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

Adidas Boston10

筆者從來沒有穿過 Boston 系列,2019年跑馬拉松時,在 launch8 店長建議下,體重132磅如果可以 sub4 Adios 4 就夠了。Boston 8 雖然穩定性強,但鞋身較重,適合體型較重跑手使用。

 

Adios 4 是筆者對上一隻全馬著用鞋 … 2019年10月,像是很久以前的事
Adios 4 是筆者對上一隻全馬著用鞋 … 2019年10月,像是很久以前的事
的確,當時的 Adios 4跟 Boston 8 相近,只是 Boston 8 在 boost 底上多加了一層 EVA。2020年的 Adios 5 和 Boston 9,兩者都用上 Boost 加 Lightstrike (物料是EVA),但 Boston 用料較多較厚。
的確,當時的 Adios 4跟 Boston 8 相近,只是 Boston 8 在 boost 底上多加了一層 EVA。2020年的 Adios 5 和 Boston 9,兩者都用上 Boost 加 Lightstrike (物料是EVA),但 Boston 用料較多較厚。
來到了 Boston 10,終於跟 Adios 不再相似。說到厚,中底由第9代的21cm 加到39 cm。用料亦改為Lightstrike 加 Lightstrike Pro,是 Adidas 兩種最強物料。此外,BOSTON 10 也在中底使用了 ENERGYRODS 碳趾骨。外型和功能上,整體跟 Adios Pro2 更似。
來到了 Boston 10,終於跟 Adios 不再相似。說到厚,中底由第9代的21cm 加到39 cm。用料亦改為Lightstrike 加 Lightstrike Pro,是 Adidas 兩種最強物料。此外,BOSTON 10 也在中底使用了 ENERGYRODS 碳趾骨。外型和功能上,整體跟 Adios Pro2 更似。

由於鞋身偏重,起初筆者沒有用於速度訓練,主要用作 Easy Run,時間由30分鐘到90分鐘,配速600左右,共跑了約60k。第一次試 Lightstrike Pro中底,回彈並不是很強,近似 Lightstrike 的硬彈。

 

之後當筆者用於 12K tempo  run 感覺大不同,配速450-500左右,由於配速增加,向前跌 (fall) 的重力亦增加,就能感受到每一步回彈。感覺上 Lightstrike Lightstrike Pro 加起來的厚中底,要有重力向下壓,才更能發揮回彈力。要麼加快速度,或是跑手體重超過 150磅。

 

腳感上,中底露出ENERGYRODS 的推動力並沒有傳統碳板的大。若果中階跑手,未能好好控制配速,ENERGYRODS 應該會是較好選擇。
腳感上,中底露出ENERGYRODS 的推動力並沒有傳統碳板的大。若果中階跑手,未能好好控制配速,ENERGYRODS 應該會是較好選擇。
鞋面不是用 CELERMESH 網眼,而是用傳統單層工程網面再加透明網紗,透氣度一般。不過加上皮料和軟膠 ,令鞋面穩定性十足,貫徹Boston 系列支撐性先行。
鞋面不是用 CELERMESH 網眼,而是用傳統單層工程網面再加透明網紗,透氣度一般。不過加上皮料和軟膠 ,令鞋面穩定性十足,貫徹Boston 系列支撐性先行。
外底物料是一貫 Adizero 系列必用的 Continental,坑紋度深,耐用和抓地都有保證。
外底物料是一貫 Adizero 系列必用的 Continental,坑紋度深,耐用和抓地都有保證。
鞋楦闊度比 adizero Pro 闊,全長亦足尺寸,瘦腳掌跑手可以考慮買細半碼,又或者穿厚襪。
鞋楦闊度比 adizero Pro 闊,全長亦足尺寸,瘦腳掌跑手可以考慮買細半碼,又或者穿厚襪。
鞋舌在綁鞋帶位加厚,令鞋底結不會令腳面不舒服。
鞋舌在綁鞋帶位加厚,令鞋底結不會令腳面不舒服。
另一細緻位,腳踭位暗藏一個手指位,能否更方便穿著?
另一細緻位,腳踭位暗藏一個手指位,能否更方便穿著?

從前 Boston 被視作 Adios 的練習鞋;又或者是身型較重的跑手用作全馬賽鞋,以提供更多的緩震和支撐。但隨著 Boston 10 整個鞋型設計和功能都跟ADIOS PRO 2 相似,所以可以說 Boston 10的定位是用作適應Adios Pro 的練習鞋。

 

建議用作 Tempo 或長課 (不等於LSD) 使用,特別適合體型較重的跑手著用。另外,厚底跑鞋是現時 Fashion 鞋的重要元素,用來配襯一流。

用途 : 長課 / 長距離 Tempo Run

內旋 : 中性,但中底硬,足弓支撐都不錯

重量 (size US9): 285g

足跟差: 8 mm (鞋踭 : 39 mm/ 前掌 : 31mm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