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

為碳板跑鞋而設的練習鞋 Asics Magic Speed 2

Asics 半馬終於確定如期於102日舉行,筆者在瑞士回港後一直保持訓練,而在一些速度訓練如 interval 600 x 6 / 800 x 5 之類和 10k 以上的 tempo 都著用了 Asics Magic Speed 2

magic_1

Magic Speed 2 跟第一代的分別是中底由 FF BLAST 加前掌不規則形碳板,改為 FF BLAST+ FLYTEFOAM。而兩款泡綿中間再嵌入全掌碳纖 + TPU 推進板,另外足跟差也從 5mm 調整為 7mm

鞋底部分,也由 AHAR RUBBER 改為與 METASPEED 系列同等級的 ASICS GRIP 橡膠外底。
鞋底部分,也由 AHAR RUBBER 改為與 METASPEED 系列同等級的 ASICS GRIP 橡膠外底。
Magic Speed 2(右)的橡膠外底位置和做工都跟METASPEED SKY+ 完全一樣。
Magic Speed 2(右)的橡膠外底位置和做工都跟METASPEED SKY+ 完全一樣。
Magic Speed 2(右)鞋舌做為兩層物料,METASPEED 就是雙層做工。鞋帶上以 METASPEED 的鋸齒型比較優勝。
Magic Speed 2(右)鞋舌做為兩層物料,METASPEED 就是雙層做工。鞋帶上以 METASPEED 的鋸齒型比較優勝。
鞋舌兩側延伸到與鞋身連接,有助固定鞋舌。
鞋舌兩側延伸到與鞋身連接,有助固定鞋舌。
Magic Speed 2(右)鞋面雖然都是尼龍網面,但透氣和薄身程度跟METASPEED 有差距。從另一角度看,可視為比較挺身和穩定腳掌吧。
Magic Speed 2(右)鞋面雖然都是尼龍網面,但透氣和薄身程度跟METASPEED 有差距。從另一角度看,可視為比較挺身和穩定腳掌吧。
鞋楦跟 Asics 傳統一樣,非常適合闊腳的亞洲人。
鞋楦跟 Asics 傳統一樣,非常適合闊腳的亞洲人。
magic_8

筆者第一次上腳時,並沒有先看 Magic Speed 2 的簡介,只看到中底是FF BLAST+,所以奇怪地感到比 METASPEED 硬。後來才知道FF BLAST+ 只在前掌位置,並在底部加有較硬的 FLYTEFOAM

magic_9

這做工當然增加鞋身重量,但減少了製造成本,所以零售價才能低於 HK$1,000;同時加強了觸地感和穩定性,METASPEED Sky+ 前掌就是由於加厚了FF BLAST+ 物料,所以令落地強回彈的同時會有不穩的搖擺感。

magic_9

另外,Magic Speed 2 的推進板並不是全碳纖維,是加入了 TPU 物料。堅硬度和推進力不如全碳板,但是卻更容易控制配速,所以有利於 tempo 的穩定配速跑。

magic_10

很多品牌都研發了第二檔次的 Supershoes,可以用來跑5k至半馬賽事,亦可用於速度練習,Magic Speed 2正正就是以此為目標。既不必動用過千(港幣)的頂級跑鞋作練習,亦可習慣感受推進板的感覺,令比賽時有更好發揮。

Related Posts