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

Adidas Adizero Adios Pro 2

筆者在布拉格馬拉松前收到 adidas adizero adios pro 2,立刻頭文字D的杜汶澤上身:「我要揸GTR」,想用來跑馬拉松。

試了幾轉鞋之後,決定放棄:「揸GTR死左啦」。

原因最後解釋。

 

adidas adizero ADIOS PRO 2 第一代,在香港數量有限,連 adidas 同事都要靠水貨舖才能入手。到第二代開始有大貨到港,才有機會試著。

 

ADIOS PRO 2 鞋面是CELERMESH 2.0 網紗,含有環保聚酯纖維的輕質物料。薄至透明的鞋面在透氣和包裹性上非常的好,觸感也很柔軟,再內加上絨布間紋作支撐。
ADIOS PRO 2 鞋面是CELERMESH 2.0 網紗,含有環保聚酯纖維的輕質物料。薄至透明的鞋面在透氣和包裹性上非常的好,觸感也很柔軟,再內加上絨布間紋作支撐。
前掌楦位空間寬松舒適,但有一點點向內彎曲。對於腳型偏直的跑者來說,建議選購時先親第試著。
前掌楦位空間寬松舒適,但有一點點向內彎曲。對於腳型偏直的跑者來說,建議選購時先親第試著。
鞋舌扁薄,非常柔軟,但綁鞋帶後並沒有對腳背產生任何不適。
鞋舌扁薄,非常柔軟,但綁鞋帶後並沒有對腳背產生任何不適。
adidas 最先進的中底材料,LIGHTSTRIKE PRO 比起 LIGHTSTRIKE 的EVA 或 TPU 材料更加軟、彈、輕。
adidas 最先進的中底材料,LIGHTSTRIKE PRO 比起 LIGHTSTRIKE 的EVA 或 TPU 材料更加軟、彈、輕。
ADIOS PRO 2 用雙層 LIGHTSTRIKE PRO 包裹前掌碳柱和後掌碳板的「三明治」結構,足弓位中空將其中三根 ENERGYRODS 碳柱外露。
ADIOS PRO 2 用雙層 LIGHTSTRIKE PRO 包裹前掌碳柱和後掌碳板的「三明治」結構,足弓位中空將其中三根 ENERGYRODS 碳柱外露。
後踩位加有絨布及夾棉作穩定,領口位比同系列的 Takumi Sen 8 包腳。
後踩位加有絨布及夾棉作穩定,領口位比同系列的 Takumi Sen 8 包腳。
中底後踭內側刻有中底高度 39mm。
中底後踭內側刻有中底高度 39mm。
外底前掌增加孔洞比第一代光禿禿感覺好,物料依舊使用 CONTINENTAL 橡膠。質感上頗粗榎 (小而皮粗皵者爲榎),在濕地上跑都沒有跌腳。
外底前掌增加孔洞比第一代光禿禿感覺好,物料依舊使用 CONTINENTAL 橡膠。質感上頗粗榎 (小而皮粗皵者爲榎),在濕地上跑都沒有跌腳。
拇趾前方加有一塊橡膠以「切割」出一條斷層的設計,加大腳趾磨擦度來增加推進力。
拇趾前方加有一塊橡膠以「切割」出一條斷層的設計,加大腳趾磨擦度來增加推進力。
筆者除用作開鞋 easy 外,分別以410配速跑 interval、430 跑5k tempo、500 跑 15k tempo。
筆者除用作開鞋 easy 外,分別以410配速跑 interval、430 跑5k tempo、500 跑 15k tempo。
當以 4xx 配速能夠完全接受到 ENERGYRODS 所給到的反饋和推動力。
當以 4xx 配速能夠完全接受到 ENERGYRODS 所給到的反饋和推動力。
500配速時,比較會用中前掌落地,但由於足弓位中空,跑的時間長,足弓位開始有疲倦感。亦因如此,筆者留待半馬或10k比賽時,配速快一點才著用。
500配速時,比較會用中前掌落地,但由於足弓位中空,跑的時間長,足弓位開始有疲倦感。亦因如此,筆者留待半馬或10k比賽時,配速快一點才著用。

始終,ADIOS PRO 2 的設計是用以300配速跑手使用,對於著用的跑者要求比較高。感覺上沒有達到430左右配速,未能前掌落地的,或未能完全發揮到功能,甚至乎會增加受傷機會。

用途 : 比賽鞋

內旋 : 中性

重量 (size US9): 213g

足跟差: 8 mm (鞋踭 : 39mm / 前掌 : 31mm)

尺碼:沒有偏碼,不用買大或細一碼

Related Po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