞋款,而Enduris屬於緩震型號(同系嘅Infinite強調保護,Flight就係碳板比賽鞋,本港兩位山界大神曾小強與黃浩聰都係着Flight VECTIV參賽),果然一起步已經感受到cushioning,由山腳到山腰嘅行山徑門口都以石屎路為主,厚厚嘅EVA中底唔只吸震,而且用上雙密度配方,所以仲有唔錯嘅回彈與反應,感覺就似平時平路練tempo。越野跑環境複雜多變,既有硬質嘅石地,又有鬆軟嘅沙礫與泥窞,VECTIV Enduris II嘅中底軟中帶韌,舒適而不忘實戰需要。

中底用上雙密度EVA,強調緩震又兼顧反應。
中底用上雙密度EVA,強調緩震又兼顧反應。
中底內藏TPU承托板,白色箭咀所示,就係承托板向外延伸的部件。
中底內藏TPU承托板,白色箭咀所示,就係承托板向外延伸的部件。

由山腰到山頂就以泥路為主,多咗上落坡及彎路,加上實測前下了驟雨,沿途變得濕滑泥濘,但係每一步都唔會有踩屎感,依然keep到提腿反應,原因除咗係上文提到嘅中底特性,亦與中底內藏3D TPU承托板有密切關係,後者不但係全掌式設計,前、後掌都有延伸部分外露出嚟鉗住鞋身,無論前、後掌落地,所到之地是軟或硬,都有腳踏實地嘅穩定效果,而且呢塊TPU並非鐵板一塊,係有若干彈性,又是另一與平路跑鞋相似之處。

至於與平路跑鞋最似,讓筆者可以無縫接軌一試即like嘅設計,就係好似船底形狀嘅rocker midsole,令跑手更順暢完成落地到提腿嘅步伐變化,長途嚟講有慳力作用,而VECTIV Enduris II亦都做到,尤其是喺較平、較硬嘅路面,仲會幫到加速,好爽!

SurfaceCTRL防滑外底加上3.5mm鞋釘,抓地力出眾。
SurfaceCTRL防滑外底加上3.5mm鞋釘,抓地力出眾。

雖然講咗好多VECTIV Enduris II與平路跑鞋相似嘅地方,但係佢未忘初心,本質仍然係一款長途緩震型越野跑鞋。驟眼看,鞋釘唔算好凸,原來都有3.5mm高度,加上選用品牌現時最可靠嘅外底物料SurfaceCTRL製成,有齊抓地、耐磨與防滑三項特性,筆者落山時遇過泥窞與花崗岩交接嘅路段,都無驚無險順利走過。

鞋頭與鞋尾都有無縫TPU加固組件,增加保護性。
鞋頭與鞋尾都有無縫TPU加固組件,增加保護性。
鞋尾內藏硬錚嘅heel counter,上斜時分外見效。
鞋尾內藏硬錚嘅heel counter,上斜時分外見效。

除此之外,鞋頭與鞋尾都以無縫方式加上TPU overlays增加保護,尤其是內置式硬錚heel counter,上斜時會撐住腳踭,避免腳掌過度後移而增加跣腳風險外,亦無形中發揮反作用力撐你繼續上。另一方面,由於鞋帶區嘅前段夠力夠穩,所以落斜時可以穩住腳掌唔會向前瀡,避免腳趾頂到鞋頭而變瘀變黑。

以筆者所試的US 7.5為例,重量287g。
以筆者所試的US 7.5為例,重量287g。

要數改善之處,應該喺重量上,官方資料嘅男裝US 9309g,筆者試嘅US 7.5287g,以越野跑鞋,而且係緩震型練習鞋嚟講,呢個數字絕對係合情合理,只不過人絕係貪心嘅!

尺寸方面,true size即可,但要留意鞋頭稍闊,若然係腳掌偏窄嘅跑友,可能要試細半號。

配色上,除咗實測嘅橙×黑,最近仲多咗由西班牙藝術家Fernando Elvira加持嘅薄荷綠××橙,trail shoe都可以靚成咁!

Saucony Tempus

近年高回彈泡棉中底 + 碳板成為各品牌產品研發的角力點,但就好像忽略了不同需求的跑者。

其實體重偏大/腿部和腳踝力量不足/足弓外翻(扁平足)的跑者,不應只追求著用頂級競速鞋款帶來的緩震回彈和速度感,對比下,支撐性跑鞋更加能減少受傷機會。

然而,穩定性跑鞋的一個重大弊端就是重。但今次試穿SauconyTempus就只有252g,可算是解決了這個問題。

鞋面是大路的工程網布,在鞋頭等細節部分都有熱貼設計作穩定。
鞋面是大路的工程網布,在鞋頭等細節部分都有熱貼設計作穩定。
鞋側面的鞋帶固定裝置能夠固定鞋帶,亦可進一步拉緊足弓位,令整個鞋面完善支撐腳掌。
鞋側面的鞋帶固定裝置能夠固定鞋帶,亦可進一步拉緊足弓位,令整個鞋面完善支撐腳掌。

Tempus的賣點之一,是全新概念的雙中底– PWRRUN PBPWRRUN材料。其中顆粒感的材料是PWRRUN PB,密度低及輕身,主要分布在後踭和前掌中部,負責緩震回彈;PWRRUN框架則360度負責支撐穩定。

PWRRUN的密度高而硬,包裹住後跟,由中足部位提供穩定;並伸延到前掌觸地位置,令觸地感更強。
PWRRUN的密度高而硬,包裹住後跟,由中足部位提供穩定;並伸延到前掌觸地位置,令觸地感更強。
外底XT-900橡膠基本覆蓋了整個中底,設計上跟Saucony Endorphin差不多。
外底XT-900橡膠基本覆蓋了整個中底,設計上跟Saucony Endorphin差不多。
後踭的拉環設計輔助穿脫。
後踭的拉環設計輔助穿脫。

筆者用作跑了多次12k Fartlek:(2+1x 4 or3+1x 3,在天氣炎熱下,跑Fartlek比一次長距離Tempo更要控制配速。

感覺上Tempus的中底跟Endorphin Pro的差不多,雖然沒有了碳板,但中前掌著地時,PWRRUN框架還是感受到一點硬感覺。

一開始穿上Tempus會感覺足弓位略有一些頂(圖中深色位置),但在跑了一段時間後,落腳時會感受到每一步都非常穩定。筆者在跑馬地馬場外圈測試時,更感受到Tempus在凹凸不平地上發揮到的功能。

Tempus闊大的楦位和中底設計,令跑步過彎時給跑手重心帶來了很好的保護,比很多頂級競速鞋更穩定。
Tempus闊大的楦位和中底設計,令跑步過彎時給跑手重心帶來了很好的保護,比很多頂級競速鞋更穩定。

明白到跑手在比賽時,會為了追時間而選用競賽跑鞋。但在日常練習中,每月要跑100-200k,甚至更多的話,對於沒到精英級別的跑者(特別是有偏平足跑手),建議選一雙保護性和穩定性強的跑鞋作日常練習著用。

彈・貼・推!New Balance FuelCell SuperComp Trainer

碳板加厚底主義跑鞋,已是近期各個品牌的必爭之地,New Balance近日的話題性跑鞋FuelCell SuperComp Trainer,除結合上 Energy Arc 技術,置孤拱形碳板於兩層 FuelCell 中底間外,更極致地配上(前掌)39mm與(後掌)47mm的「犯規」中底高度(國際田聯對於厚度超過40mm的跑鞋已下達出賽禁令),單看Spec.及外形,可以想像SuperComp Trainer確實會「彈到你飛起」!

既然FuelCell SuperComp Trainer的官方建議是Daily Training Shoes,就用來training跑吧!

小編的跑步教練近排剛好制定了以長課為主的夏日課表(🥵),其中包含了(3K 快跑 + 1K慢跑)x 3 set的內容,地點運動場,正好用來試試FuelCell SuperComp Trainer的落場實戰度。

測試條件:

‧運動場跑道

‧共9K(快跑)

‧快跑及慢跑相間

‧乾地路況

首先是穿感,FuelCell SuperComp Trainer的針織無縫鞋面提供極之透氣及貼腳感受,前楦的空間也很充裕,一穿入已很舒服,沒半點要適應及調節,而且true to size,不用買大買細(size)。

半襪套式設計令跑步時雙腳在鞋籠內有足夠包覆感及穩定性。至於未跑時的觸地感覺?由於中底實在「夠晒厚度」,一踩落地那股飄浮感也是前所未feel

開跑了!首先小編頭3K設定為5:30-5:10 pacing,雖然鞋身重量不算是最輕級別(官方數字:289g/size 9,我的是size 10),但這個pacing的話,由於雙腿不用拉得很高,所以可維持著一個很舒適的步頻及狀態,加上中底的回彈及緩震實在交足貨,你著實會有種可以「跑到永遠」的感覺。

特別一提,相信要減低重量及增加回彈力,在不影響抓地力下,於大底你會見到特別「偷空」出一條坑位,並明顯見到Energy Arc孤拱形碳纖板夾於兩層 FuelCell 間;講真,情形有點像通過透明錶面,看到機芯在擺動般感覺!幾得意!

繼續測試!之後的第5K至第11K(中間1K慢跑小休),小編每K都略作加速,由5:00去到4:30 pacing,這個速度是大部分人的普遍10K pace,用來測試FuelCell SuperComp Trainer的推進力正好!

多得鞋頭翹起角度、孤拱形碳板及FuelCell極彈中底這鐵三角輔助下,令跑者可以順著觸地的同時,很快地提起另一隻腳,並乘著角度身體自然向前傾,在不斷呼應著這個循環動作下,會不知不覺地輕易提速!而且由於其前後差真係「有番咗上下」,所以推進力也很足夠,可解鎖到跑者體力上的最大經濟效益!

總結:FuelCell SuperComp Trainer作為一對練習鞋的話,除了一般訓練,也很適合用以調節及測量不同的pacing,讓跑者找到體力及配速間的最佳平衡點;同時,它也可以用作10K TTTime Trial)或比賽鞋,其回彈中底及孤拱形碳纖板設定,著實是較易令跑者造出PB成績。 

Cole Haan 出跑鞋?認識ZERØGRAND Outpace 2、ZERØGRAND Overtake Lite

ZERØGRAND Outpace 2(左)及ZERØGRAND Overtake Lite(右)

跑者們認識Cole Haan,好大原因都是因著2000年時,獲Nike收購及其Air氣墊中底技術的加持,當時也衍生出Lunarlon中底潮流及大受潮人膜拜一時的Lunargrand系列。

眾所周知,OxfordWingtip鞋款是Cole Haan的標誌性產品;自Lunarlon後,Cole Haan也有研發屬於自家的中底技術GRANDFØAMGrand.OS

Grand 360等等,也相繼推出OriginalGrandZEROGRANDWingtip系列。

這兩年隨著運動風潮的普及與興起,Cole Haan也將其中底技術放到跑鞋研發中,逐誕生了OutpaceOvertake Lite這兩款跑鞋型號。

先講ZERØGRAND Outpace 2相信好多人有質疑,「Cole Haan出跑鞋,得唔得㗎?」事實是,ZERØGRAND Outpace 2曾被《 Runner’s World 》推介過,評語為:「These shoes are the surprise of the year…」。

《Runner’s World》對ZERØGRAND Outpace 2予以好評。
《Runner’s World》對ZERØGRAND Outpace 2予以好評。

ZEROGRAND Outpace 2外形屬於modern smart casual風格,不是跑步日,襯去街look都絕對得!它不屬於快鞋類別,分別有網眼(Mesh)及針織(Stitchlite)面料版本;前後drop 8mm,很基本的easy run shoes setting

其高回彈力中底,具緩震力又不太影響速度。包覆感也很貼腳,而且GRANDFØAM鞋墊具極致的緩衝效能,有效減輕緩衝,更能輕巧地承托雙腳,帶來日常跑時的舒適體驗。

【小編跑街後感】:整體而言,ZEROGRAND Outpace 2提供的跑感頗為輕快。開始跑時,你會覺得中底反應有少許硬,但好快便可習慣及run-in;以Superfeel物料構成的GRAND 360中底系統,令著地緩震及回彈力都表現不錯。想輕輕鬆鬆作5-8k530 pace+-)日常跑,出一身汗,Outpace 2是交到功課的。

至於ZERØGRAND Overtake Lite則適合追求速度的跑者,輕身的設定、高透氣彈力鞋面,以及針織襪筒構造(有效支撐及鎖緊雙腳)等等設定,都有助加快跑者步速。同時備有反光設計細節,增強夜跑安全性。鞋墊緩震功能經特別調節,意在提高反應度及能量回彈;其彎形凹槽的設計,加上全橡膠鞋底的防滑花紋,使用家能輕鬆踏出每一步,享受輕鬆的跑步快感。

認識Running Shoes Structure

筆者在運動品牌行業工作了十多年,負責過銷售不同總類的鞋,包括路跑鞋(Running)、越野跑鞋(Trail Running)、足球鞋(Football)、網球鞋(Tennis & Court),還有最主導生意的休閒鞋(Lifestyle)和復古跑鞋(Retro Running)。

無論什麼類型的鞋,主要分為兩大部分:鞋面和鞋底。兩大部分再分幾個部件組成,不同的部件發揮不同作用,來令鞋能作不同的運動所需。例如足球鞋會因應不同場地(草地/人造草/石地)而設有不同的外底和釘底,當然今次專注討論跑鞋。

  • 鞋面(Vamp/Upper這是由鞋帶固定在一起的布料、編織料、網面材料或皮革材料。Adidas Adios 4用了編織網面;Asics Tharther主要用網面; Nike Next%就用了半透明紗織材料。而越野跑鞋會用上多點皮革材料,用以固定鞋身。
  • 鞋底(Sole說到鞋底的時候,通常會想到鞋的底部。但鞋底實際上是由兩個部分組成中底(Midsole和外底(Outsole。這兩個部分先獨立製成,然後粘合在一起。

鞋底的組成部分

  • 中底 這一部分會夾在跑鞋的內底和外底之間。通常是由泡沫物料製成,並且決定了其跑步體驗是緩衝或穩定性佔優。大部分品牌會使用基本的EVA(乙烯醋酸乙烯酯),但大型品牌則會用上自家技術研製的泡棉或空氣囊以提供額外的保護,提高耐用性和能量回饋。
Air Zoom就是Nike用於中底的空氣囊。
Air Zoom就是Nike用於中底的空氣囊。
New Balance中底物料是Fresh Foam。
New Balance中底物料是Fresh Foam。
Adidas的中底泡棉是boost,相信都很熟悉了。
Adidas的中底泡棉是boost,相信都很熟悉了。
Nike Pegasus Turbo 2的中底是ZoomX。
Nike Pegasus Turbo 2的中底是ZoomX。
  • 外底 簡單來說,即是鞋子與地面接觸的橡膠底。因腳部蹬地的損耗較大,外底一般是用較耐磨但有一定重量的橡膠製成,但有些型號為減輕重量,會直接在中底加上坑紋當作外底;亦有很多鞋子會使用幾種物料組合。而越野跑鞋因應沙石的路況,需要防滑和更耐磨材料(如Vibram)作為外底。
Adidas Adios Boots 4的外底前掌用上Continental物料;後掌用自家制橡膠。
Adidas Adios Boots 4的外底前掌用上Continental物料;後掌用自家制橡膠。
New Balance Beacon只在中底加上坑紋當作外底。
New Balance Beacon只在中底加上坑紋當作外底。
第一代Nike React在中掌用回中底物料,而前掌和腳跟則加上軟膠。
第一代Nike React在中掌用回中底物料,而前掌和腳跟則加上軟膠。
Nike在第二代React外底加上橡膠,以增加耐用性。
Nike在第二代React外底加上橡膠,以增加耐用性。

說到鞋底,值得一提的是「前後掌落差」Heel Toe Drop),即是鞋跟厚度的量度。這並不是鞋子的實際組成部分,但對於跑手足部著地的方式有很大的影響。

較高的「前後掌落差」會強化後足跟觸地,而較小的會更偏重中或前腳掌觸地。即是說更厚的「前後掌落差」會帶來更好的緩衝性能(如Adidas Adios Nike React都是10mm);小的「前後掌落差」,亦即是支撐力最小的競速鞋。

競速鞋New Balance Hanzo S,「前後掌落差」只有4mm。
競速鞋New Balance Hanzo S,「前後掌落差」只有4mm。
  • 內側柱(Arch內側柱通常位於中底。材料是比中底其餘部分更硬的EVA,用於控制過度的內旋/外翻。因其主打穩定性,針對偏平足/高弓足跑手需求的跑鞋中說會有內側柱(如Adidas TempoNew Balance860),而在競速鞋多數不需要。當然亦有近似競速鞋而又附有內側柱的,就如New Balance1500V4
Duomax就是Asics支撐內側柱的技術。
New Balance 1500v4中底灰色部分就是更硬的EVA物料,用作控制過度內旋。
New Balance 1500v4中底灰色部分就是更硬的EVA物料,用作控制過度內旋。
  • 鞋骨 – 是一種支撐結構,一般集成在鞋的內底和足弓下方的外底之間,作用是使鞋子變硬,使其中部更耐扭曲或不易彎折。鞋骨可保跑鞋會在腳趾處彎曲,而不會在足弓下彎曲;提供強度和穩定性,同時又保持必需的柔韌性。鞋骨於不同品牌會有不同名子:Adidas用的是Torsion System,而 Asics就是TRUSSTIC
藍圈內的銀色部分就是鞋骨。
藍圈內的銀色部分就是鞋骨。

跑鞋鞋面的組成部分

  • 鞋舌(Tongue這是鞋面上的獨立條帶,主要目的是保護腳掌免受鞋帶壓力,方便穿脫。而越野跑鞋的鞋舌會有不同,鞋舌會跟鞋面縫合,以防止髒物、沙石或碎屑進入鞋子。
  • 鞋頭(Toe Box即腳趾所在的位置,它可以確保腳趾在受熱膨脹後有足夠空間,即腳趾的頂部不會觸碰到鞋面。越野鞋的鞋頭也會用皮革或軟膠來減少踢上石頭時的傷害
  • 後側板(Heel Counter鞋面和後部和側面,覆蓋了鞋跟並向前連接到鞋面,用以固定後腳跟。
  • 鞋提(Heel Tab這個部分重點是保護跟腱。鞋提也被稱為跟腱保護器(Achilles Tendon Protector)或跟腱凹槽(Achilles Tendon Notch),它將鞋子固定並舒適地保護腳跟周圍。
  • 鞋領(Collar緊挨鞋提的就是鞋領/鞋袖,包裹腳踝,一般為內含填充和緩衝材料,可確保牢固貼合。
  • 鞋帶(Shoeslace鞋帶的綁法有很多種,通過綁鞋帶的變化、調節鞋帶孔位置,和綁鞋帶的力度,都可影響穿上跑鞋後的鬆緊。
  • 鞋帶孔(Eyelet鞋帶穿過的孔。跑鞋通常有一個「額外」的鞋帶孔於頂部,可以幫助固定後腳跟。當感覺腳跟有點鬆,那可以將鞋帶綁過頂部的鞋孔,就可以解決了。
  • 鞋帶收納(Lace Garage多數出現在越野跑鞋,可以把鞋帶整齊地收納起來,避免在越野跑中因鞋帶外露而造成意外。
鞋帶頭(Aglet) - 塑膠或金屬的鞋帶帽可以確保鞋帶不散開,並使得綁鞋帶的過程更加容易。
  • 鞋帶頭(Aglet塑膠或金屬的鞋帶帽可以確保鞋帶不散開,並使得綁鞋帶的過程更加容易。
鞋墊/內底(Insole)- 這種可插取的挿入物是由非常薄的泡沫製成,可以增加一層緩衝,同時保護你的雙腳,避免腳跟底與接縫的摩擦。
  • 鞋墊/內底(Insole這種可插取的挿入物是由非常薄的泡沫製成,可以增加一層緩衝,同時保護你的雙腳,避免腳跟底與接縫的摩擦。
有些運動鞋墊專門為偏平足/高弓足而設。
有些運動鞋墊專門為偏平足/高弓足而設。

Saucony Kinvara 12

Saucony 未有Endorphin系列前,Kinvara 應該是其中一個最有名系列。第12 Kinvara 4月推出,同一型跑能夠推出到12代,一定有其獨特性。

Kinvara 主打輕量,既可作日常 Easy Run,又可作快跑訓練。筆者在跑馬地就曾用它來作Tempo 5k 10k、運動場1.6k x 3 interval、多次60分鐘 Easy Run等等。

能夠一邊講野一邊跑,當然是Easy Run
能夠一邊講野一邊跑,當然是Easy Run
鞋面的工程網面,物料挺身且滿佈透氣孔,透氣度不俗。上腳感是楦位雖然闊,但腳背面貼腳,足夠穩定腳掌。

鞋面的工程網面,物料挺身且滿佈透氣孔,透氣度不俗。上腳感是楦位雖然闊,但腳背面貼腳,足夠穩定腳掌。

中底是PWRUN ,回彈當然不如Endorphin ProPWRRUN PB中底,End Pro是跑手給7成力,回彈10成;Kinvara 是給7成力,回彈就是7成力。雖然在Interval時的反應不夠快,但 Tempo 時非常易控制配速,既感受到觸地時的回彈又有緩震;60分鐘 Easy Run在支撐上當然亦完全沒有問題。

外底基本上是中底加上坑紋,用意當然是減重;只在多數跑手會觸地位置如腳趾位和腳外踭位加有橡膠,但如果跑手是腳外翻的話,有機會令鞋損耗加快。

跑了70K後的中底損耗只有少於5%,應該400k使用問題不大
跑了70K後的中底損耗只有少於5%,應該400k使用問題不大

因為不是 Stability 型號,足弓位當然沒有防扁平足設計,但亦在足弓位置做成拱形作支撐,令腳不易內翻,跑至攰時會更易感受得到。

鞋型設計似 Endorphin Pro,腳面足弓位修身。中底腳後踭加長,跟其他品牌的競速鞋型一樣是流線型,而且做了左右分叉,有穩定腳踭落地作用。腳踭格紋布料內有一塊 TPU,亦有穩定作用。

鞋舌跟 Endorphin Pro 一樣是跟鞋面相連,跑動時鞋舌不會移位。而且用了網布,在30 Tempo 後網布亦沒被汗水濕透,速乾度高。

第一點提到的回彈力不特別強,再加上 Drop位只有4mm(已印於鞋墊),跑手在觸地後拉起腳的反應就很靠跑手本身的力量,所以會是一對很好的練習鞋。

經常提到「碳板鞋不應日日著」,而競速鞋底又太薄,不適合初階跑手或太長距離的練習,那Kinvara 就會是很好的選擇。

用途 : /長距離速度訓練或20k 內的LSD 

內旋 : 中性

重量 : 213gSize US9

足跟差 : 4mm 

同類型鞋款 :  New Balance 890 / Adidas SL20 / Brooks Ghost / UA  FLOW Velociti Wi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